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防力量如何?它是如何建起來的?有一個小國不得不提!

新加坡是馬來半島南端一個小島國,被人謔稱為“小紅豆”。不過,雖然幅員狹小,是一個典型的彈丸小國,但這並沒有束縛住鞏固國防的手腳,並沒有就此淡薄保家衛國的意識。如今,新加坡展現於世人面前的是經濟繁榮,但隱身於後,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是一支靈敏應變、伺機而動的強大國防軍。那麼,新加坡的國防力量是如何建設起來的呢?

新加坡國防力量如何?它是如何建起來的?有一個小國不得不提!

1965年,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第三個年頭,被馬來政府掃地出門。新加坡被迫獨立後,英軍突然決定撤出駐紮該地的所有部隊。而新加坡當時只擁有軍隊總數不超千人,海軍只有幾艘巡邏艇,空軍僅有一架飛機。處於周邊伊斯蘭國家的包圍之中,新加坡面臨著空前巨大的防務壓力。在殘酷現實面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提出了著名的“毒蝦”戰略。

何為“毒蝦”戰略?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作為一個彈丸小國,李光耀認為新加坡必須成為一個“能產生劇毒的小蝦”,這樣的話,任何大魚要吃掉它就得同歸於盡。在“毒蝦”戰略指導下,新加坡先後向印度和埃及求援,可是都遭到婉言拒絕。無奈之下,李光耀又將目光轉向了中東軍事強國以色列。

新加坡國防力量如何?它是如何建起來的?有一個小國不得不提!

以色列從自身戰略利益考慮出發,同意了新加坡的請求。1965年12月,以色列派出一個軍事代表團秘密抵達新加坡。代表團分成兩隊,一隊負責協建國防部門,另一隊協建軍隊基層力量。在以色列軍官幫助下,新加坡國防體系幾乎照搬了以軍模式,也分為常規部隊和預備役部隊。同時,新加坡學習以色列推行義務兵役制,要求年滿18歲的男性必須服兵役2年。

此後,經過數十年發展,新加坡國防力量規模從小到大,力量從弱到強,建立起一支包括6萬常規軍、20餘萬後備軍的武裝部隊,陸海空三軍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和高度機動性,武器裝備之精良在東南亞堪稱第一。隨著新加坡經濟增強,本土軍工產業也開始起飛,甚至有能力生產世界上射程最遠的榴彈炮,被國際上稱為“東南亞以色列”。

新加坡國防力量如何?它是如何建起來的?有一個小國不得不提!

新加坡國防力量的壯大,離不開以色列的幫助,以色列也因此獲利匪淺,一直以來新加坡從以色列進口了大量軍事武器。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曾這樣盛讚新以關係:“當時包括美英在內的任何一個國家,對新加坡冒著風險建軍的做法沒有信心,是以色列協助我們建立起武裝部隊的,讓我們生存下來。我們對此永遠都會銘記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