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的邏輯——藝術家只能為藝術獻身,而不能白白死在戰場上

此時的汴梁城中,一片恐慌。

朝堂上,主戰派和主和派激烈地爭論著;朝堂下,前線的戰事消息像雪片一樣飛回都城。普通皇帝面對如此的危局,一般都會有兩個本能的反應,——“戰”或者“和”,接下來一定是召集大臣們進行只有高等級公務員才能參加的皇帝辦公會,來討論這兩個選項。主戰派和主和派,不管出於何種政治目的,一定會進行“戰”與“和”之間的辯論,各陳利弊。最後,綜合各方意見,皇帝拍板決策。

不過,這是普通皇帝才幹的事情,宋徽宗不是普通皇帝,是文藝皇帝。文藝皇帝天生想法比較多,想象力比較豐富。宋徽宗,並沒有仔細推敲過如何來處理危局,因為在他的心裡,除了戰與和之外,還有第三條道路,那就是逃避。就像一個鴕鳥,遇到危險,他就會習慣性地將頭埋在沙子裡。宋徽宗的邏輯是,只要是我看不見,那麼這件事情就等於根本不存在,所以也就不會有那些糟心的恐慌和無奈。

皇帝假裝看不見,但大宋政府的高級公務員們卻無法逃避。

關鍵時刻,時任太常少卿(副部級官員,負責禮儀)的李綱站出來了。李綱是一個文人,卻是一個堅決的主戰派。在此後很多年李綱的大宋政治生涯中,他時而會欠缺軍事指揮能力,時而會呈現出文人般的天真和迂腐,但李綱從來不欠缺的就是勇氣。而當國家危難之際,所有的戰略推演都是假設,只有熱血沸騰,振臂一呼的勇氣,才能夠凝聚軍民們的戰鬥力。

宋徽宗的邏輯——藝術家只能為藝術獻身,而不能白白死在戰場上

或許是受到了當年李隆基西逃四川、李亨北上靈武稱帝並最終平定安史之亂的啟發,李綱提議,宋徽宗傳位給太子趙桓,以激勵士氣,招募天下英雄勤王。

這個時候的宋徽宗,已經張皇失措,顧及不了那麼許多了。

傳位可以,招募天下英雄勤王,這事對於皇帝來說就太危險了。

藝術家要是死在戰場上就太可惜了,要獻身也應該是為藝術獻身,所以當前只要能夠保命就好。做一個太平皇帝自然舒服不過,但戰端一起,莫如眼不見心不煩,卸下一身重擔,一走了之。打定主意的宋徽宗,下詔傳位給自己的太子趙桓。

童貫馬不停蹄趕回東京汴梁的時候,新皇帝的工作已經交接完畢了。

新皇帝宋欽宗並不熟悉政務,在他的心目中,那個能征慣戰的老帥童貫,很有可能是自己的一根救命稻草。之前還擔心沒人主動請纓守京城,結果童貫千里迢迢從太原跑回來了,那就童貫掛帥吧。不過童貫並不買宋欽宗的帳,你這孩子,你這真是嫌我死得不夠快,而且你這也真是對藝術家的不夠尊重。

老同志童貫,堅決不掛帥。因為他要護送宋徽宗一起逃跑。

皇帝逃跑,下邊的士兵心寒了。於是在宋徽宗出城的時候,士兵們哭聲一片,並且準備擋住皇帝的車馬。童貫唯恐皇帝走不成了,命令勝捷軍放箭,瞬間上百人被射中。(“貫唯恐行不速,使親軍射之,中矢而踣者百餘人”)

童貫和宋徽宗,揚長而去。

宋徽宗走後沒有幾天,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正月初八,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兵臨東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