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典故丨南史直笔

南史直笔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春秋时期,臣弑其君的事件屡有发生。负责记录史实的太史为了记录真实的情况,往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尽管如此,有些不畏强暴的太史还是秉笔直书,为后人留下了真实的历史记录。

公元前548年农历(鲁襄公二十五年)夏季五月间,齐国发生了臣弑其君的事件。事件的起因是,齐庄公和齐国执政大夫崔杼(又称崔武予)的妻子棠姜私通,崔杼对齐庄公恨之入骨。再加上政治上的复杂原因,崔杼决心杀死齐庄公。

有一次,齐庄公又去幽会棠姜。岂知,崔杼早已做好准备,派甲士包围了齐庄公。齐庄公登上高台请求饶命,甲士不答应;请求自杀也不答应。齐庄公跳墙逃命,甲士射中他的大腿,齐庄公掉下墙来,当场被杀死了。崔杼乘机报复,又杀死了齐庄公的一些亲信。

太史记载道:“崔杼弑其君。”崔杼杀死了太史。太史的两个弟弟又继续这样写,也被杀死了。太史还有一个弟弟又这样写,崔杼没有再杀他。当时,齐国有一个史官

南史氏听说太史都被杀害了,就拿着书简前去书写。他听说史官已经如实地记载了这件事,才肯回去。

“南史直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形容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如实记载历史事件。

中华典故丨南史直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