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今天你應該這樣談論霧霾

盼望著、懷念的,北風,停了。霧霾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要睡著的樣子,昏沉沉迷了眼。山模糊起來,水化作煙霧,太陽更不知死到哪裡去了。

……

消散7天之後,霧霾又一次“不約而至”,濃烈而飽滿。

故宮、天壇、周口店、頤和園……都籠罩著朦朧而看不透的紗,宛如仙境。空氣中透著一股熟悉的味道,若有似無,欲罷不能。

又來了!今天你應該這樣談論霧霾

霧霾來襲!

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工地停工,中小學、幼兒園建議停課。

連10086都按耐不住:

又來了!今天你應該這樣談論霧霾

“無懼霧霾”的,不僅是“大學生”,廣場舞者們展示出一貫風采,“雖千萬人,吾往矣”。

又來了!今天你應該這樣談論霧霾

12月7日晚,戴口罩跳廣場舞的市民。

事實上,出門最好全副武裝。

又來了!今天你應該這樣談論霧霾

圖片來自網友@逍遙螃蟹 微博

等風來的日子裡,不苦悶的,也許就是段子手了:

今早,我大霧中摸索出門,看到路旁一老者,獨坐桌旁,肩披白褂,桌子上擺一小圓桶,裡邊都是籤。我上前去拿起圓筒晃了半天,抽出一支遞上前去,說:“老先生,人生如霧,何處是路?給解一卦吧。”老頭說:“你晃我筷子幹啥?我賣個早點你晃我筷子幹啥?”

剛聽廣播電臺,有個司機打電話和主持人交流。都快哭了,說北霧霾太大了,開車到交通燈下面才看見是紅燈,都連闖了8個紅燈了。這可怎麼辦?主持人安慰說沒事的,霧霾太大它也拍不清你的車。

北京,後海酒吧,一群人在聊天。甲說:“陰霾太大了,我去奧運村遛一圈狗,回來一看,擦!把別人家狗牽回來了。”乙說:“是啊,今天我去中關村一小接孩子放學,結果把別人兒子領回來了……”丙大叫一聲:“不好!”迅速衝了出去。大家不解。丁說:“他媳婦今天去西單買衣服,到現在還沒回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

……

當然還有“考據黨”:

據《元史》記載,1329年陰曆3月,由於前年冬天沒有下雪,春天又乏雨水,導致“雨土,霾”。

明代相關記載更多,1481年,由於降雨少,“連日狂風大作,塵霾蔽空”。1485年,旱荒使近京饑民湧入京城求食,城內經常狂風大作,史書上稱“風霾累日”。

1493年,“京師雨霾”,1497年,“京師去冬恆燠無雪,今春狂風陰霾”。1498年,“四月丁亥,京師風霾連日不止”。

1504年,通州區出現了“春二月,常風霾蔽日”。1506年,通州城“十月,霾霧四塞”。1510年,北京城“今春以來,風霾屢作”。1516年,海淀區“冬無瑞雪,春有風霾”。1548年,“正月,京師大風霾”……

據說古人如此應付霧霾:

古人對霧霾災害只能束手無策,明清兩代皇家曾命文武群臣致齋三日,並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動上蒼,賜下甘霖”。

也有專家說,那時候的霾和現在的,可不是一回事,需要作概念區分。

暨南大學大氣環境安全與汙染控制研究所二級教授吳兌曾表示:

《詩經·邶風·終風》裡就有“終風且暴”、“終風且霾”等詩句,這裡說的是“大風吹起了塵土”,而“霾”字的古義就是塵。

而近幾年頻繁現身的霾則是“灰霾”,較古時的霾,有更多的人類活動排放物,如硫酸鹽、硝酸鹽、有機化合物等。

又來了!今天你應該這樣談論霧霾

應對霧霾,現代人自然不能依賴齋戒、不屠宰。

除了政府部門已經在採取的各種措施,民眾提高環保意識,等風來的這幾天裡,如果不能去沒有霧霾的地方暫避,去做這幾件事吧:

一、戴帽子

頭髮吸附汙染物的能力眾所周知,出門前戴頂帽子,能夠有效緩解這種危害。

二、戴口罩

準備一個防得了PM2.5的口罩:別讓這些惱人的顆粒物在你的呼吸道安家落戶。

三、穿長衣

為了瀟灑而短打扮,穿得太零碎,會增大和有害空氣的接觸面積。穿長衣既保暖又健康。

四、戶外“短平快”

短暫停留、平和呼吸、小步快走。

五、進屋就洗臉洗手

“全副武裝”地在室外逗留後,皮膚接觸有害顆粒物質最多的地方就是臉和手,所以,自己看著辦吧。

六、用鼻子呼吸

鼻腔裡有鼻毛和黏液,可以吸附空氣中的有害顆粒物,而如果用嘴巴呼吸,就直達扁桃體了。

七、擤鼻子

按時清理鼻腔,一定要用擤的,不要用手挖,那會損傷鼻腔,相當於自毀長城。

八、早睡覺

睡眠可以減慢呼吸,減少有害顆粒物的吸入量。

九、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天氣不好,稍微多喝點水,加快體內水分的更新,對身體有好處。姑娘們,要是有人在霧霾天這麼跟你說,看著不錯就嫁了吧。

十、買個空氣淨化器

買個空氣淨化器、買個空氣淨化器、買個空氣淨化器(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至於什麼牌子、啥型號,那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