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候會出現演員霸屏的現象?

谷原明

演員霸屏的現象時有發生。 比如2017年一年,知名演員

張嘉譯就有六部戲上映。很多觀眾一打開電視就能看到張嘉譯和不同的年輕女演員談戀愛,就連張嘉譯自己都說,特別害怕觀眾因為“霸屏”而討厭自己。出現過類似霸屏現象的還有趙麗穎、黃軒、劉昊然、於和偉等。

“霸屏”現象的出現和現在影視劇製作的快節奏有關。被奉為經典的87版《紅樓夢》從1979年就開始策劃、研討、選角,光拍攝就拍了三年。這樣的情況放在今天來看簡直不可思議。

一般一部三十集左右的電視劇,拍攝週期兩到三個月就足夠了。2011年的《甄嬛傳》總長76集,製作之考究、場景之精緻、人物之眾多,在國產電視劇中都是上乘,但也只拍了六個月。影視劇製作的快節奏,直接導致了演員的“高產出量”,演員、尤其是具有一定收視保證的演員成為各個劇組爭搶的“香餑餑”,“霸屏”也就順理成章了。

電視劇圈流傳這樣一句話:想要收視率,女找孫儷,男找張嘉譯。你認同嗎?



“霸屏”現象的出現還和演藝圈的“扎戲”風氣有關。“扎戲”是指一個演員同時參與好幾個劇組的拍攝。對於有些“勞模”演員來說,“扎戲”是習以為常的。趙麗穎之前的《老九門》、《密戰》、《青雲志》三部劇同時開拍,後來的《知否》和《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又是同時開拍。楊冪的《翻譯官》和《怦然星動》同時開機,《三生三世》和《繡春刀》也是同時開拍。“扎戲”的盛行加重了演員的“霸屏”。

娛樂圈兩位女勞模


對於演員來說,“霸屏”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能夠“霸屏”,說明自己有市場。對於觀眾來說,“霸屏”或許就不那麼高興了,“審美疲勞”是一方面,有時“高產出”還意味著“品質平庸”,透支了觀眾的好感度。

你對演員“霸屏”怎麼看?


八卦有理

這種所謂“霸屏”現象,最初其實是在電影圈裡出現的。2010年年底,葛優竟然在三部賀歲片中出現,而這三部電影全都在12月上映,分別是《趙氏孤兒》《讓子彈飛》和《非誠勿擾2》,由此就形成了“葛優對打葛優”的奇特現象。但是葛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純屬巧合,並不是故意的。

但那一次是巧合,之後可就不是了。在電視劇領域,某一個演員的作品頻繁出現在某一段時間內,其實並不罕見。比如2015年,《偽裝者》和《琅琊榜》前後腳開播,而這兩部電影都是胡歌和王凱主演的,這一下子讓此前知名度過低的王凱成了當紅小鮮肉,胡歌也憑這些電視劇,一躍成為一線明星,這比他10年前剛出名時還要紅,關於他的話題也是數量猛增,還不時地跟霍建華“捆綁”。

2017年底,黃軒也開啟了霸屏模式。電影院裡,他演的《芳華》和《妖貓傳》還在上映,他演的電視劇《九州·海上牧雲記》就開播了。大銀幕和小熒屏同時開掛,黃軒最好的時光到來了。兩部電影的票房一共超過了15億,《海上牧雲記》也收割了很多關注度。

如今的影視市場越來越重視“集成效應”,某一時段內明星超高曝光率,可以助推提升知名度。比如2017年上半年,迪麗熱巴是娛樂圈想要主推的明星,所以她的綜藝節目《奔跑吧》、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秦時明月麗人心》、電影《傲嬌與偏見》紛紛上馬,其中電影最能看出一個明星的人氣,迪麗熱巴參演的《傲嬌與偏見》票房過億,可見她的市場價值還是不容小覷的。

所以下次再看到這種短時間內某明星霸屏的情況,你就知道巧合的幾率很低,人為操作特別是出於營銷目的的幾率很高。

(鯨魚君)


鯨魚電影


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如今,一般說明一個演員有人氣,受市場歡迎,都會用到“霸屏”這個詞。所謂霸屏,就是某位演員作品扎堆上映、播出,“霸佔”了所有大小“屏幕”。當然,這只是個比喻,一般同時播出三四部作品,或者像張嘉譯那樣,2017年有點大概五六部作品接連播出,已經是十分高產也厲害的演員了。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個人認為,這種“霸屏”的現象,除了說明這個演員有實力之外,其實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我國電視劇市場、電影市場優質演員的匱乏。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劇組在挑選演員時都會考慮到市場、考慮到合適程度、考慮到演技等各個方面。而如今的影視市場,尤其是電視劇市場,其實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新人演員有很多,但如果真的是一部氣勢恢宏的作品,或者是需要挑大樑的作品,那麼真正能夠勝任的演員,真的就那麼幾個。


縱觀如今的電視劇市場,女演員,孫儷、馬伊琍、范冰冰等,儼然是收視率的代名詞。再往下走,近期熱播的電視劇,江疏影、李小冉等,也都是品質保證。可再列舉幾個作品多人氣高且有市場的女演員,真的太少了。而男演員,就更少,張嘉譯、靳東,在過去的這一年裡,幾乎承包了一半以上的電視劇男主角。近期在《下一站,別離》中有出色表現的於和偉,人氣也逐漸飆升。但實際上,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不可能只有這麼屈指可數的幾個人去撐起來。要想良性發展,必須要避免霸屏的發生。只有百花齊放,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中國的影視市場才會欣欣向榮的發展。

文/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