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不過虛張聲勢而已

北京時間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以“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對華貿易逆差失控”為由,並基於“301調查”結果簽署備忘錄,責令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約6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提議徵收關稅的產品清單將包括“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術、機械”等,美國貿易代表處將在15天之內公佈產品名單,接下來的30天是徵求意見時間。

時間

內容

2018-1-1

美國商務部公佈國家安全調查報告,認為進口剛才與鋁有損國家安全,對中國出口美國鋁徵收23.6%關稅

2018-2-16

美國商務部公佈,從中國進口的鑄鐵汙水管配件存在傾銷行為,將徵收高幅度保證金

2018-2-22

美國商務部公佈,正式對產自泰國、中國、斯里蘭卡的橡皮筋發起反傾銷範補貼調查

2018-3-1

特朗普宣佈,為重振美國鋼鐵和鋁產業,將對進口鋼材與鋁產品全面徵稅,稅率分別為25%與10%

2018-3-7

特朗普對美國提出,將對華貿易逆差減少1000億美元

(注:2018年以來特朗普對華貿易政策)

備忘錄公佈之後,全球股市以暴跌來消化信息:道瓊斯指數當天下跌424點,至23533點,跌幅1.8%;德國DAX指數下跌1.8%,法國CAC-40指數跌幅1.4%,日經225指數下跌4.5%,香港恆生指數下跌2.5%,上證指數下跌3.39%。“中美貿易戰開打”等吸引人眼球的標題很快登上各財經媒體頭條。

實事求是說,部分財經媒體、大咖觀點讓人大跌眼鏡,中國部分經濟學人經濟素養實在令人汗顏,其實很容易通過兩個普通的經濟學原理來揭示中國貿易摩擦問題真相。

“比較優勢”:中美誰也離不開誰

比較優勢原理是經濟學為數不多的顛撲不破的經典原理之一,它能夠解釋大到國家之間、小到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為何必須交易的原因。如中國從國外進口大豆1/3的數量來自美國,為何中國這個農業大國不自己耕種,而從美國進口呢?

我們舉個例子說明,大家都知道美國在新能源領域技術遠高於中國,技術優勢使美國生產新能源汽車效率更高。我們以中美兩國貿易為例,假如美國可以生產10輛新能源汽車或100部Iphone,而中國呢?只能生產5輛新能源汽車或40部Iphone,由此可知,中國兩種產品的生產能力都不如美國,美國在這兩件商品的生產上具有絕對優勢。

分工前的情況

國家

新能源汽車(輛)

Iphone(部)

美國

10

100

中國

5

40

可能你要說,兩種產品的生產能力都不如美國,那就都讓美國生產不就得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貿易發生條件不能看絕對優勢,只能看比較優勢。美國新能源汽車與Iphone的生產能力都比中國強,具備絕對優勢。而兩國是否要交易要看比較優勢,比較優勢不是跟對方比,是自己跟自己比。我們知道,“成本就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美國生產1輛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是10部Iphone,而中國生產1輛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是8部Iphone,也就是說,中國生產新能源汽車具有比較優勢,而美國生產Iphone具有比較優勢。

確定比較優勢

國家

新能源汽車(輛)

Iphone(部)

美國

10部Iphone

1輛新能源汽車

中國

8部Iphone

1輛新能源汽車

比較優勢

中國生產新能源汽車成本小於美國

美國生產Iphone成本小於中國

按照比較優勢原理,如果讓中國專門生產新能源汽車,美國專門生產Iphone的話,能夠同時生產出5輛新能源汽車,100部Iphone;如果美國選擇不與中國合作,同時生產新能源汽車與Iphone,而中國生產Iphone的話,只能生產出5輛新能源汽車與50部Iphone,如果中國選擇生產40部Iphone的話,總共只能生產出5輛新能源汽車與90部Iphone,憑空少了10部Iphone!這就是交易不可或缺性的根源!這也是為什麼國與國之間之間要進行貿易的根源!這也是中美兩個當今世界超級大國“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的根源!

分工後的結果

國家

新能源汽車(輛)

Iphone(部)

美國

0

100

中國

5

0

總量

5

100

如今的事實是,中美兩國互為各自貨物貿易差額最大貢獻國,在比較優勢發揮作用之下,中美早就誰也離不開誰了。從中國角度來看,相對於美國的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機電、音響設備及零件、紡織原料等勞動密集型中低端製造行業;

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不過虛張聲勢而已

美國相對於中國貿易順差主要來自於航天器、汽車、運輸設備以及大豆等高端製造、生物醫藥、植物類產品類行業。

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不過虛張聲勢而已

大家都在幹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從而實現共贏。美國享受到了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與服務,他們的資本與中國廉價勞動力結合產生巨大的價值,中美兩國人民共享了巨大的利益。

需求定律: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需求定律主要包含三個部分:需求第一定律認為商品價格越高,商品需求量就會減少,價格降低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會增加,也就是說,需求曲線永遠傾斜向下(下圖D需求曲線);需求第二定律是在需求第一定律的基礎上提出的,需求第二定律指出,需求曲線上的彈性處處不等,價格越高彈性越大。隨著時間的變化,彈性會逐漸增大,也就說隨著時間的變化,人們能夠尋找更多的替代方案,能夠形成更多對策;需求第三定律認為,每當消費者必須支付一筆附加費用的時候,高品質的東西相對於低品質的東西來說變得便宜了,這筆附加費越高,高品質的東西就變得越便宜。

任何國際貿易至少會涉及兩方利益:國內消費者、國外生產者。根據需求第二定律,美國對中國商品增稅,只會迫使美國消費者對於某些必需品支付比原來更高的價格,同時迫使中國製造商賺取低於前期的利潤,美國消費者支付的更高價格與中國製造商的利潤損失之和構成了美國政府所增加的稅收,其實稅負是由美國消費者與中國生產者通過承擔,問題只是在於雙方誰承擔的稅負更多而已,而需求彈性大小決定中國生產者與美國消費者稅負的分攤比例(下圖中A、B部分為中國生產者與美國消費者共同承擔稅負,稅負比例是由供應曲線、需求曲線斜率確定,也就是由需求彈性確定)。這樣造成的惡果是,部分商品由於增稅的緣故而無利可圖,最終退出美國市場,中國製造商與美國消費者同時喪失本來可以從這些交易中得到的交易剩餘(注:交易剩餘同時包含“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

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不過虛張聲勢而已

同樣根據需求第二定律,由於美國對中國加稅,凡政策必遭遇對策,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生產者會為自己的商品尋求戰略替代國,這樣美國消費者再也享受不到來自中國物美價廉商品所提供的服務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何苦呢?何必呢?

同樣的道理,根據需求第三定律,美國對中國商品加稅,只會使高品質的商品覺得有利可圖,大量“薄利多銷”的商品將會退出這個市場,而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生產薄利多銷的商品正是自身專長。所以,特朗普徵稅只會造成“無謂損失”。

美國發起貿易戰的博弈心態濃重,中美貿易合作是一種宿命

各位讀者只有深刻理解比較優勢,需求三定律經濟學基本原理之後,才會深層次理解此次美國特朗普的對華制裁只是虛張聲勢而已。

從本次制裁的領域來看,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的領域並不是物美價廉的中低端製造商品,而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而中國呢?針對美國加稅的領域無外乎水果、豬肉等初級產品,從中美之間的貿易結構來看,中國主要對美國出口商品包括:家電、紡織服裝、傢俱等,中國從美國主要進口以光學儀器、飛機、汽車、集成電路、大豆為主,而這些都不在中美兩國相互加稅的菜單中。

特朗普此項舉措無外乎是企圖效仿上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戰,從而遏制中國復興,同時為今年11月份國會選舉熱身。過去十年來,中國出口依賴度逐步下降,應對貿易戰外部衝擊力實力明顯提升。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12.2萬億美元,而出口佔GDP比重為18.5%,相對於2006年出口所佔比重35.4%而言,已經大幅下降。再加上,伴隨著消費升級,中國目前內需韌性增強;去產能、去庫存成果顯著;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加快,地方政府債務率增長勢頭放緩,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具備足夠的空間來應對出口波動。

我想中國宏觀經濟背景特朗普先生不會不知道吧,美國此次發起貿易戰不過是想在中國貿易博弈中佔領先機,不會撕破臉的。美國無外乎是想在後期貿易談判中尋求更多籌碼,中美之間不會發生貿易戰,充其量又是一次貿易摩擦而已。後期,隨著中國的產業不斷升級,中國企業與美國會在更多高新技術領域進行競爭,貿易衝突將會層出不窮,但是絕對不會出現貿易戰爭。畢竟,根據經濟學基本原理,中美長期合作,不僅僅是一種選擇,更是一種雙方必須接受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