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未都?

李強傳播新精氣神理論

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難道這個人很出名嗎?我在新浪博客關注他已經有很多年了。

我只知道他的文章寫得好(僅僅只關注博客更新文章),並沒有讀過他的著作。也不知道他是什麼社會身份,有哪些頭銜?看來我真是孤陋寡聞啊!重新點開他的新浪博客,博客首頁簡介是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也是現任館長。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位非常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古董鑑定師。僅僅新浪博客的粉絲就是719924人。 我想這裡的粉絲應該都如我一樣,只是文字愛好者,而不是文物古玩愛好者吧,因為他的博客裡沒有關於文物收藏之類的信息,純文字。難怪我不知道他在古董收藏界那麼出名。我只知道他是個文化人。

讓我們來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吧?

馬未都,1955年3月22日出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收藏家、古董鑑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主講系列節目《馬未都說收藏》。現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中國網》專欄作家、專家,同時也是超級暢銷書作家。

哇!這麼多頭銜的一位名人,被我收藏在關注好友裡,居然不知道。

剛開始關注他,肯定是他的文章被我喜歡。當然只關注他博文更新了。曾經有一段時間,他發博文的時必發一張性感美女圖片相配。雖然文章寫得很接地氣,總覺得缺了點什麼或者多了點什麼。他這麼出名,粉絲百萬,我也不敢亂評價了。免得被撕。

說實話,他的文風我還是喜歡的,言詞犀利,特別現實,貼近生活。他的博文基本篇篇都被推薦至首頁,特別有人氣。

馬未都的博客更新的頻率算快的,剛開始2008年基本是日更。近幾年基本保持三日一更新。可見馬先生非常勤勉。文章簡短精悍,但內容是很豐盈,極具現實意義。比如他寫的博文《離婚》、《婆媳》、《九條命》等等。只看題目就很簡短,很具平民化。最近他的新浪博客更文系列是往事和舊物。都已經寫到舊物之四十三、往事之四十三了。


對文學感興趣的朋友也去關注一下馬先生的新浪博客吧,文字的純淨之地。

奧,對了,馬先生特別愛貓。為什麼呢?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馬未都,以前是文人,現在是一臺行走的印鈔機。

試想一下,突然有一天,你成為一個專業的收藏家,古董鑑定專家。而且最最關鍵的是,你還家喻戶曉、人畜無害、老少皆宜……那麼恭喜,你也就光榮的成為一臺行走的印鈔機了。

為什麼?

別人拿過來一個古董,找你端詳端詳。

你掌一眼:“吆,不錯,漢朝的,存世量少,你瞧這紋理,你瞧這款兒……”

然後最關鍵的時刻來了,“好好給後代留著吧,現在少說能拍個幾百萬吧。”

有了“行走印鈔機”的點評,原本拿過來時都不敢斷定是什麼玩意什麼年代,是現代工藝品還是絕世古董的藏主,立刻就知道接下來幹什麼了。馬先生說至少幾百萬,估計出了門,經過各路人馬一忽悠,就成幾千萬了。

同樣,若是“行走的印鈔機”心情不好,或者一走眼,把一幾千萬的東西地下一摔:什麼玩意兒,仿的倒是挺真的,但確實是假的。

那真的也就成假的了。

所以,中國寥寥無幾,但目前也最著名的“行走的印鈔機”,就是馬先生。

很多金融人士、收藏人士、娛樂人士、財經人士都對馬先生畢恭畢敬高看一眼的原因,除了他的專業,就是他多年積攢下來的好人品——他不愛錢,不亂說話。


他想掙錢的話,路子很多,就不多說了,說多了洩人家行業的密。

所以,最至高無上的金錢觀是什麼——被公認的好品德。

這就必須提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

別以為倒騰古董的都是鬼吹燈盜墓筆記裡的江湖高手。

真正的高手全得是有文化的人。

否則,秦始皇用過的夜壺,在你這,說不定就當成工藝美術館造的酒壺了。

馬先生是難得有文化的人,所以,馬先生在我們都還不知道收藏為何物,路過廢品收購站都只會捏鼻子跑過的時候,騎著大二八自行車倒騰出了現在觀復博物館裡不少讓我們瞪大眼睛流連忘返的寶貝。

快回家好好學習,然後多看各種“沒用的閒書”吧,你的未來,不僅在黃岡的測驗題裡,其實大把大把的顏如玉、黃金屋和印鈔機,都在書裡放著,只是你不願意看而已。


王小魚嘴有毒

熟知老馬,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愚以為,作為一個男人,外面的皮囊長的如何並不重要,唯肚子裡是否有知識有內涵才最為緊要,比如馬未都,他的樣貌你永遠和帥聯繫不起來,一雙三角眼可謂有些“嚇人”但提及老馬的知識之淵博,口才之犀利,卻是他能引人入勝的法寶。

觀復博物館裡面也有人文關懷的一面,比如這個黃槍槍其實以前是流浪貓,被老馬撿來,養在了博物館大院裡,生活可謂一步登天。這個照片就是黃槍槍,名字取自貓譜——雪裡拖槍。哈,非常形象,全身雪白,就尾巴是黃色,不過看到它的這天心情好像不太好,所以不上相:)當然博物館裡不止這一個貓,還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花肥肥,白拖拖,黑包包等等。據說現在貓部隊已經擴充到三十多隻了。

博物館裡面都是老馬精心的收藏,大致有瓷器館、傢俱館、油畫館、工藝館、影像館、門窗館這些展區,都做的非常精美和現代化,能讓過來的訪客一睹從古至今的藝術品古董文物的韻味之美。最精美的是瓷器展區,裡面有宋代至清代上千年間各種精美的官窯民窯的瓷器N件,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全都有收藏,可謂饕餮盛宴。

最有特點的當屬古代的傢俱門窗展廳,裡面的陳列非常科學,以當時的擺置形式,將一個活生生的歷史場景復原出來,讓訪客行走在古生古色的氛圍中,特別的穿越的感覺。這些細節無不透露著老馬的品位和淵博的文物知識。

當然老馬的觀復博物館不至於北京,老豬在去廈門的時候也特意拜訪了觀復廈門館,在這裡雖然不及北京的面積大展品多,但也別具特色,雖小但展品精中選優,也是一個好去處。當時看到一個小瓷器非常“個性”特意拍下給大家展一眼:)據說今年老馬的上海館,天津館都陸續開張了,今後一定有時間繼續探訪給大家展示。


老豬的碎碎念

前段時間在美景東方小區居住,每天都能路過山水文園住宅區,在山水文園的一層商鋪中就有一家“觀復美術館商店”,知道“觀復美術館”最早就是馬未都創立的,而這家商店勢必也同馬未都有關係。

最早知道馬未都,是從“百家講壇”上播出的“馬未都講陶瓷收藏”,他的公眾形象也是一個對收藏很懂的專家,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講得比較風趣幽默,收貨了不少忠實的觀眾。後來在“鏘鏘三人行”看到他作為嘉賓出現,講了很多好玩的事情,包括他同王朔的一些交往,學識見識上都是高人一籌的樣子。

總體來看,馬未都類似於那一類世外高人,雖然在電視網絡上經常露臉,但是他們本身的學識見識之厚又能抵擋電視網絡的消費,講一些有趣好玩的事情完全是隨口拈來,依舊有很多層面是網絡電視無法進入的部分,在保持公眾曝光度的同時,又能置身事外。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于謙那個賽馬會,其中也有馬未都的身影,像一個遊玩小團伙,包括于謙也是,明顯有超脫出一般人的部分。


老李有刀

作為老馬的擁躉,馬未都對於我來說無疑是良師益友,是我端正收藏態度的榜樣。從他的一言一行我深深的明白一個道理,用一個真誠淡泊的心態去體會收藏的得失,遠比收藏帶來的利益收穫更大。這種舉重若輕、榮辱不驚的心態是建立在收藏之上,更是高於收藏之上的。


知道馬未都是看他主講的百家講壇,他當時說的是瓷器和傢俱的歷史和收藏中的奇聞異事,雖然他不像那些教授一樣愛引經據典,處處用大白話講出收藏的真諦,雖然我也對瓷器和傢俱並不是很有興趣,但他卻有一種自然而然的無法抗拒的吸引力,我漸漸的開始關注上了這個一口京片子的北京老頭。

你可以把老馬當成一個沒有架子的普通的北京老爺們,那是他壓根就沒把自己當成某某專家、某某泰斗。他可以用最通俗的語言去為每一個人答疑解惑,也可以用最閒散的心情跟你喝茶聊天,他可以不是馬未都,就是一個接地氣的鄰居大爺,跟你嘮嘮家常。



玩收藏的人肚子裡就是一個雜貨鋪,老馬的肚子裡就是一個江湖。從高大上的國學到土得掉渣的鄉間俗事,從國寶級文物到身邊的針頭線腦都能跟你說得明白透亮,還連帶著讓你明白做人應該怎麼做才算對的住自己、對的住身邊的人。


馬未都就是我的一面鏡子,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一個收藏人的態度和良心,他是在真正的玩收藏,不摻雜得有任何的功利。他在守住收藏人的本真,傳承收藏文化,也許他不是一個專家,他只想做一個純粹的收藏者。

他也許已經擁有很多人都羨慕的名氣和財富,但他只想做到別人看到他時能豎起大拇哥,說一句,這老頭子不錯,是個好人。做個好人,這也許正是馬未都一生的追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求無愧於心。


風雲說收藏

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衚衕串子嗎?他就是!一個真正的北京地地道道的衚衕串子!知識淵博由此而起,看書,讀書由此而起!故紙堆裡爬出來的馬未都!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用筆在寫文章,網絡時代誰還用筆寫文章,他是離中華文化很近的男子漢!大院中出來的精神貴族!


HLH王泓

這個問題我喜歡回答,就是這幾天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後面我總結了就是:其實他沒什麼本人。就是在倚老賣老,賣弄自己僅存的那點經驗來保持關注度,常常吹噓自己什麼住在海軍大院,我相信有這個回事,但那都是老掉牙的東西了,還常說。總體感覺就是:沒什麼本事。(就算他做成了復歡博物館)


一個經驗分享主義者

是個不明是非黑白的人!請問他一個問題,講曰本人個字“誇。”日本人在中國幹過一件可歌可泣的事?!歷史上還是今天,日本人在中國只幹偷搶中國好東西,殺人放火,今天在中國日本人一百個九十九個間諜,以前講中日友好,中國把研究成果給日本人幫忙鑑定,沒讓鬼子坑殘?!鬼孑有專家嗎?全是小人!幹了壞事,鬼子排個隊,點頭哈腰鞠個躬,把核汙染食品運中國,把幾百萬袋核副射垃圾倒大海……一句對不起,我們盡力了完事了?!日本文明?每天都想法對中國幹壞事,曰本文明?排隊哈腰鞠躬?中國哪個好東西日本不想來偷?


滄海月藍田玉

商人。商人重利。否則也不會最近到處開始。無大家風範,文雅是虛,實際暗藏油滑,巧舌如簧而已,軟硬通吃。多少有點沾時代的光,撿漏確是有,但非其表述那麼豐富。其鑑定水平真假參半,虛名比實際水平稍高,編故事座談等也屬其特長,因為其也曾做過編劇,與王朔和馮小剛等輩。論人品相比較此圈而言不如白明坦蕩實在。


篁幽

馬未都文化成度不高,不過他這個人很有天賦。他的文物收藏,主要集中在早期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對物質追求遠大於精神追求,當時潘家園一個品像好官窯碗也只五元一個。隨著知名度提升,每天光從全國各地拿物件給他掌眼收入,就高達上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