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启发你的三个小故事

能启发你的三个小故事

图|来源网络

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个小故事,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01

关于选择

从前有个村里发大水,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有个外来的使者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使者决定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所谓人生的选择不过如此,很多时候你无法预知事情未来的结果,只能依据当下的情况来做选择。就像我的一位好友,最初她的职业是空姐,看似光鲜亮丽,但空中飞人的生活让她没有归属感,到了适婚年龄对方又会考虑到这样的工作时间以后能否照顾家庭和小孩。

正值当时电商崛起的时候,脑袋一热好友拿出工资卡里所有的钱投入电商创业,虽然刚开始很艰难,但好在那段时间互联网发展的很快,平台也给了很多推广资源,很快好友的业务就做起来了。

现在靠电商她每月就能进账十几万,完全靠自己实现了财富自由。问她如果现在让她选择,还会选电商吗?她说还是很难,现在的大环境和当初又很不同了,当时真是对空姐的工作完全没有热情才做了没办法的选择。

所以很多时候选择没有对和错,只有适不适合当下的自己,遇到任何问题来袭,最好的方法就是快速回到当下,接受一切的安排,不要抗拒,每个选择背后都会有美好的礼物在里面。

能启发你的三个小故事

图|来源网络

02

关于发心

在英国郊外有一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现代社会很多人会通过各种手段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但很不幸他们总是忘了自己的发心。就像有个朋友她家里条件很好,最初的时候她告诉我她的梦想就是买一辆路虎。于是她一直攒钱来实现她的梦想,直到有一天她终于有钱买了路虎,还请我去参观。现在还记得她当时的那股得意的劲儿。

但后来有一天我收到她的消息,她告诉我自己很不开心。梦想也实现了,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但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和家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少感情疏离。

也许是自己开了路虎表现出来的优越感,周围的人也和她越来越不亲密了,连以前经常约下午茶和饭局的闺蜜现在都不再联系她了。她很苦恼,却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并不是追逐财富或者希望实现梦想本身有错,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丢失了发心。就像这位朋友想买路虎是为了体验一下优越感,并非内心真正想要,那么完全可以去租一辆路虎开,等到体验过之后就不需要了。完全没必要把自己的时间、金钱、亲情、友情都投入其中,最后本末倒置还不知其中。

而故事中的那位老人,他卖豪宅并非是需要钱,而是希望给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个保障,这是他的发心,其他人都没有看到这点,只有那位年青人看到了它,不仅在自己能力范围有限的情况下住进了豪宅,还让老人也安享了晚年。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追逐名利、追逐金钱、追逐关系,但深入的问他拥有这些是为了什么?通常都会回答:想要实现财富自由。而实现财富自由之后呢?最终都是为了过上平静、安详、和谐的生活。那为什么现在就无法过上这样的生活呢?

很希望大家多花点时间去挖掘自己的内心,去问问自己内心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也许答案会让你很吃惊。

能启发你的三个小故事

图|来源网络

03

撕下标签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我们经常会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学历、职位、角色、能力、收入、社会地位,无形中给自己设定了很多限制。

就像故事中的博士,他真正的需求就是解决内急,却傻傻的给自己贴了个博士的标签,但不知道博士也是人,也需要上厕所啊!

人并非商品,不要随意给自己和他人贴标签,尊重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好的活出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