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蘋果是福是禍,它到底能改變什麼?

1989年,james等首次成功的培育出了轉基因蘋果品種。

2017年,美國正式批准了第一批轉基因蘋果——極地蘋果的上市。這是一種可以不褐變的蘋果。普通的蘋果切開後,在空氣中,蘋果果肉中酚類物質在酚酶的作用下,會迅速氧化成醌類物質,醌類物質能使植物細胞變成褐色,蘋果看起來就像生了鏽一般。而這種轉基因的極地蘋果則不同,它通過轉基因技術,利用蘋果自身的DNA,除掉了蘋果中的酚酶,沒有酶的催化作用,蘋果中的酚類物質即不能再進行氧化作用。這種蘋果也被稱為“不生鏽”的蘋果。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批准轉基因蘋果上市。對此,有人反對,有人贊同。

反對者稱,夏娃的蘋果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牛頓的蘋果帶我們瞭解了這個世界,轉基因蘋果將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

誠然,這話有些危言聳聽。但眾所周知,轉基因技術是一把科學的雙刃劍,將這把劍用在蘋果上,到底是福還是禍呢?這樣的轉基因蘋果又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改變什麼?

轉基因蘋果是福是禍,它到底能改變什麼?

一、轉基因蘋果育種研究的必要性

轉基因蘋果是福是禍,它到底能改變什麼?

支持轉基因蘋果研究的學者大多數是從目前蘋果品種的現狀進行考慮的。目前,在全世界一共800多個可栽培型的蘋果品種。從數量上來講,800多個蘋果品種儼然已經不是少數了,但在這800多個蘋果品種中,只有極少的蘋果品種能滿足農藝學的綜合形狀,能適合進行商品化的市場銷售。而且大部分蘋果品種在抗蟲、抗病等方面上,表現都比較弱。這對於蘋果行業的種植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正常的蘋果種植,一年內可能要噴灑10次左右的各種化學或者生物農藥,也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汙染。

出於對這些問題的考慮,支持轉基因蘋果研究的學者希望能通過轉基因技術改善蘋果生產中的這些問題,選育出更好的蘋果品種。

對於這樣的觀點,也有其一定的理由。原因在於:一是至今蘋果的育種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人為定向的蘋果品種選育,使蘋果的基因愈加趨於一致,基因型的範圍越來越窄,導致了很難再通過傳統的品種選育方式,選育出新型的蘋果品種。二是:蘋果是高度雜合的樹種,遺傳背景非常複雜,有性雜交後代廣泛分離,選育品種的結果難以控制。三是蘋果的童期太長,為5-7年,導致了傳統育種週期非常長。(果樹童期是指實生樹從到具有開花潛能之前,採取任何措施都不能人工誘致開花的發育時期。)

以上這三點原因,造成了目前蘋果育種的諸多困難。

而轉基因技術育種,不受蘋果童期的影響,還可以打破物種之間的界限,擴大蘋果基因型的來源,讓蘋果基因型更加豐富起來,能快速定向的改變蘋果的某一基因性狀。可以說,完美的解決了傳統蘋果育種中的三大難點問題。

二、轉基因蘋果的研究方向

目前,已經上市的極地蘋果,改變得是蘋果基因中相關的耐儲藏基因,從而抑制了蘋果的褐變。從轉基因未來的發展方向看,最被廣泛研究的幾種轉基因蘋果,當為抗病抗蟲型轉基因蘋果品種了。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蘋果的病蟲害對於蘋果生產帶來的損害幾乎是最大的。每年,果農都必須依靠化學農藥來防治蘋果病蟲害,比如蘋果的黑星病、鏽果病等。這樣的防治除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外,還導致了農藥的汙染,帶來了健康安全問題。

而轉基因抗病蟲害蘋果一旦研製成功,則可以徹底改變這一現狀。大量的農藥將不必在噴灑在果樹上,蘋果也將迎來綠色的革命。

當下研究中,已有的蘋果抗病蟲基因為:抗火疫病基因、蘇雲金桿菌毒蛋白基因、生物綁定蛋白基因等。

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基因當屬蘇雲金桿菌蛋白基因了,這一基因是典型的抗蟲基因,能產生具有殺蟲能力的抗蟲蛋白毒素,在昆蟲食用這一蛋白毒素後,進入腸道時,這一蛋白會被激活,在昆蟲的腸道上產生小孔,導致昆蟲直接停止進食而死亡。這中抗蟲基因已經在棉花等作物上進行了長時間的應用。

除了抗病蟲害基因外,已經有的轉基因蘋果研究方向還有蘋果矮化基因、蘋果開花基因、蘋果除草基因等。

轉基因蘋果是福是禍,它到底能改變什麼?

三、轉基因蘋果的安全性

轉基因蘋果的安全性一直飽受質疑。譬如,抗病蟲轉基因蘋果,便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一種連蟲都不吃的蘋果,人能吃麼?”

蘋果是世界上四大水果之一,幾乎全世界的人每年都吃蘋果。某種意義上,蘋果比小麥、水稻等主糧覆蓋範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所以,對待轉基因蘋果,應該更加的理性。當下國內輿論,對於轉基因這技術的討論還在繼續,逢轉必反,逢轉必頂的對罵之聲依然在網絡上相持不下。

但無論哪一方,都沒有絕對的證據,證明轉基因技術的無害或者有害。

在這種情況下,轉基因蘋果是不可能進行推廣上市的。但以轉基因蘋果為課題的學術研究,不應該受到輿論的影響而停止。如果不能通過科學實驗來證明它的安全性或者來否定它的安全性,僅僅靠著網絡上的口水之爭,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四、轉基因蘋果對果農是福是禍?

從長遠來看,若是轉基因蘋果證實了其安全性,國內允許引進苗木和上市,自然對整個蘋果行業有一定的利好作用,至少降低了蘋果的生產成本。

然而,從目前短期來看,轉基因蘋果帶來的爭論,將導致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整個蘋果行業產生誤解。尤其是對於蘋果新品種,產生誤解。網絡上,常常有一種思維——“我沒見過的就是轉基因的”。很多品種都有可能遭受網絡暴力的汙衊,被指責成轉基因從而引起消費者的反對,導致果農的權益受害。

這在其它水果中已有典型的案例,比如聖女果,也就是櫻桃番茄、小西紅柿。原本小西紅柿才是最原始的西紅柿,在轉基因出來後,反而被不明真相的群眾汙衊成了轉基因。導致了種植者受到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而轉基因蘋果的到來,或許也將在蘋果領域產生一些諸如此類的“謠言”,無論是果農還是苗木相關公司、相關品種育種單位都應該時刻警惕這種謠言的誕生,以防止謠言傷害果農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