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維度佈局上行空間 風電行業“質變”向何方?

雙維度佈局上行空間 風電行業“質變”向何方?

近期,風電市場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經歷過去年兩年的蟄伏之後,集中式電站增長乏力,2018年以及今後的風電市場機會初具雛形,其中,又尤以分散式形態、海上風電最為顯著。

“風能全面加速、集中式發電快速上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此前曾有業界資深人士拋出了這一論斷。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不需要使用燃料的低碳供給,也不會產生輻射或汙染的綠色能源,風電實則是把風的動能轉變成機械動能,再把機械能轉化為電力動能。隨著中國風電迅猛發展,中國的能源結構悄然間綠色化,目前風電已超過核電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並且其比例還將繼續上升。

一方面逐漸退坡的補貼政策強調繼續抑制非理性需求,另一方面重點調節供給市場。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風電市場將進入增加“高效供給”新常態,在未來的政策變化趨勢中,不僅僅只是嚴控“棄風限電”地區的新增產能這些限制性措施,包括分散式、海上風電在內的新形態還將進入補庫存、增供給的新時期。

“換擋提速,這是2018年的主旋律。”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2017年分散式、海上風電發電量、併網規模都創了新高,但是今年估計會是一個追求效益的狀態,這已是行業共識。2018年補貼政策退坡、發電成本下降、提升效益都將是常態化的,針對長期存在的棄風限電難題,相關部門將持續開出一系列政策“藥方”,嚴控部分地區新增風電併網項目。而在各個地方會分類調控、分城施策的同時,風電企業必須學會應對這樣的市場。

今後如何保證這樣的淨利潤增長,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這樣的節點上,面對2018年不確定的市場和行業下行風險,龍頭房企和標杆房企普遍開始強調規模和效益的協調增長。二龍頭和標杆企業謹慎的背後,是2018年風電市場調控不放鬆、加速淘汰落後產能以及進入後補貼時代的新格局,都令風電行業的基調與過去兩三年大不同。

儘管面臨不確定的市場,但樂觀派也大量存在。當前中國的清潔能源應用遠未結束,城市群和都市圈投資仍有巨大機會,隨著能源供給變革深入落地,一些成長型企業仍然具備彎道超車的空間。從企業的層面來看,要開始關注提質增效後會給以後的市場業務帶來哪些變化和影響。企業對機遇的把握應適時轉移到對風電供給變革的關注。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中國風能提質增效進程還未結束,風電行業的規模化競爭也在路上。分散式風電目前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風能企業必爭之地。由於棄光、政策等問題,光伏開發從西部轉向更靠近負荷中心的中東部,分佈式市場的開啟給光伏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在此背景下,一些“小而美”企業還在加速擴張,爭取早日跨進第一陣營的門檻。在2018年,上述企業依然設定了非常進取的產能目標,依然走在快速規模化的路上。

國內機構指出,2018年是風電行業深度調整的關鍵一年。隨著補貼政策退坡和產能規模的收緊,中小型風電企業生存愈發艱難,而大型風力發電商則加加快併購和技術儲備的步伐,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總之,在效益與規模融合的當下,風電企業要逐漸學會“兩條腿走路”:一手抓核心技術,一手抓市場導向,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