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A股需要更加關注內需政策

鈕文新:A股需要更加關注內需政策

我堅信,在外部經貿關係問題上,中國已經做好了“最壞打算”,因為這是“底線思維”的應有之意。既然如此,中國經濟的未來必以內需為重,而這一點是不是正在進行時?回答應當是肯定的,不是現在才開始,而是多年一直在努力。我們認為,中國股市投資者現在和未來必須高度關注中國經濟內需逐步擴張的過程,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機會。

實際上,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已經讓中國經歷過一次“外需瞬間歸零”的考驗,而現在的中國外需條件至少不會比那時更差、更慘烈。當時,由於之前以緊縮貨幣政策“抑制外需過旺帶動的中國經濟過熱”,已經讓中國內需極其疲弱,所以金融危機瞬間使中國外需“歸零”體現出中國內需的嚴重不足,這才有了“4萬億救市措施”,並把中國經濟拉出泥潭。當然,長期執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和房地產緊縮政策,使得危機爆發之際,正值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頻頻告急之時,因此當積極財政政策實施之後,地方政府嚴重缺乏配套資金,這才有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突然膨脹的問題。

稍微回顧一下過去,我們可能會更加清晰地看清中國經濟的現在和未來。首先,儘管中國正處於轉型升級、新舊動能切換的過程中,但經過長期整合,老動能重新煥發生機的時間點正在逐步逼近。比如,鋼鐵行業在總體產能壓縮之後,價格已經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產出質量也出現了明顯提高;煤炭行業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看清的是,這樣的產能環境,更加有利於未來的高質量發展,這難道不是股票市場的希望所在嗎?

鈕文新:A股需要更加關注內需政策

同時,中國經濟新動能也在不斷釋放。實際上,中國整體GDP增長6.8%,但高科技、新產業的增長率是GDP增速2到3倍,這難道不是股市投資的希望?更重要的是,中國補齊技術短板的迫切性正在大大提高,外部環境壓力越大,中國內部的“補短爆發力”就會越強勁,這一點毋庸置疑,而這同樣是中國股市重大的投資機會。

我們始終都在關注宏觀經濟和相關政策操作,儘管未來外部環境可能會更加複雜多變,但中國畢竟是一個內需大國,經濟迴旋餘地在世界範圍內也絕無僅有。所以,只要中國保持定力,著力內需,而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能夠密切合作,能夠“轉變得更加有序、有效、有度”,更多關注於內需經濟的培育,那中國經濟的金融環境就會大大好轉,而且遠期無憂、至少沒有大憂。

很多人把中國股市現狀歸因於外部因素,但我認為“這是內外因素多重疊加”的結果,而主要是內部因素。比如,長期容忍貨幣金融膨脹,擠壓了資本金融;長期的金融短期化導致金融槓桿、企業槓桿居高不下;金融高成本,引發金融亂象此起彼伏;等等。現在,防範金融風險、穩定金融槓桿在操作過程中變成了“大力度金融去槓桿”,致使債務違約和股票質押貸款風險加劇等等。

鈕文新:A股需要更加關注內需政策

所以,這裡實際存在出牌順序的問題。正確的做法就應當是:第一,抑制債務規模進一步膨脹的同時,通過強監管堵住資金亂跑的渠道;第二,實施“中性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同時“收短放長”,大幅減低存貸款期限錯配、投融資期限錯配,並藉以舒緩金融機構槓桿壓力;第三,激勵股票市場投資信心,刺激股價上漲,並逐步、適度加大股權融資,減低實體經濟總體債務率——槓桿風險;第四,實體經濟槓桿風險減弱,金融槓桿風險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自然而然地得以化解;第五,股市上漲以及實體經濟的活躍,會帶來巨大的財富效應,並支持中國經濟內需進一步擴展。

“簡單的邏輯”構成的則是中國經濟整體良性循環過程,這只是宏觀經濟政策?是,但同時也是股市政策。至於中國產業要什麼不要什麼?需要多大規模?這些經濟結構調整、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那需要更多依賴產業政策和財稅政策去“配合完成”,而絕不能依賴總量政策——金融、貨幣政策去完成。這是基本常識性的問題,一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稅收、環保成本不斷上升而利潤不斷被蠶食的企業,必定屬於高風險企業,包括股票市場在內的金融資源自然不願流入,反之亦然。所以,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事情,根本不需要貨幣政策執行者去過多操心,市場比你更懂得資本投向。

2018年6月19日,中國股市又多了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我們可以說這是外部因素干擾的結果,但究竟為什麼,每位投資者心中都有一本賬。所以下一步,不管外部環境——不可控因素如何變化,中國自己的金融政策能不能激勵和護佑股市才是第一要素,尤其是中國經濟必須更多依賴內需擴張的條件下,金融、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必須首先回歸常識,越位和缺位同樣是重大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