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奧祕(散文)

北山奧秘(散文)

北山奧秘(散文)

我的故鄉北山風光

我第一聲啼哭的出生地金華北山,與世稱的"五嶽"華山、泰山、嵩山等齊名並列,排第七名。這不是我的臆想,是文牘記載。

假如北山在五嶽之後,第七把交椅眾望所歸推選出來的話,我真要為故鄉抱屈。與名山相提並論,北山顯然籍籍無名。多數遊雙龍洞、冰壺洞後,才勉強知道此地叫北山。我知道的北山曾是土匪盤踞地。小時候聽大人說,阿堯部隊如何如何。我查資料,北山沒有叫阿堯的土匪頭子,倒有一個"八婺總隊"土匪司令邢小顯被人民政府鎮壓。一問才知,阿堯是邢小顯的小名。又據文,十六位皇帝從梁武帝蕭衍到明太祖朱元璋都登臨過北山。我只能說,明太祖北山運籌策贏。《明史》與明萬曆《金華府志》確鑿記載,朱元璋率軍攻婺州(金華簡稱婺),曾駐蹕金華北山赤松宮。

我家門前狹谷,一條小徑朝北從谷底蜿蜒入莽莽大山。狹谷盡頭是九龍水庫和九龍村。又稱九龍狹谷。一路林壑結籟,腳下溪流彈箏,曲曲抱澗。路人稀少,偶有牧童和樵夫路過,再就是山頂人家挑著擔出入。越往裡走,路越崎嶇,窄窄一條灰白小路,已被荒草湮沒,秋毫細路難容足。喬木凝黛,滿眼繁花,百鳥不見其影,卻一片啁啾。

九龍狹谷是北山狹谷之一。隔山那條狹谷,是金華通雙龍洞的谷,山之間敞寬,地質上稱v谷。九龍狹谷不同,山間距有寬有窄,窄處如兩壁面對。有關山的距離,祖父說過一故事。某獵人巖下睡覺,巖上蹲著一隻老虎。老虎的視線在對面山上,那裡有幾隻野豬在戲鬧。老虎想跳到對面山上咬死野豬,飽餐一頓,但又怕跳不過深澗而猶豫,不禁饞得流口水。口水滴獵人臉上,獵人以為下雨,醒來發現巖上石縫間蹲著老虎。於是,槍口對著老虎屁眼放了一槍。老虎直線思維,不曾想巖下有人,莫名中槍後,疼痛產生慣性,產生連鎖反應,跳到對面山上咬死野豬,終因內傷斃命。說這事並非指北山有虎,而是指兩邊山的距離,老虎能憑慣性一躍而過。據記載,明清北山有老虎出沒,距今已絕跡一二百年。

小路再入,山峰煙靄漸次散去,近處峭壁還囤積寒霧。山澗溪水湍急起來,路畔也被洇溼。溪裡有魚有鱉。路旁一涼亭,供人歇腳。有石凳木凳,潔淨無塵。頂上有水庫和九龍村。元代詩人葉顒詩:杖藜扶我登九龍,輕鞋短策隨天風。我未杖藜是未到杖藜的年齡。

如果把山林看作一件碩大無朋的衣裳,那麼青苔、地衣、蘑菇、木耳、蕨菜、野筍、野慄等就是紐扣。我吃過紅嘟嘟野草莓,吃過個小肉食緊緻味甘的野慄。吃野慄要架石點火爆燃。有一種蘑菇特鮮美,喜長松樹下,在地上的松針裡藏著,骨朵小而包沿,淡黃,聞著清香,燒湯比放過味精還鮮。長大在別處竟無見過,留在記憶裡了。春季,筍和蕨菜就更多,滿山遍野都是,夾在豔紅的杜鵑花之間,走路稍不慎就踩折一二支。走山路彎腰隨便抓幾把,就能燒幾大碗菜。山裡人鍋點著火,再去找菜都來得及。我家房前屋後都長筍,多行兩步有蕨菜。就連屋地都長出毛筍,我家灶間、牛欄、獵圈是泥巴地,筍突兀冒出,怕是畜牲也嚇一跳。山上有成片野茶,不知哪朝哪代種植,又無人管理,人人可採而烹之。草藥只怕不識貨。我讀中學校方組織採草藥,從雙龍洞的山後攀爬到海拔1300多米的高寒盤前村。在那兒不是讓你識別草藥,而是慧眼識草棘,因剔除草棘都是中藥材。

踏遍青山是樵夫和牛。樵夫穿著像乞丐,好衣裳上山糟蹋,棘藤如鉤草如劍。樵夫的下山路,肩擔兩邊峰。累了歇下柴垛,抽一筒早煙,看雲月吞吐。洞前村七八十年代大多為樵夫,男女都砍柴。該村燒石灰,須柴草。

北山地廣人稀,居住分散。我家大隊72個自然村,分居多座山,十里山路一篷炊煙,一戶獨居比比皆是。雞鳴犬吠,人會情不自禁興奮,奔出一睹是否有陌生人光臨。見陌生人就像見親友,要帶回吃酒的。誰家來了客人,客人會成自然村幾戶人家的客人。信息閉塞,本大隊的流言也常常以訛傳訛。比如說某某某的女兒懷孕坐胎,傳這女孩定是沒有結婚,也無對象。有鼻子有眼,半年後才會證實純屬謠言。

倒真有未婚先孕。這姑娘上山砍柴,遇一傻子。傻子之傻我羞於吐口,物件露在外,直挺挺亂戳。山上相遇,無外人窺破。姑娘臉紅心跳,血管裡的血在呼嘯。不能怪她,她幾年也沒見過幾個像樣的男子。北山是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姑娘肚子大,父親拷問才知傻子所造。奇的是妹妹也步姐姐後塵,同是傻子。有人哂笑,傻子福大,一箭雙嬌。姐妹帶孕下嫁,兩夫白白替傻子養孩子。歲月更替已成歷史塵埃,女孩見不到男孩的可憐可嘆也早已成山林遠去的絕響。

土木結構造屋主要靠勞力。地基石砌,牆用泥。一人造屋,大家幫襯。

北山分散面貌近十年已顛覆。山上人家都搬到山腳,形成頗大的村落。土木結構房屋也被鋼筋水泥洋房取代。家人從高山撤出,灶不燒柴,山林為野獸出沒繁殖創造條件。夜晚,通往九龍小道上的野豬成群結隊,浩浩蕩蕩,像規定時間赴宴似的。野獸怪叫聲此起彼伏。地裡的番薯被野豬拱食。獨居山民原先沒有仇恨和嫉妒,如今住一起,仇視有了,嫉妒也在腹中裝著,甚至兄弟鬩於牆。

獵槍早已收繳。我偶爾歸鄉也能嚐到野味。比如野豬肉、麂子肉,也知野豬肉粗糙味不如鹿。野貨不是槍打的,有的墜崖而亡,有的雪天凍得奄奄一息捕捉。分野味規矩見者有份。

前年我回北山聽說,一小夥和野豬肉搏,被野豬咬死。那頭野豬終擊斃,割下頭顱祭奠男青年。野豬特性,與人狹路相逢,只要人不入侵,野豬一般不主動傷人。有人說,小夥貪心,以一己之力搏殺野豬圖全須全尾佔有。話未免刻薄,北山野豬又不稀見,何須獨佔此一?不過,小夥和野豬肉搏終究是謎。

我的年少幾乎都泡山上。興來鋤曉月,倦後臥斜陽。渴了找水喝。北山孔穴水很多。所謂孔穴水,石罅流出,無聲無息形成潭。潭底不是泥,是白淨細沙,石罅流出水,也挾帶出沙。因此這種水礦物質成分高。潭邊柴木遮掩,扒弄風聲喧喧,渴極膝行匍匐於沿,埋頭伏飲甘甜一線入脾胃留齒頰。再吮甜潤空氣,心神都美。

樹木蓊翳裡的無數岫穴潛流,形成曲曲殘流盡抱溪。然後便有滔滔山水喧吼,萬壑急急奔流。

查資料得知,北山水為錢塘江、鷗江等主要發源地。

北山人幾乎把水玩弄股掌之上。

雙龍洞狹谷居然造了八個水電站,密度之高全球業內都為之驚訝。山勢險峭,利用水落差發電。如不是鑿隧洞、造渠道引水,北山就造不了那麼多電站。梯級水電站的奧秘在於,甲電站用過的水,乙電站繼續使用,把水引來引去,玩絕了。1960年3月14日,毛主席視察雙龍水電站,讚揚這一舉措。

我走著渠道讀中學。中學在洞前村,當時的洞前村也是北山公社駐地。

洞前就是雙龍洞、冰壺洞和朝真洞的斜對面,周匝屏障抱一水,古木夾清泉。中學和雙龍洞貼隔壁,行走也就二三分鐘。食堂用水,由我們學生去雙龍洞挑。校舍改建,我們班還搬到雙龍洞外廳上過課。外廳闊大,又無遮攔,老師講課我們聽不清,聲音飄散。

我祖母孃家就在洞前村。祖母說,雙龍洞是她父親舉著火把入小洞發現的。如果我不是從文獻得知北山和雙龍洞的浩瀚歷史,還真信以為真。歷代文人才傾北山,留下二千多篇佳構。五代詩僧貫休遊北山著《遊金華山禪院》一詩。山顯李太白、蘇東坡逸思之雄奇;水含孟浩然、李清照妙筆之空靈。宋元以往,英雄豪俊並駕齊驅北山。南宋叫何基的學者隱居北山不出,朝庭任何官職不受,一生著書講學,門生遍地。我想像其一身鶴骨,竹仗芒鞋,飄然於北山幽徑,餐霞飲露,賢者高風,吟逸情,凌雲憑虛,朝傳山人之唱,暮聞疏鍾之聲。

明朝那個徐霞客更有趣,因雙龍洞外廳入內廳只通低矮水道,他向洞前村潘老太太借澡盆,遊入內洞。祖母的父親也無錯,當年未開發,須秉燭探幽。他是探幽者,不是發見者。

我守著雙龍洞旁讀書,對雙龍洞知之卻甚少。課文讀過葉聖陶的《記金華兩個巖洞》。文人郁達夫和郭沫若造訪過北山,郭沫若作詩,碑立冰壺洞前:銀河倒瀉入冰壺……

雙龍洞山上有個市屬招待所,用於療養和會議,我們叫洞背,趁夜色經常去看露天電影。冬天早起去雙龍洞洗臉,因雙龍洞流出溫泉。曲水流觴,水道沿途氤氳嫋嫋冒熱氣。這恐怕算不上奧秘,原理洞內水冬暖夏涼。

北山是石灰岩地貌。石灰岩是制水泥和石灰原料。溶洞發育可溶性石灰岩中。我見過北山溶洞遠不止三個。洞前村釆石場,無意採出一個奇幻深邃的洞穴。我和同學用手電筒結伴進入,敲一些鐘乳石玩。此洞離雙龍洞很近,同宗同脈,未開發。

九龍村相鄰的玲瓏巖村,崖下樵夫躲雨意外發現一洞。此洞我和同學探過多次,用的是火把和多支手電筒。始探頗偏窄,稍入即窈窕。上穴由梯升,旁穿須火照。流泉在石上,細路在石下。天宇閉復開,竹樹邃而雅。人間萬物,滄海桑田都在洞內陳列,恍然以為人間克隆或細雕。感嘆上蒼,斥石成羊,化芻狗為神靈。此洞也未開發。我知,你不知。

再,相鄰蘭溪地下長河洞穴,一考證是北山餘脈。我驀然明白,蒼莽北山,有無數洞穴,有的已發現,有的未發現,有的已開發,有的未開發。

但北山的魂還是北山。洞穴是北山身上的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