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清末的那段歷史,是一段屈辱的歷史,這不只是國家的恥辱,同時也成為了李鴻章一生最恥辱的事。

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民間為了反抗外來侵略者,大大小小的組織前仆後繼。義和團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在前期,他們雖然取得了一些反抗的勝利,甚至朝廷、慈禧都很支持他們,然而整個國內仍然是腐敗不堪,許多地方官員卻私下和列強密謀,一場浩浩蕩蕩的義和團運動最後只能以失敗宣告結束。

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由於之前慈禧支持他們抗擊侵略者,如今眼看著失敗了,而且還得罪了那麼多列強,慈禧一下就著急了,偌大的朝堂,這麼多官員,卻沒有一個可用之人,她想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李鴻章,連忙下詔,將他召回京師,讓他來善後。當時的鴻章已經77歲高齡了,看著這慘敗的局面,連連哭訴,內亂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在場的官員都被他嚇住了,這哪裡還是曾經那個處變不驚的李鴻章?

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而且此時回京的李鴻章深知,這件事不好辦啊!此時與列強的談判迫在眉睫。

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李鴻章為了能夠在談判桌上多爭取一些,他提前去拜會了英國和德國的談判員,沒想到回來就病倒了。可能是歲數大了,身體也有些吃不消,再加上列強欺人太甚,李鴻章便臥床不起了。可是列強卻得寸進尺,逼著他趕緊簽字同意“議和大綱”。

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甚至經常口吐鮮血,本以為只要簽了字,就可以了結此事,可誰曾想到列強們並未按照約定退出京城,反而還逼迫清政府簽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李鴻章生命的最後,他據理力爭,才將10億兩降到了4.5億兩。但是在這份最屈辱的條約上,李鴻章籤的是“肅”。這是李鴻章一生最難以啟齒的時刻,連名字都不願意寫,而且寫的朝廷封號。

李鴻章一生最屈辱的時刻,甚至不願籤全名,只用一個字代替

李鴻章生命的最後時刻,做了這樣一件事,可以說是悲慘的結局,回來後不久就病逝了。

慈禧聽到他的死訊,悲傷不已,因為這個朝堂已經沒有像李鴻章這樣的可用之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