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印記”,在蘭州,就是一碗牛肉麵。

“蘭州到嘉峪關,從蒸汽機車時代的數天往返,到高鐵時代的朝發夕至,改革開放40年,蘭州鐵路交通快速發展,縮短了我與一碗牛肉麵的‘見面’時間。”蘭西機務段動車司機張軍說。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與之相比,工作在蘭州新區的紫金實業集團副總經理湯建國,則告別了日思夜想的常州“小籠包”。湯建國說:“現在習慣吃牛肉麵,就像習慣跟西北人做生意一樣,真誠、豪爽。改革開放40年,讓我有機會走進西北,尋求不一樣的發展平臺。”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兩毛、一塊二、兩塊、兩塊三……七塊。”蘭州人王正祿回憶著不同時期一碗牛肉麵的價格,“牛肉麵兩毛錢時,吃一碗算是改善生活,現在一碗麵七塊,卻成了大眾美食。改革開放四十年,一碗牛肉麵價格的變化,也反映著蘭州經濟的發展,老百姓收入和購買能力的提高。這些年來,蘭州的天藍了、空氣好了,城市變得越來越美,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城市變革和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改革去舊貌,開放換新顏。轉眼40年,“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牛肉麵,傳承著包容、開放與協作的“絲路精神”,陪伴著無數生活在蘭州的人們,他們耕耘、奮鬥在自己的崗位上,被烙上蘭州的“印記”。同時,無數個被牛肉麵陪伴的他們,也用自己的辛勤與付出,為改革開放40年蘭州的發展,烙上屬於他們的“印記”。

改頭換“面”:內陸城市變身交通發展前沿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蘭西機務段動車司機張軍走出動車組。

“今早出發沒來得及吃牛肉麵,一會兒去補回來,晚上就不留飯了。”張軍一邊走出駕駛室,一邊給妻子打著電話。

今年40歲的張軍,一碗牛肉麵陪伴他工作近20個年頭,但能夠讓他在火車司機的崗位上堅守至今的原因,卻是改革開放40年,西北內陸城市蘭州鐵路交通事業的發展,以及帶給他工作、生活的變化。

“遠看是個拾炭的,近看是個要飯的,細看是個機務段的。”剛參加工作時,駕駛過蒸汽機車的師傅告訴張軍,“火車司機不好乾,圍著煤爐打轉轉。”

“我師傅那個時代,火車司機算是鐵路工種裡的苦差,工作環境差、噪音大,就連吃飯都是問題。”張軍說,“冬天裡鍋爐上熱好的饅頭,兩手一抓,十個黑指頭印,就著鹹菜,就是一頓飯。到我工作時,工作環境雖然有改善,但依舊艱苦。”

行駛速度慢、駕駛自動化程度低、工作環境差是張軍駕駛電力機車的“初體驗”。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蘭渝鐵路甘肅隴南境內的漢王特大橋(右)與高速公路及國道交錯。

蘭新高鐵通車,在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間形成了一條新的大能力鐵路客運快速通道,在完善國家西部鐵路網的同時,大大提升了亞歐大陸橋鐵路通道的運輸能力,增進了西部地區與華北、華東和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更是促進了西北地區的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進程,讓甘肅逐漸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新平臺。

從“圍著煤爐打轉轉”到“鐵路白領”,鐵路司機成為鐵路交通技術進步、事業發展的見證者。“現在工作服都是白襯衣,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張軍說。對於張軍這樣的“吃貨”來說,蘭州鐵路交通的發展,帶給他的不只是一碗牛肉麵。

2017年,陝西寶雞至甘肅蘭州的寶蘭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打通了中國高鐵橫貫東西的“最後一公里”,將中國西北地區全面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使西北地區真正融入“四縱四橫”全國路網布局,實現了與中東部地區的大貫通、大貫聯。

“這條線路開通後,如果從上海出發,早上還在吃上海小籠包,中午可以吃上西安羊肉泡饃,晚上就能吃上蘭州牛肉麵。”張軍開心地說。

寶蘭高鐵橫跨在祖國的版圖上,連通了絲路沿線的西安、寶雞、天水、蘭州等多個主要城市,成為“新絲綢之路”上的高速通道,而蘭州作為西北重要的交通節點城市,從一個西北內陸城市,躋身交通發展的前沿。

“今年休假,我準備帶著家裡人去重慶吃火鍋。”張軍說,“蘭渝鐵路通車後,去趟重慶很方便。”

2017年9月,歷經9年攻堅克難後,全長886公里的蘭渝鐵路全線通車,將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連接起來,在中國西北和西南之間畫出最近的連線,成為西北到西南出海口距離最短、最便捷的鐵路運輸通道。

“身為一名火車司機,有幸參與、見證改革開放帶給蘭州鐵路事業的發展,我很驕傲,也很感恩這一切帶給我工作的變化。”張軍感慨地說,“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更要感恩這個時代帶給我們方便快捷、幸福安逸的生活。”

別開生“面”:秦王川上崛起經濟新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紫金實業集團副總經理湯建國(前排右一)和員工在一起。

“馬子祿、白建強、東方宮……”談起蘭州牛肉麵,湯建國一口氣說出了好幾家有名氣的店,“這些店我都去吃過,這些年習慣了吃牛肉麵,都快忘了家鄉小籠包的味道了。”

離開家鄉江蘇常州,來到蘭州投資創業近十年,湯建國坦言:“一碗純正的牛肉麵改變了我的飲食習慣,讓我流連忘返。但真正留住我的,還是蘭州勇於改革、不斷開放的投資營商環境,以及提供給我們這些外來投資者的發展平臺。”

“40多分鐘的車程,一會就到了。”2013年初春的一天,湯建國開著車載著幾位家鄉的朋友,興沖沖地前往蘭州新區考察。

“噗!好大的土!”到了目的地,一開車門,朋友埋怨,“老湯,這個地方真是夠‘土’。”湯建國連忙解釋道:“剛起步,還在建設中,要看前景。”湯建國的熱情並沒有換來朋友們的認可。一天考察下來,朋友們都覺得這裡投資前景堪憂,便打道回府了。

被朋友潑了冷水的湯建國感到了“孤獨”。“當時心情很低落、很複雜,卻又異常的堅定。”湯建國說,“我堅信選擇了就要堅持,對於我、對於企業,亦或者對於蘭州來說,建設新區是挑戰,但更是機遇。” 2013年,湯建國毅然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入駐蘭州新區。這一次,蘭州沒有讓湯建國失望。

“剛來新區,我們改變了企業發展的方向,註冊成立了新公司。”湯建國說,“讓我感到激動和興奮的是,在資料準備完備的情況下,我們只用了一天就處理好了原本一週都辦不了的事。”之後的日子裡,湯建國不斷被新區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意識”折服。“小到蓋章批文,大到投資建設,只要手續齊備、符合規定,基本沒有阻礙。”湯建國坦言,“主管部門不再是管我們,而是服務我們,這樣的轉變,對於企業真是太好了。”

70人變300人,這家獨立法人公司變身為擁有7家子公司的集團企業。五年的時間,不斷改革、開放的蘭州新區,不僅讓湯建國證實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也讓其他投資創業者實現了夢想。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蘭州新區二號湖全景。

一路走來,初心不改。作為改革開放以來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增長極,蘭州新區在一張白紙上起步,描繪藍圖、砥礪奮進。2012年至2017年,在基礎設施、交通網絡、生態環境等各方面不斷建設完善的同時,蘭州新區圍繞“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優鏈”,著力強化產業鏈,精準招商,累計引進產業項目358個,總投資5000多億元,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6.57%。

藉助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建設的契機,蘭州新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綜合保稅區、中川國際航空港、中川北站鐵路口岸等陸續建成投運,通過“一區一港一園一口岸一通道”的改革發展,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平臺。

“作為一個在沿海城市與西北內陸城市都進行過投資創業的人,我雖然不能完全講述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但毋庸置疑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人之一。”湯建國坦言,“好政策引領了好作風,好作風帶來了好發展,這就是一個南方人對蘭州改革開放最深的體會。”

全“面”發展:黃河岸邊誕生宜居幸福新城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蘭州牛肉麵做工展示。

“1980年初,一碗牛肉麵兩毛錢左右,輕易都捨不得去吃。當時牛肉麵館裡常看到這樣的畫面:一碗麵,孩子吃麵,大人湯裡泡饃。”王正祿回憶說,“工資收入低,吃碗牛肉麵就算改善生活。”

改革開放前,雖然在全國的知名度不小,但是蘭州的城市建設、交通發展、人居環境等還是相對落後。“小時候,我最愛去的是舅舅家。舅舅是一家國營企業的員工,住著一棟蘇式6層小樓,每次去他家,最愛乾的事是爬樓梯。”王正祿說,“我們家是磚木結構的平房,特別羨慕能住上樓房的人。”

後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王正祿所在的國有企業經過改制,建立了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活力與效率大大提高。“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好,我們的收入也不斷增加。後來,單位有了單身宿舍,我也算是住上了樓房。”王正祿說,“再後來,我結了婚,有了屬於自己的樓房,生活越來越好。”

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王正祿在家和工廠之間,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直到90年代末,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西北地區市場經濟越來越活躍,“下海”這個詞第一次闖進了王正祿的生活。

“有幾個同學好多年不聯繫,聽說是去了外地打工,回來以後都成了小有積蓄的老闆。”王正祿說,“也是他們,把‘下海’這個詞帶進了我的生活。”

2001年,經朋友介紹,王正祿花了6000元,買了一輛二手的麵包車,從跑市內運輸開始,慢慢做起了小商品生意。“第一年下來,我掙了2萬塊錢,那時候廠裡的工資一年才1萬左右。”

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無疑給像王正祿一樣的蘭州人帶來了豐裕的物質生活,但粗放的發展方式,在面對“如何把蘭州建設好”、“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等問題面前,“剛性有餘,柔情不足”。

為了讓不斷髮展的蘭州“內外兼修”,解決城市經濟高速發展中百姓急切盼望解決的社會問題,2017年1月1日,為期半年的蘭州市交通秩序、城鄉環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行動”在百姓的期盼中拉開帷幕,在城市管理規範化、標準化、長效化方面,效果凸顯。

“住上新樓房、開上小汽車、生意越做越紅火……改革開放四十年,我過上了富裕的日子。”王正祿說,“如今,天變藍、水變清、空氣變乾淨……越來越美的蘭州,我的生活更幸福了。”

蘭州:一碗麵陪伴改革開放40年

美麗蘭州,城市一隅。

如今,這碗帶著蘭州發展“印記”的牛肉麵,告別了只在蘭州拉得“噼啪”作響的歷史,從黃河兩岸起步,遍及全國,門店達到3萬多家。與此同時,藉助“一帶一路”發展機遇,蘭州牛肉麵走出國門的步伐不斷加快,在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開設標準化門店40多家,成為改革開放40年來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四十年,曾經“閉塞”“落後”的蘭州奮鬥不息,從未停下改革發展的步伐;四十年,經歷發展“苦楚”的蘭州揚帆起航,母親河畔展現出新的容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