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爛車還能大賣?

我也一直想不明白這個問題,直到最近看到一個故事,受到了啟發。

曼昆的經濟學十大原理,其中有一條說,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為了證明這一點,它講了一個汽車安全帶的故事。
為什麼爛車還能大賣?

汽車問世之初是沒有安全帶的,一旦發生車禍,車主的死亡率很高。這個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拉爾夫 ▪ 納德發表了《任何速度都不安全》,才引起公眾對汽車安全性能的關注。之後安全帶作為新汽車的標準配置,通過了議案。

安全帶成為標配,大大提升了車主的駕駛安全,但與此同時,人們發現,行人的死亡率卻隨之升高了。

這就是激勵的結果。

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比如你獎勵或者懲罰一個人,這個獎懲就是一個激勵,受到獎懲的人會根據激勵引起的成本和收益的變化,來做出決策。

我講這個故事,是為了告訴大家,人們在任何行動之前,都會考慮成本和收益的。

比如,針對駕駛這一行為,車主成本收益模型的焦點是:什麼樣的車速下我是安全的?

沒有安全帶的時候,車主的安全存在高風險,此時開車就會相對謹慎,車速也相對更慢。

有了安全帶之後,風險大大降低,此時車主的謹慎程度也會降低,於是車速就更快,車輛失控撞上行人的幾率也就更高。

結果是,安全帶降低了車主的駕駛風險,但卻增加了行人的出行風險。

為什麼爛車還能大賣?

講這麼多,激勵和成本收益模型對本文有什麼意義呢?它可以解釋“為什麼爛車還能大賣”這個問題。

對我來說,汽車質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對某些人來說卻不一定。

中國乘用車平均車齡不到四年,對於很多車主而言,一輛車開兩三年就會把它賣掉,可能都還不到它的經濟使用壽命的一半,所以汽車質量對這類車主有那麼重要嗎?也許就沒有那麼重要,比較起來,汽車便宜的售價和姣好的外形,會是他更看重的地方。

再比如說,絕大部分購買廉價車的車主,維修保養意識都比較低,再加上國內低廉的人工,隨便找個修車廠就能解決那些小故障,價格也實惠。相對於那些高價車來說,他的車不但售價便宜,連維修保養都省了一大筆錢。

所以他一定覺得買高價車的人腦子不好。

但如果他詳細的算一筆賬,即使按照正常的維修保養標準,也會發現廉價車雖然初始價格便宜,但由於更高的故障率和更低的保值率,長期使用成本並不便宜,甚至比那些售價高但質量好的同級車花銷更大。(具體觀點可以參考: )

對於這些車主來說,他們購車這一行為的成本收益模型,並不包含汽車的質量,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即便一輛車的質量不好,它依然可以大賣。

比如買“保時泰”的車主,他只看到了眾泰車的外在條件。姣好的外觀,豐富的配置,價格還便宜,還有什麼可挑剔的?10萬豪車開回家,還想怎麼樣?

他並不知道,眾泰SR9和保時捷Macan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內在的機械素質和質量可靠性卻是天差地別。他甚至會天真的以為保時捷在坑人,明明10萬塊就可以造出來的車,你竟然敢賣100萬?!

這樣看的話,眾泰簡直就是民族英雄了。

實際情況是,眾泰的新車故障率是保時捷的五倍以上,不談操控和乘坐的差距,就單單是剎車和方向盤失靈這兩個安全問題,就夠要命的了。

為什麼爛車還能大賣?

所以,對於眾泰車主來說,他們在考慮成本和收益的過程當中,缺少了質量和安全這一環,而車評人的工作應該是為大家補足這些信息。如果單論汽車的配置和性能,也許一些車迷比車評人更如數家珍,而質量和安全問題則始終隔了一層紗,讓人看不清楚,這才需要人去探明虛實。如果眾泰車主在買車之前就知道了眾泰車的質量問題,他還會去購買這輛車嗎?我想很大一部分人是不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