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以后不能闭眼买理财了?听朱宁教授详细解读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以后不能闭眼买理财了?听朱宁教授详细解读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泛海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近期接受《人民网·金融人民说》采访,阐述他对资管新规实施的看法。

以下是采访视频链接:https://v.qq.com/x/page/t06734gddf0.html?start=1

资管新规实施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讲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朱宁表示,原来很多投资者觉得买理财主要看重是保本,所谓保本就是刚性兑付,但从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来讲是有很大的问题的。金融市场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市场,现在无论好的产品还是不好的,都有银行背后提供刚性兑付或者信托保证,这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如果所有人都买这些资产产品的时候,根本觉得自己不用负责任,人人都去找那个收益最高的产品,风险出了全都丢给银行,丢给监管机构,丢给政府,这会使杠杆进一步增加,造成整个经济的不稳定。第二,对于投资者而言,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投资者往往不愿意说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正确的产品,而是把这个责任转嫁给金融机构、监管者,这个其实也不利于投资者自己的成长,做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从长远来讲,资管新规对培养中国投资者的金融素养和让整个金融市场更加有纪律性,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变。

资管新规对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也意义重大。朱宁认为,资管新规对于金融系统的稳定、金融行业的发展,包括经济转型,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这段时间整个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很大的问题就在于刚性兑付。很多投资者认为,我买了产品就可以赚钱,如果亏了钱就把所有的责任都压给金融机构或者政府,这就导致了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和收益不对称,资管行为很希望打破刚性兑付这种思路,真正能够让金融市场发挥其应有的配置资源的作用。无论从投资者角度,从金融机构的角度,从监管者的角度,都可以真正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这对于金融的转型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二点,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来看,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来讲,朱宁觉得新规都有很大的帮助。从企业角度来讲,很多企业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途径可以进行有效的融资,结果必须得通过一些不完全合规的渠道,不但成本很高,而且整个过程中信息非常不对称,导致融资难、融资贵,朱宁认为并不是资金真的很缺乏,而是整个渠道被一些不是很传统或者不是很受管制的企业或者行业所影响和所把持了,对于非持牌、非合规的企业或者业务的整顿,反而是正本清源,能够让资金更有效地向需要资金的金融机构流去。

第三点,金融服务业会对全球开放,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领先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给中国的消费者、投资者带来很多选择,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会进一步国际化,从而帮助中国进一步全球化,进一步开放。

资管新规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哪些冲击?朱宁表示,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来讲,金融是一个体系,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某一个具体的机构。债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方式,无论从信息流动、价格发现,比通过银行或者中介机构进行间接融资更有效。资管新规一方面对于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可能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长的口子,也给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第二点,从企业角度来讲,在国际企业里面,都有一个比较理想或者比较最优的融资结构。国内企业习惯以银行为主要的融资方式,这无论是从融资难度来讲,还是从系统性风险来讲都过分集中地压在银行身上。这次改革,也是一个多元化企业融资途径的改革。无论是对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还是应对不同的经济环境的能力和风险管理也是一种提升。

朱宁还认为觉得资管新规短期不会对楼市造成很大冲击。资金只是楼市的一个主要的推动器,楼市发展长效机制需要多头并举、增加供给、租售同权,资金只是一个原因,所以,更多楼市的走势还是和当地经济、政策导向、一些具体城市相关的政策可能是有关的。

很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是逐渐提升的。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清理整顿和新规落地的过程中,在短期造成了一定流动性的紧缩,这可能会导致融资成本的系统性的提升。同时,因为在新规落地的过程中,一些清理整顿的重点项目在房地产行业,导致其资金融资成本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