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臣、抢劫、耍无赖,看五代十国最小的南平国如何生存

唐末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大小政权林立,纷争不已,为了生存各国都是使出浑身解数来发展生产,提升国力。

而有些小国穷国,只能剑走偏锋不按常理出牌,在大国缝隙中艰难的求生存。

南平国就是其中的代表。

称臣、抢劫、耍无赖,看五代十国最小的南平国如何生存

大国夹缝中的小国南平国,也叫北楚国

南平国是南方十国中面积最小的国家,也是最穷最弱的国家,地处战略要冲,东南西北都是大国强国,可是就是这样的小国,存在时间却是五代十国的最久的一批。

为何?因为南平国的统治者很懂得生存。

南平国的建立者高季兴,幼年为汴州商人李让家奴,后李让被朱温收为义子,改名朱友让。高季兴因此经常见到朱温,朱温很赏识他,嘱咐朱友让收其为义子。就这样高季兴成为朱温的养孙,受到重用。

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后,高季兴因功任荆南节度使,开始占据荆南。当时荆南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招募流民,网罗人才,把荆南治理的不错。等到朱温死后,后梁日渐衰落,高季兴开始有割据一方的打算。

后唐灭后梁,高季兴向后唐称臣,还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庄宗李存勖,被封为南平王,南平国正式建立。

称臣、抢劫、耍无赖,看五代十国最小的南平国如何生存

家奴出生的南平开国君主高季兴,被各国称为“高赖子”

南平毕竟地小国弱,靠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国富民强太慢,而且也富不到哪去。索性南平在劝课农桑上也不下功夫,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求得生存。

怎么生存?南平国的国策是称臣、打劫和耍无赖。

首要一点是称臣。

周边大国环伺,作为最小又地处要冲的南平国自然是大国眼中的肥肉,高季兴及其儿子高从诲做法只有一点,就是向各大国称臣。北方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地处中原且实力强大,被南方十国奉为正朔,南平国也不例外,不断向更迭的中原王朝称臣,除此外,南方的邻国蜀国、楚国、南唐、南汉也比南平强很多,南平也向他们称臣纳贡。

说得直接一点,看看南平的称臣史,你就能五代十国所有国家的名字记住了,因为他对任何一个国家都称过臣,哪怕是立自己很远的北汉和契丹。

不断称臣示好,南平得以在各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下来。

称臣、抢劫、耍无赖,看五代十国最小的南平国如何生存

地狭人少的南平国,只能把称臣和打劫作为国策

而且每一次称臣,南平图的不单是你不要打我,还有赏赐。这样来钱来财高效快捷,你要不给我丰富的赏赐,哼,我就不去称臣了。

南平另一项很任性的措施是拦路打劫,尤其是抢掠各国使节,而且国主高季兴和高从诲都带头这么干,几乎定为一项国策来做了。

后梁强大时,南方各国向后梁纳贡,路过荆南,高季兴会派兵抢了,反正是乱世,土匪强盗多如牛毛。后唐强大是,他依旧如此。不但抢南方各国的贡品钱财,连后唐的他也敢抢。

当时后唐灭前蜀时,获得蜀财物四十余万金,派船队途径南平送往洛阳,高季兴听说后唐发生祸乱李存勖被杀,便派人劫掠了这笔财富,杀死了后唐押送的使者,后唐动乱平定后新皇帝找他讨要,他装傻充楞说船沉,东西都冲到大海里去了,我上哪给你找去。

经常抢掠他国财物,他国要是遣使提交国书抗议,他能拖就拖,能敷衍就敷衍。他国要是气了,派兵征讨,他就立刻将财物还给人家,如此反复他是一点愧疚也没有的。

称臣、抢劫、耍无赖,看五代十国最小的南平国如何生存

南平国第二代国主高从诲,也继续称臣与打劫,完美继承父亲的无赖风格

如果说高季兴是家奴出身,这样抢劫丧道德还有个理由,那么他的儿子高从诲这样做就真的能说明南平国在大国夹缝中是被逼的只能出此为人不齿的行为了。毕竟高从诲在史书上的记载是“性明达,亲礼贤士”。

因为南平高季兴和高从诲父子两代国主都坚持干劫掠财物的事情,被周边大国鄙视,称其为“高赖子”,说他们是无赖。

父子两代君主被人称为是无赖,这在中国历史中也算是仅此一例的。这也是小国生存的艰难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