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百多萬子孫,為何會被李自成和清朝屠殺殆盡?

De-zhong

到明朝滅亡時,朱元璋的子孫到底有多少,其實並無精確的統計數字(北京宗人府的玉牒裡有記載,但全毀於戰火了),十幾萬人大概是有的吧,而“數十萬”甚乃“一百多萬”的說法,則過於高估了。

想想,朱氏家族的源頭,不過就是朱元璋和他四十多個妻妾,還不到三百年,在全國各地竟繁衍出六位數量級的子孫!嘖嘖!說啥好呢?就說老朱家的爺們兒忒能生吧。

此題分兩截來答,其(一),先說被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所殺的明朝宗室,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麼多——

殺明朝宗人,是徹底反明的必要舉措,是最革命化的手段。畢竟各地王府代表了明王朝在地方上的統治堡壘,象徵意義極強。但“流賊”殺戮的對象,主要是上層。

(大同代王府復建工程效果圖。由圖可見明代王府規模之巨大/皇帝不稱朕)

根據明朝定製,凡皇子不繼嗣者,都要分封到外地為王,不許在京邸居住。朱元璋就封了二十幾位王,後來每一代幾乎都有新的分封。老朱家孩子的福利待遇可好啦!第一代皇子為親王(一字王,如燕王,又稱“燕藩”),親王的兒子除世子繼為親王,其他王子皆封藩王(二字王,如山西“晉藩”之慶城王);藩王之子除一子繼為藩王外,餘皆封鎮國將軍,再下為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鎮國、輔國、奉國中尉。此外還有“郡主(郡王女)、縣主、郡君、縣君、鄉君”等女性爵,郡主以下的夫君通稱為“儀賓”。凡這些“親”,都領一份俸祿。這種絕對利己主義的分封制度是前所未有的,由於有一份多少不等的“鐵桿莊稼”做底,朱氏子孫才得以迅速膨脹;明代的朱氏宗室不許從事科舉或其他任何營生,除了生孩子,他們還能幹嘛呢?

宗人們的生計由什麼做保障?說白了,就是民脂民膏,是剝民以食,他們不創造財富和社會價值,完全是坐食的寄生階層。

您說,兩百多年裡,民怨能不久蓄,繼之以沸騰?

一旦朱氏政權統治力削弱,國家遭逢大亂,明朝宗人自然首當其衝,成為“亂民”洩憤的對象。屠戮宗室,就是最徹底的造明朝的反。李自成攻下洛陽時,殺死崇禎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就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但李自成對明朝宗室並未濫殺,比如他所俘虜的晉王、秦王等,都沒加害,而是隨帶在營中。

南方(從陝西到湖廣荊襄、河南、江西、安徽等江淮之地)的明朝宗室多為“流賊”所殺。但要指出的是,被殘害者,多為中上層(即中尉、將軍、王等),這些人祖遺家產豐厚,目標顯眼(如矗立在城中通衢、規模宏偉的王府、將軍府等),名頭又大,當亂民起、亂兵來時,自然最易受到攻擊。如大同,經闖王之亂後,“各王府及有宗祿者,誅鋤殆盡”,“所遺者唯窮宗數百餘人”。但“誅鋤殆盡”並非指“有宗祿者”全被殺死了,多數人應是棄家逃亡了。當時天下鼎沸,長江以南,到處都是避亂的宗室,往南京的一路,每天來船,不是流浪的王子(如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等),就是落難的將軍。

擁有較高地位和較多財富的宗室,死亡較多。可是明末宗室的主體成員,是廣大下層宗人。他們生活條件很差,許多人連普通平民都不如(這主要是因為明朝中後期,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難以自拔,使得宗人的糧祿無法供應,宗人們又不能自謀生路,衣食無著,造成大量的赤貧宗人)。這些人空守著宗室的名號,卻與常人無異,他們不會成為李自成的殺戮目標,後來也不成為清廷的剿殺對象。他們大多數人在入清後,就成為普通的百姓——也因此解除了“宗室”名號帶給他們的束縛。

其(二),清廷入關之後,對前明宗室,先實行恩養撫卹政策,後來才突然轉為剿除殺害(詳見拙作《由“恩養”到屠戮:清廷對明朝宗室態度為何忽然轉向?》)。被清廷所殺的,也主要是上層宗室,人數不會太巨

(亂世之中,處處皆見殺殺殺,直是玉石俱焚的/皇帝不稱朕)

清兵在崇禎中三次入關,在畿輔、山東等地進行大規模的軍事侵掠,在這個過程中,對明朝宗室多有俘獲或誅屠。如崇禎十五年(1642年),清軍攻到山東兗州府,將所獲

魯王朱以沛及樂陵王、陽信王、東原王、安丘王、滋陽王等郡王,還有管理王府事務的宗室等官數千人,“盡皆誅戮”。

清軍入關後,為爭取支持,對明朝諸王採取“收養”政策。在進入北京的第二天(五月三日),攝政王多爾袞就傳諭兵部,稱“朱姓各王歸順者,亦不奪其王爵,仍加恩養”。不久再次重申,“朱氏諸王有來歸者,亦當照舊恩養,不加改削”。其目的就是為了誘引朱氏宗王來降。

請注意,以上兩道敕諭皆指“朱氏諸王”,對一般宗室,則由地方官“量給糧米,以資餬口”的養贍,或發到各村落散住,令其自食其力

順治三年二月,負責招撫江西的兵部尚書孫之獬奏言:“江西故明宗室數千人,聚居省城,不無可虞”,請敕令鎮守將領“驅治”之。多爾袞遂藉此事,下令將“其宗室名色概行革除”,前朝宗室祿田、錢糧與民田一體起科,犯法者與小民一體治罪——一紙詔令,將前明宗室名號連同一切特權,正式廢除。實際上是通過“平民化”措施,將人口眾多、分佈極廣的中下層宗室的問題一攬子解決了。

而對“諸王”級別的高層宗室,主要採取人身消滅的手段。

當年五月,北京忽然傳出“明諸王私匿印信,謀為不軌”。此案導致魯王、荊王、衡王世子十一位王子被誅。上年在杭州降清,被送來北京的潞王朱常淓,也在此時被害。事變後的第二個月,多爾袞傳諭兵部,要求各省(主要是北方山東、河南、山西等省)查明前明宗室的情況,並委撥官兵將諸王及其眷屬護送來京。

隨著清軍向南用兵,在順治三年到七年間,對前明宗室展開了殘酷的屠殺。如三年,清軍入廣州,執紹武帝,殺故明藩王十五人於東校場;七年,在惠州誘殺六王,“凡諸王子在襁褓,及宗室女已嫁者,盡殺焉”!

這一時期,清廷已將前明宗室作為一種隱患(他們多為南方反清勢力所擁戴,成為“復明”的一種旗幟和象徵),加以刻意消滅,死者頗多。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下,許多朱姓人家被迫改姓逃亡。

綜上所述,明清易代之際,朱氏子孫慘透了,死亡流移,苦不堪言,但在亂中被殺的,主要是上層宗室(諸王、將軍們),而廣大中下層宗室,並沒有成為被清兵或賊兵“定點消除”的對象。所謂幾十上百萬朱氏子孫遭到滅絕式殺戮的說法,是不準確的。(皇帝不稱朕/胡丹答題)


皇帝不稱朕

話說,當年,明太祖朱元璋戎馬征戰大半生,打下江山,封藩進爵,大力倡導皇子皇孫們繁衍後代。原想讓自己的江山永固,子孫綿延,永享榮華富貴,卻不料被李自成農民軍和入關的清兵粉碎了美夢。百萬之眾的朱氏皇族遭受滅頂屠戮,朱元璋在天之靈,不知做何感想~



而有書君認為,儘管是同樣面對朱氏皇族大開殺戒,但李自成起義軍和清兵的動機顯然是不同的,因此應該分開來說。


一、清兵屠戮明皇室宗親


原因有三個:


1.滿清入主中原,習慣上一般認為是異族入侵,他們做賊心虛,忌諱有人喊出“反清復明”的口號會一呼百應,而星星之火,很可能形成燎原之勢威脅自己的政權。


2.朱元璋的子孫們都是有權有錢的人,入關的清兵,除了打李自成,錢袋子肯定是對他們最大的誘惑。



3.即史上流傳的所謂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清朝的祖先是被明朝將領所殺,所以不排除他們對明王朝的尋仇報復心理。


二、李自成對朱氏皇室子孫趕盡殺絕的根源在於,明皇族兩百多年的所作所為,積累了太多的民憤、民怨,他們已經把自己完全置於普通民眾的對立面。


他們是不得不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以前數十代的“幸福生活”買單。


1.明末皇族人口大爆炸種下的惡果: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只有一個姓的,才會一條心。放牛娃出身的農民皇帝朱元璋顯然是深信此道。所以,朱元璋一坐上龍椅,就開始為了讓子孫後代充分享受到皇恩幸福,處心積慮的做著打算,並立即頒佈了分封制和宗蕃制。


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制度,藩王的福利跟子女的多少成正比,也就是說,兒女越多,按人頭分發的福利就越多。在這種政策鼓勵下,朱元璋的子孫們展開了生育競賽,他們像老鼠一樣拼命繁殖。到了明朝末年,已超過了百萬,這種繁衍速度堪稱人類家族生育史之最。


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彙報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記錄,截止這年八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慶成王的兒子們大多也繼承了父親強悍的生殖能力,比如他的長子,兒女總量也高達70人,孫輩兒人數163人,曾孫輩510人。



僅慶成王這一支直系後代這一年已達767人。如此龐大的家庭,實在令人歎為觀止!也不知慶成王能否認得清全部的家族成員。


洪武年間(公元1368年),山西省原本只有一位晉王,到了嘉靖年(公元1507年),有封爵的皇室後代已增長到1851位。這些生育能力極強的親王就像良種,一百多年過去,他們開枝散葉,已然把子孫繁衍成鬱鬱蔥蔥的小樹林子了。


人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百萬子孫都享受高福利,坐享其成,沒有一個人自食其力。他們不工作,不經商,就是靠國家養著。


以端順王朱奇湞為例:他自己的年俸祿是2000石,七十個兒子按鎮國將軍標準年俸800石,國家一年光是給這一家的祿米就超過十萬石。


從明代中期開始,各地的長官驚慌的發現,本地的財政收入,已經不夠供養本地的皇族。比如山西地方財政收入為152萬石,而山西王爺們每年消耗的俸祿為312萬石。河南年財政收入為84萬石,而供給王爺需要192萬石。


這麼多的皇子皇孫,他們每年的俸祿佔據著全國稅收的百分之三十七,他們的封地佔去了全國土地的百分之八十。


這些統計數字實在令人吃驚!臃腫龐大的皇族成員,吃喝拉撒都歸國家管著,鉅額的經濟支出像座沉重的大山一樣,壓在百姓頭上,令百姓不堪重負。這為後來七十二家起義軍反明埋下了種子。


2.朱元璋自己種下的惡果:


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十分冷酷。他對大臣,妻妾,百姓都冷血無情,唯獨對自己的子孫,卻是滿面慈祥,溫柔體貼的無以復加。


為了確保子孫們的生活幸福,朱元璋可謂絞盡了腦汁。開國不久,還沒來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耐的把所有兒子都封為親王,雖然他最小的兒子那一年才剛剛一歲。


朱元璋賦予子孫們極大的特權,令人感到“暴發戶”的得意和任性。他規定,皇族子孫不受普通法律約束,不歸當地官府管制。


朱元璋給大明王朝的官員們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低的工資標準,給自己的兒孫們制定的俸祿卻唯恐不厚。


每個親王俸祿萬石,是最高俸祿官員的七倍,這還不算土地以及其他賞賜。他規定,皇族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十歲起就領取俸祿,一切生活開支都由國家承擔,死後還有一筆豐厚的喪葬費。

就是說,皇子皇孫們從搖籃到墳墓的完整的一套高福利從出生那天起就開始享受了。



朱氏子孫個個是名副其實的“含金鑰匙”而生。難怪當時有人感慨:“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這麼偏待子孫的傾斜政策,不僅天下人不服,恐怕朝中大臣也是人心渙散,離心離德。


明朝末年,龐大臃腫的皇室成員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國家和百姓沉重的經濟負擔了。而自朱元璋時期沿襲下來的皇族特權制度更把這種壓力上升為了一種階級對立和一觸即發的民憤,民怨。


3.受皇恩籠罩的朱氏子孫,有恃無恐,自作孽,不可活:


因為不受國法限制,皇族親王們搶佔土地礦山,壟斷鹽鐵等重要礦產資源。他們利用自己的關係,向朝廷要來特殊政策,轉手批給商人,再從商人那裡分得鉅額利益。所有稀缺的土地資源,只要有利可圖,他們就會想法設法搶佔到自己手裡。


有權有勢,還魚肉百姓。據說,徽王朱載倫,只要有美女經過家門口就搶來,若是不從就直接餵了老虎。



明朝末年分封的親王以及各種世襲宗室,百萬之眾對明朝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拖累不說,他們依仗權勢,不斷強取豪奪,惹得天怒人怨。


朱元璋還賦予蕃王們兵權,幻想著可以通過蕃王掌握軍隊來捍衛朱家天下的安全。作為一代開創基業的君王,他的想法實在有些天真。他認為讓蕃王掌兵可以攻守兼備,互相幫忙,畢竟大家都姓朱嘛!可是,他忽略了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走親,走親,常走動才是親人”。


那麼多人,大家都姓朱,你能當皇帝,我憑啥不能當皇帝?前幾代血緣近點還好些,越往後越冷淡,因為牽扯利益紛爭,爭個你死我活,反而連外人都不如。


結果是,自永樂年間起,親王引兵作亂不斷,終於導致了朱棣造反,即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


朱棣奪權繼位後,為了穩固寶座,防止蕃王們聯合地方勢力作亂,下令限制蕃王的自由,但是蕃王的福利制度卻沒變,依然是按照子女的人數來定,後代越多待遇越豐厚。


被限制了自由的蕃王們待在宅子裡無所事事,於是就拼命生孩子,畢竟多生一個孩子便意味著又多一份福利優待嘛!


新的世襲王爺的產生導致皇族人口進一步膨脹,土地進一步集中到皇族成員手中,王爺們一面跟皇帝哭窮討要封賞,另一方面利用特權強行圈佔土地。


這導致明朝中葉以後,全國人均土地不斷下降。而同時,皇族佔有土地卻迅速擴大。許多王府擁有的土地動輒萬頃:景王,潞王在湖廣的田地多達四萬頃;福王莊田兩萬頃;長沙,善化兩縣百分之四十的良田都屬吉王名下;河南全省土地,竟然有一半歸各王府所有。



慢慢的,國家財富分配中,皇族權貴們的比重越來越大,底層老百姓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幾近窒息。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整個社會狀態瀕臨崩盤的邊緣。直至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李自成率軍攻陷北京,奪取了政權。


綜上所述,李自成起義軍對朱氏皇族宗室大開殺戒,實在是順應民意之為。儘管李自成在歷史上以“不噬殺”著稱,但殺了這些寄生蟲,其一可以穩定軍心,收納更多人加盟起義軍;其二可以搶到鉅額財富,作為軍費開支。如此一舉兩得之事,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有書共讀

我分三點答題:1,朱元璋對子孫有多好。2,朱家子孫對百姓有多壞。3,百姓起義屠殺朱元璋子孫有多狠。


第一,朱元璋對子孫有多好?分封制和宗藩政策讓皇子皇孫享受了從搖籃到墳墓的完整福利!

皇室享受特權

朱元璋26個兒子封了24個王,封王就給田給錢給特權。每個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高達萬石,外加大量的土地和各種賞賜。皇子皇孫所有消費被國家包圓了:十歲開始拿工資,結婚是一切開支國家負責,死了還有一筆豐厚的喪葬費。真正的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啊。

難怪大臣要搖頭嘆息:“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室驚人繁殖

朱棣奪權之後為了江山穩定,限制了各地藩王自由行動,藩王出城都要報告皇帝,藩王成了高級的囚徒!此外,藩王的福利跟子女的多少成比例,兒女越多,按照人頭分發的福利越多,於是,這些朱元璋的子孫們就像白蟻家族的蟻后一樣,拼命的繁殖!明朝末年,朱元璋後人超過百萬人!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家族繁衍速度!《皇明盛事》記載,慶成王生兒子多達100人,長子世襲封王,其餘99個兒子都是鎮國將軍。 最後尷尬了:家庭聚會的時候,親兄弟互相不會認識哎,居然需要自我介紹哎?我勒個去!

皇室拖垮江山

人多不可怕,可怕的是,百萬子孫都拿高福利!以朱奇湞為例,自己的年俸是2000石,七十個兒子按鎮國將軍標準年俸 1000石,女兒和孫子按輔國將軍標準年俸800石,國家一年光是給這一家的祿米就超過十萬石!嘉靖三十一年,全國稅糧總收入為2285萬石,皇室開支853萬石,佔全國稅糧總收入的37%!朱元璋一家的開支超過了大明朝所有官吏俸祿的總和!

2,朱家子孫對百姓有多壞。

皇室享福不說,他們還害人!天下百姓讓朱元璋一家人吸血,這就罷了,皇室子孫還利用特權搶佔土地,霸佔礦山,壟斷鹽業經營,讓百姓苦不堪言。他們利用皇家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權,成了活土匪,活強盜:襄垣王府、昌化王府的輔國中尉竟然公然殺人劫財!徽王朱載倫只要有美女經過門口就搶過來姦淫,女子只要不從,直接扔籠子裡喂老虎!

3,百姓起義屠殺朱元璋子孫有多狠?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明末“七十二家”起義軍造反,皇室人口增長最快的是山西,黎民百姓最慘的也是在山西,明末被殺的最多的朱元璋子孫也是在山西,當時山西有晉王、代王兩大藩王和西河王等多位郡王,皇族多達數萬。李自成一向以不濫殺無辜,紀律嚴明出名,但是對待朱元璋的後代確實相當的殘忍。崇禎十六年李自成進山西,每到一地,第一個殺的就是皇族。攻陷西平陽後,“西河王等三百餘人遇害”。攻克太原後,

“捕晉宗室四百餘人,送西安,悉殺之”。經過兩次殺戮,山西皇室幾乎滅口。崇禎十七年攻取大同,六天之內代王以下四千多名王室殺光。李自成軍僅在山西一地就殺掉朱姓子孫一萬多人!最經典的是河南福王。福王是萬曆最喜歡的王,也是殘害當地最重的一個王“駕貼捕民,格殺莊佃,所在騷然”。

李自成抓到福王之後,三百多斤的福王像一條肥大的蛆蟲蠕動在李自成腳下,希望能活命李自成是怎麼說的呢?

“汝為親王,富甲天下。當如此饑荒,不肯發分毫帑藏賑濟百姓,汝奴才也!”

後來福王被剁成肉塊,和幾頭鹿肉一起燉了幾大鍋雜燴,取名“福祿(鹿)酒會”!

總結一下:作為家天下登峰造極的大明王朝,皇室剝削有多重,百姓仇恨就有多深。這樣痛恨統治者的情緒在宋朝唐朝都不曾出現過。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朱元璋給後代創建了從搖籃到墳墓的一條龍福利制度,也給自己的後代埋下了滅門血洗的惡果。,朱元璋既是明朝的開創者,也是明朝的掘墓人!

網絡上那句話怎麼說來著:蒼天可曾饒過誰?


鐵錘歷史

首先,任何朝代的終結與民憤是脫不了干係的,民一亂,時代必將終結!那麼朱元璋的子孫為什麼會被屠殺這麼慘,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第一:明皇族的人口爆炸大明弘治五年,山西巡撫楊澄籌向皇帝彙報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慶成王朱鍾鎰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紀錄,截至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這個事件其實只是明代皇族人口爆炸的一個縮影,到了萬曆年間,已有了5000多個皇族後代……據說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近百萬人之多。

第二:朱元璋種下惡果朱元璋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至為冷酷。他對百姓、對大臣、對故交、對妻妾,都冷血無情。唯有在自己的子孫面前,他卻滿面慈祥,溫柔體貼得無以復加。為了確保子孫們生活幸福,他絞盡了腦汁,10歲起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國家發放房屋、冠服、婚禮費用。死後還有一筆厚厚的喪葬費。

第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皇族壟斷皇族往往與鉅商相勾結,進行行業壟斷。這些親貴利用自己的關係,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轉手批給商人,再從商人那裡分得鉅額利益。地方上所有最賺錢的行業,都被其壟斷。所有稀缺的自然資源,比如土地、山林和礦山,只要證明有利可圖,皇族就會通過向皇帝乞請或者巧取豪奪的方式,搶佔到自己手裡。

第四:民怨開始積累爆發,李自成起義

李自成、張獻忠等明末 “七十二家”起義軍縱橫大地之後,這些姓朱的親王、郡王、將軍們,變成農民軍最有興趣的獵物,在連綿的全國戰爭中,經過數次殺戮,據說,李自成在山西一地就殺了10000多人。


其實,問題最主要的根源是明皇族兩百多年的為所欲為,積累了太多的民憤。他們已經完全站到了普通民眾的對立面,不得不以自己這一代的鮮血和生命,為自己,也為以前數十代的“幸福生活”付賬。

因此,不懂百姓之苦,怎能穩坐江山!


營地集結號

既然朱元璋的子孫被屠殺殆盡,那這是怎麼回事?
2017年清明節朱元璋後裔祭祀


活動

2007年朱元璋後裔祭祀活動

那些言之鑿鑿所謂清朝殺光朱明宗室的,能否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好了朱元璋子孫都被大清宰了嘛,怎麼一下子冒出這麼多出來?
清朝末代延恩侯,其先祖朱之漣因為出示家譜可以證明其世系,被認定位朱元璋子孫,並被抬入正白旗漢軍,封延恩侯。清末革命黨找到末代延恩侯要他參加革命,他以同清帝君臣名分已定為由拒絕;清帝退位後革命黨又找上門來要他說清朝沒保護明朝皇陵,結果人家認為清室保護明朝皇陵保護的很好。從此,江湖上就充滿了這個延恩侯是冒牌貨,各種謠言滿天飛。

實際上否定延恩侯的基本上都是以沒用朱明皇室的字輩為由,但是明末清初朱家子孫不少都改了字輩;而且其能拿出家譜證明其家族世系,也是可以說明這個延恩侯是冒牌貨的說法多麼愚蠢。

實際上朱家的龍子鳳孫們被農民起義軍宰了不少,清朝也僅僅對皇室近支和造過反的遠支趕盡殺絕,沒造過反的遠支都是任其成為平民,要麼怎麼現在一群朱元璋子孫冒出來組織祭祖活動,呵呵。

最後說一句,如果沒有經過考證就妄下結論的話,說出去的話和放屁無異。


北洋海軍陸戰隊

呵呵一笑!其實老朱家的人被殺,可不就是因為是豬麼?

朱元璋分封藩王,死前為了避免後人鎮不住那些大臣導致江山被奪走,於是殺掉了絕大多數將領。

之後建文帝繼位,朱棣心有不甘,起兵叛亂。由於將領被他爺爺宰了,沒一個能打的,偏偏朱棣又是個馬上王爺,即是猛將也是智帥,所以建文帝的精銳力量在靖難之役中被一舉掃滅。

朱棣稱帝,這對老朱家來說簡直開了個最爛的先例。好在朱棣也不是白痴,卸了藩王的所有權利,所有藩王全部由國家財政供養,而且是有定額的,月錢根據後人的多寡而增加或者減少。

殊不知這根本就是爛主意,所有藩王沒有權利,在封地裡無所事事,沒事幹自然就只能造小孩咯。而且造小孩不僅自己爽,有了孩子還能領國家補貼。於是各個藩王就好像種豬似的,猛生孩子,孩子一多,補貼越多,錢多了自然就能修大房子,娶小老婆。

然後子子孫孫無窮盡也。這也是為什麼明朝藩王到了後期一個個都肥頭大耳,還都活不長的原因。但即便這樣,藩王們也生育了一大群的孩子。

孩子一多,負擔就重,曾經藩王的月錢一度佔全國賦稅的三成以上。再加上他們在封地裡作威作福,搜刮財富,可想而知那些藩王一個個有多富。

李自成和張獻忠叛亂的時候其實都沒想過要推翻皇帝,只是想要逼迫皇帝做出一些承諾和讓步而已。畢竟都不識字,也沒想那麼多。但打了過後才知道,明軍已經是銀樣蠟頭槍,這時候想要收手也來不及了,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行軍打仗自然要各種資源,當時民生凋敝,民間錢財不多,沒啥戰鬥力又油水十足的藩王自然就成了目標,殺了他們不僅當地百姓拍手叫好,還有不菲的錢財,這等肥羊豈能當過?

所以在清軍入關的時候,其實朱家已經沒啥人了。清軍入關過後,殺的大多都是渣渣,殺雞儆猴更大於屠殺劫掠。


入室狼

俗話說,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朱元璋從一個乞丐一步登天,成了皇帝。這也使得全天下的人的心中蠢蠢欲動。那些有實力又聰明的人就會在內心問自己。一個乞丐都能做一國之君。那麼,我為什麼不可以呢?在明朝強盛時期,這些人還不敢造次。但明朝一旦顯露出一絲的頹廢,這些人就會群起而攻之。我記得好像當時造反的竟然達到幾十家。坦白說,自從明朝的庭擊,紅丸等事件以後,國民百姓就已經對明朝朝廷逐漸喪失了信心。再加上明朝的皇室子孫後代對大明百姓的盤剝禍害。老百姓對明朝的皇室朱姓充滿了仇恨。在中國,皇帝的權力過於強大。簡直可用百無禁忌來形容了。所以中國的各朝各代差不多都超不過三四百年。有時候會更短。反過來看,我們的鄰居日本和英國。他們把皇室當成了一個標杆,一面旗幟。他們的皇室並不掌握實際權力。說白了,他們的皇室就像是中國的孔子。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皇室王室並不會頻繁的更替。其實,中國乃至世界上,人人都向往權力。你我都不例外。日本和英國權力最重應該是首相。所以他們的皇室王室雖不會更換,但首相卻是不停的更換。正如中國不會更換孔子,但卻會更換皇帝一樣。


風雨中的梅雲

朱元璋的後代,吸食民脂民膏280年。280年,他們世世代代,過著不勞而獲。衣食無憂的生活。最後總人數發展到幾十萬人。280年的時光,因為他們這些寄生蟲。多少的老百姓,因為要養活他們,而凍餓而死,是無法統計的。是可忍,孰不可忍。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毫不留情的去誅滅這些害人蟲。應該說是天經地義的。血債要用血來償。這不是殘忍和不人道。這是一種公平。李自成張獻忠,是用刀在殺人。而這些皇族成員,卻是在用看不見的刀殺人。富人殺窮人,窮人殺富人。只是方式和手段不同罷了。李自成最後雖然失敗了,但他的一生。也算得上是,頂天立地,轟轟烈烈。


欣欣向榮35967

我就想問這百萬數據哪裡來的?滿清入關,滿人37萬,全部國家供養,經過260多年人數也才達到100多萬,這還是男女都算,朱元璋就一個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後代,古代女孩出嫁都隨了丈夫了,皇家也不例外,這就和說明朝北京太監10萬一個道理,完全胡說八道。


夏至未至190465164

中國也是備受爭議的。

比如元朝,在當時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軍們打出來的口號就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是大多數的觀點基本上認為,元朝和清朝要被歸入到中國的歷史中去,這其中的理由有以下幾條:

元朝和清朝到底算不算中國的歷史朝代,這不僅在今天有爭議,其實在當時的

1、滿清和蒙古佔領了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領土,並且他們都採取了利用漢人治理天下的措施。

元朝和清朝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統治民族人口稀少,比如元朝,在最鼎盛時期元朝與四大汗國加起來,全世界蒙古族的人口也僅有2000萬左右,而在中國的人口基本不超過一百萬。

清朝也是,清軍入關時,根據清朝自己的記載,滿人入關總共34萬,滿洲八旗4萬多,還有很多其他民族,漢軍八旗26萬多,蒙古八旗2萬多;漢人佔了滿族總人口的80%以上。

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國雖然是少數民族控制政權,但是並沒有控制全國的能力,地方上仍然是漢人在管理漢人。就算是滿清,在各個大城市建立滿城以鎮守國防,但是在管理的時候也是滿人管理滿人,漢人管理漢人。並沒有進行完全統治。

2、蒙古人和滿族人在奪取政權之後,就積極開始推進漢化。

尤其是元朝,在忽必烈時期,還有意識地將蒙古族某些方面漢化。這種現象類似於北魏孝文帝所做的事,鮮卑族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國家,積極推進漢化,參與南北朝時期的群雄紛爭。

而到了清朝就更加漢化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國內接近一千多萬的滿族人,但對於滿族語言,基本上已經沒有幾個人可以看得懂,讀得出了,也沒有幾個滿族人還記得過去滿族的薩滿教是怎麼回事。

現在的滿族和漢族的區別,只不過是身份證上兩個字的區別罷了。

3、華夏入夷則夷之,夷入華夏則華夏之。

漢族與世界上的其他民族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其特點就是這個民族並不是以血統來區分民族人口,而是以文化來對其加以區分。

漢族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開始通過不斷的融合周圍的民族來壯大自己的力量,所以蒙古人和滿人在選擇進行漢化,遵從漢族人的生活方式,說漢語,寫漢字,遵從漢族文化,他們應該被視為漢族的一部分。

因此,元朝自然也應該被視為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了。至於滿族就不用說了,清朝的所有皇帝詔書都是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皇帝讀學的也都是儒家文章。

甚至到了後來,皇帝連滿語都無法正確的讀寫。就更不要提民間的滿族人是怎麼樣接受漢化了。

綜上所述,雖然元、清都是外族入侵中國,但是由於其進入中國建立政權之後,也開始使用漢族的規章制度來治理國家,學習的也都是漢族人創造的文化智慧,因此說元、清是中國歷史,也無可厚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