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都是怎麼做的?做豆腐有多少個環節?

太行嘢貨

好奇心食堂,滿足你的好奇心

白嫩的豆腐,做法多樣,麻婆豆腐的辣爽、客家豆腐的鮮香,可謂是一年四季都吃不夠。有的小夥伴擔心外面點豆腐用的滷水對人身體不好都想自己在家裡做豆腐。

那堂妹就教下大家在家裡怎麼自己做豆腐。

材料

豆漿機,內酯,量杯,過濾用的紗布,壓制豆腐的模具

Tips:1.內脂是製作豆腐的關鍵,也就是所謂的凝固劑,也可以用滷水,內脂做出來的豆腐偏嫩 滷水做出來的豆腐偏老一些,這兩樣東西在網上都可以買到。

2.沒有壓制豆腐的模具可以碗代替

3.沒有豆漿機用榨汁機、破壁機也OK


製作方法

1.準備黃豆150g,將黃豆清洗乾淨後在水裡泡八小時左右。冬天泡時間長一點夏天短一點。

2.黃豆泡好之後,研磨成豆漿,黃豆與水的比例為1:8

3.用紗布過濾研磨好的豆漿,如果喜歡吃嫩豆腐,可以多過濾幾次,通常是2-3次。

4.過濾好的豆漿用中火煮沸,關小火再煮5分鐘左右,邊煮邊攪拌使其受熱均勻。關掉火之後先冷卻3-5分鐘,大概到82~85度左右,就可以放內脂了,把握不住溫度的朋友們可以在網上購買一個食品溫度計。

5.先用溫水將內酯化開(50g豆子配1g內脂),將內脂溶液快速倒入豆漿中,去掉浮沫。蓋上蓋子,靜置15-20分鐘左右,豆漿就會結成絮狀,就是我們常吃的豆花。

6.在模具內鋪上過濾布,在過濾布上倒入豆花,先過濾水分然後蓋上模具蓋子,在蓋子上放一重物壓一下。

7.等待20分鐘左右,豆腐就做好了啦。


好奇心食堂

豆腐是大眾都喜愛的營養食品,要問過去豆腐是怎麼做出來的,其環節由有浸泡、研磨、吊漿、燒漿、點滷、壓榨六個階段,由於過去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機械電力研磨,全過程都是人工操作,時間長而繁瑣,就從以前有句老話,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就可以知道磨豆腐的艱辛:



浸泡:大豆做豆腐前要用水浸泡,浸泡的時間根據氣候的冷暖冬天要泡十二小時以上,夏天水溫高則只需3~4小時;

研磨:浸泡透並清雜後的大豆,過去必須要有兩人操作用石磨研磨,石磨下放一木盆盛漿,一人推磨、一人用一隻手扶住磨欄控制速度,另一隻手用鐵勺按一定的豆水比例把大豆混合水放入磨眼內來慢慢研磨;

吊漿:石磨磨好的豆漿,裡面含有豆渣成份,因此,要用細密的紗布吊漿,去除其豆腐渣成份;

燒漿:吊好的豆漿再放入鐵鍋,用鐵鍋燒開,燒火時要控制好火候,有經驗的人會留有少許冷豆漿,防止燒水過旺豆漿溢出鍋外,用冷豆漿降溫才可避免溢漫;

點滷:用調配好的石膏水溶液慢慢調和點滷,這可是個技術活,豆腐質量、產量的高低完全在點滷,石膏溶液過量,豆腐腦則生成少且味澀;放的過少,則又難生成豆腐腦,因此,放入石膏水溶液的多少一定要恰到好處,做成的豆腐多、質量也好;

壓榨:豆腐框架內鋪好細紗布,再把點滷好的豆腐腦放入豆腐腦,蒙好紗布,上面放上嵌入合縫的木板後,再用一、兩塊的重型石塊壓制半小時以上,以此排出豆腐腦中一定量的水份,然後翻包,至此,才算壓榨成豆腐。

而現在做豆腐要簡化輕鬆許多,用電磨泡好的豆腐,不用人工推磨,豆腐渣成份隨即排出,再也不用吊漿去渣,縮短了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進步的結果,減輕了勞動生產力啊!


和風細雨言

以前的豆腐都是怎麼做的,有多少個環節?

豆腐營養豐富,人人都喜歡吃它,特別到了冬季,那簡直是一道人間美味,過去享有"神仙豆腐"之美譽。

七星老農過去在農村老家加工過傳統的豆腐乾賣,過程還是知道,環節多少個還真沒數過,下面大家就慢慢地聽我細細道來,或許能幫助到您今後能創業加工豆腐乾賣,東西多學點兒在身總不會差是吧。





加工豆腐首先必須要準備好磨豆子的石磨,包穀被子,篩架,能裝70斤水的大鍋,把灶打好,把裝豆漿的大木桶安排一個,還有壓榨豆腐乾的木匣子,墊板,木板各一塊,木架一個,大腳盆一個,大水桶一擔,燒熟了的石膏粉,還有挑選好的大黃豆。




上面這些東西準備好了以後,就開始稱十斤黃豆泡水,泡到黃豆過心就行,就是打開黃豆瓣不見黃心就行了,六月份天氣炎熱,泡上兩個小時就行了,冬天泡一個晚上,一般八個小時的樣子。

然後用石磨把黃豆磨碎,用大木桶裝上,燒30斤開水倒入木桶中把豆漿攪均泡熟,然後用棉製包穀被子去篩豆漿,篩好以後重新倒入鍋中燒開,燒開後用大木桶裝上,涼到70度時,再又把它倒入大木桶去點石膏水。



點石膏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邊倒邊用草把沾著點,邊點邊看,而另一種是把石膏水倒入大木桶中底部,再把熱豆漿倒進去,攪拌一下蓋上就行了,然後把木桶蓋上,30分鐘後豆腐腦就成功了,你就可以把豆腐腦,放到豆腐匣中,墊好包布去進行豆腐乾壓榨了,邊壓邊收緊包布,影響豆腐乾美觀,不到半個小時你的豆腐乾就成功了,然後取下木匣,等豆腐乾冷卻一下就可以翻邊了,然後用刀劃開它,放到冷水裡面去涼透,也可以整板泡涼水,如果馬上拿去賣,就不用下水了更好吃。



以上就是加工傳統豆腐乾的詳細程序,大家都記得了嗎?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以前做豆腐比較複雜,首先要挑選黃豆, 發黴的 半個的 生過蟲子的等不好我挑選出來,然後把黃豆用冷水泡大約24小時使之膨脹。

用水磨把豆子磨碎,類似於豆漿,上鍋煮沸,沸騰時立即把適量涼水倒入鍋中,這樣豆漿不會外溢,取鹵水適量徐徐倒入鍋內,邊倒入邊慢速絞拌豆漿,直到豆漿全部變成豆花

豆花全部倒入盆形布內,包好,上面壓上重物,約2小時就可以打開包裹的布,豆腐就已經成型了。


葛茂春1

這個我覺得我還挺有發言權的,因為小時候家裡吃的豆腐都是自己做的哦。

首先,要把豆子用溫水泡2到3小時,以前的人們是沒有機器打漿的,像我們家就是用石磨磨出來的漿,然後倒進鍋裡,燒漿,要完全燒開,燒開之後,就要過濾豆渣和豆漿了。

過濾豆漿之後,把豆漿又放進鍋裡,這次又要用淡水或者是石膏粉來點豆花,這個就更需要技術了。

點好的豆花就可以吃了,如果不吃豆花,就直接把豆花舀到紗布裡,下面放一個可以濾水的漏斗,然後把紗布裹緊,用石頭或者重物來壓,壓幹水分,幾個小時之後豆腐就做好了,想吃嫩的就壓時間短一點,這樣做出來的豆腐特別好吃,口感特別好,吃起來特別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