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是否已日落西山?

狼跡天涯

在經歷兩年盛況後,共享單車最近有些沉寂,並且負面消息廣為流傳。想當初,共享單車剛剛推出之時,市場一片叫好聲,因為它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因為資本發現有利可圖,大量不計後果的投放單車,造成過度浪費,質量下降,盈利空間也被壓縮。

共享單車其實本質特徵應該是既有公共性,又有市場性。但社會上不乏極端觀點:一種認為共享單車具有公共性,所以政府應該承擔起管理責任,因為有的城市確實由政府主導推出了一些有樁公共自行車,但因為種種原因,利用率不高,不能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因為百姓的出行需求擺在那裡,所以一些企業看到了機會,於是有了無樁共享單車,因為更在意成本,所以對單車做了技術創新,方便了群眾,於是另一種極端觀點出現了:他們認為共享單車就是純粹的市場產品,投的越多,押金收的越多,市場越大,蛋糕吃的也最大,但他們忘記了單車擺放、行駛的空間,依然是公共的。

出行需求體現了公共性,資本比拼決定了逐利方面,兩者兼顧需要“正反合”,政府不能全管,但也不能全不管。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需要企業政府共發力:

1、控制總量。現在每個主要城市的單車數量已經超載,那麼就要把它降下來,在控制總量基礎上,使用率必然提高,成本回收的可能性也會增長,獲取暴利是不可能的,略有盈利才是目標。

2、所有單車都要註冊登記,編號,由交通主管部門備案。

3、企業預支付給政府管理費,如果企業在運維過程中持積極態度,主動收回和圍護損壞車輛,那麼管理費一直保存,反之,則扣除管理費,因為政府作為代運營也是要成本的,這樣有利於遏制亂投放行為。

共享單車不是傳統自行車,它的一個硬性技術標準應該是追求耐用度,如果都打低價牌,那麼必然會讓城市變成單車垃圾場,企業要做的事重運營,輕投放,車子損壞及時回收,運營人力配置到位,這樣才能形成從製造到運營再到報廢的一條龍。

總之,共享單車不能沒有一點技術門檻,它畢竟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和模式,更不能把它當成吹起豬的風口。


環球網

至少是大部分都發展不下去了。

由於網絡的超空間性克服了地域壁壘,互聯網產業往往具有非常強的馬太效應,即“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它不像傳統產業那樣,可以在隱性的地方保護主義或者是地域壁壘下贏得一定的生存空間。

共享單車乍一看,好像是兩者的結合體,既屬於互聯網業態,又有傳統的單車租賃性質。所以也有一些小創業者想得很美,在中小城市投放車輛,既利用共享單車的互聯網性質快速圈用戶,又可以靠地域壁壘獨守一片領土。

但是他們沒有想清楚幾個問題:

1、地域壁壘是可以靠資本優勢強行擊破的。你看已經倒閉的悟空單車、町町單車、3Vbike,都是在小城市投放車輛,但是摩拜與ofo在海量資本支持下,沒隔多久就立馬進入他們所在的城市,投放比他們更多的車,放出更多的免費活動。用戶立馬就會發生轉移。

2、共享單車首先要看規模。從許多較小的共享單車企業可以看出,他們真的就指望靠收取租金的模式旱澇保收。而他們在計算收入模型的時候,往往把單車的收入想得太高,運營費用和損耗成本又想得太低。共享單車之戰打到現在我們也會發現,頭部的ofo與摩拜,也是靠融資養活的。而能夠說服資本的,只有足夠大的規模。強勢的資本最後就是希望製造出少數寡頭來,這已經是中國的互聯網創業標準模板了。

3、共享單車的方向是IoT。共享單車從傳統的自行車租賃脫胎而來,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但是,僅僅有互聯網還遠遠不夠。對於消費者來說,它的核心價值是騎行方便,而對業者來說,它創造價值最大的利器不是租金,而是作為一個聯網終端提供的線下流量入口以及交通數據收集設備。這也是共享單車受到追捧的核心因素。這也註定了小體量的玩家是沒資格玩到後半場的。

這樣的走向決定了,只有把用戶和資本都吸走了的摩拜和ofo才能扛得下來。不過最近永安行與哈羅單車又開始抱團,試圖縮小和前兩者的差距,至於效果如何,見仁見智。

而小鳴、酷騎、小藍,都已先後陷入押金風波,算是涼了半截了。


智東西

沒有固定停車樁、無需複雜辦理過程,只需一部智能手機輕鬆註冊便可隨時騎行的酷騎共享單車7000輛於3月8日正式落地瀋陽。

截止目前酷騎單車也就僅僅入駐瀋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再來看看現在單車的現狀吧!

1個月前

“小綠車”剛進入瀋陽的時候

街頭就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整整齊齊、乾乾淨淨

城市也多了幾分現代化的氣息

那時候它們的畫風是這樣的

從剛開始的好奇、興奮

逐漸變成了失望、惋惜……

瀋陽,你這麼美

卻配不上共享單車!

因為你讓他頻頻受傷害!

朋友圈、微博、身邊吐槽

你們也聽過很多了吧

從小事看素質,我們都很愛瀋陽

不允許他人說瀋陽有半點不好

但是在這一方面

我們卻看到了很多的尷尬和低素質

但,雖說破壞的新聞層出不窮

我們還是看到了瀋陽人的高素質!

共同愛護,願意分享,才能共享

雖然破壞單車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個別行為

但是請不要讓這一小部分

成為瀋陽這座文明美麗城市上的不文明烙印

我愛瀋陽,讓共享不只是單車,還有文明


楠木幽生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這裡是大實話問答時間。

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就寫文章說過共享單車的問題:共享單車的市場需求沒有那麼大!社會上根本不需要有那麼多自行車存在,唯一可能需求較大的地方也就是大學城附近。(畢竟大部分學生都窮嘛)但是,當時就有很多人在網上跟我撕,說我不懂前景什麼的,共享新經濟怎麼怎麼樣之類的,現在看來我的判斷還是對的。(詳細地大家可以訂閱頭條號:大實話。看我2月份寫的文章)

如今共享單車接連倒閉,所以我感覺這事還是有必要拿出來仔細說一下的。

這也算是互聯網共享經濟領域的一個代表了,也算是互聯網新經濟創熱潮的尾聲。

所以,做個總結還是有必要的。畢竟,馬雲的支付寶也支持過小藍車呢。

1、什麼是共享經濟?

相信現在大多數人都說不明白什麼是共享經濟,只是心裡有個感覺共享經濟是有一個東西大家可以一塊兒使用。(某些人不要想多啊)。

從學術話語來講共享經濟就是:閒置物品在空閒時間內有償匹配給需要的人,從而發揮最大的使用價值。

其實這種模式很早就有了,只是沒有插上互聯網的外套而已。就好比出租車都是白天黑夜跑,其實就是把車輛夜間的時間利用起來了,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所以,共享經濟其實沒有什麼多特別的地方,只是資源的時間配置在資本的力量下被放大的產物。

2、為什麼共享單車最近才開始倒閉?

我之前就說過,只有汽車才是人們的追求(至少目前的中國低碳環保出行還不是那麼深入人心),騎自行車本來就是反人性的。

但是,共享單車現在才出現倒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前期投入數量過大,市場被飽和,後續押金收不上來,再加上退款的人增多,就會導致資金鍊斷裂,公司運營不下去,自然就要倒閉。當然,因為現在到了冬季,騎自行車實在是太冷了,再加上霧霾嚴重的問題,退款的人自然集中爆發。(騎自行上下班的人還是很在意300塊錢的,需要的話明年天暖合了再交押金就好。沒有人格歧視,我實話實說。)

另外一方面就是損耗,之前在互聯網上看過一個視頻是一個網友組裝共享單車的,基本一套下來帶解鎖密碼程序成本也就200元左右。批量量產的話成本應該能控制在100元左右。

如果共享單車的損耗支出和營收不匹配的話,也是要賠錢的。因為相關損耗數據我沒有查到我也不好說,但是這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成本,具體損耗原因你懂得。

3、共享單車面臨什麼問題?

現在來看,所有做共享單車的打法都是無限制地投入車輛,爭取佔有更多的用戶,用新用戶押金去補償折損損耗。基本靠用戶付費騎行賺錢的還是微不足道的。畢竟現在還都是在補償階段!就連馬雲支付寶的小藍車也沒有多好的方案去解決盈利問題。

但是,我認為資本的打法還是要回歸資本的本質:那就是讓用戶的錢更長時間地留在押金上不退回,以及通過更有效的營銷手段吸引新用戶加入,另外需要提高用戶的付費使用率。

4、該如何解決?

舉個例子來講,可採用租車分成形式,即用戶可以選擇交300押金去進行租車騎,也可以選擇交600押金佔有對應“騎行紅利分成”。比如說如果你押600塊錢,那麼當有人騎這輛車產生了費用,那麼你就可以分得一定比例抽成。(當然,可以設個標準,比如只有騎行超過多少公里才能參與該項計劃,自己騎行距離越長,獲得收益分成比例就越高。)

我想很多人還是喜歡沒事打開APP看一下自己這輛幫自己賺錢的“互聯網單車”被騎到哪裡了吧。當長時間某輛車在一個地方停留時,你可以為用戶推薦把車放在什麼地方可以賺錢多一點,然後鼓勵用戶自己去挪車。因為現在共享單車的app打開率和停留時間真的是太低了,完全沒有一個互聯網產品該有的樣子。

當用戶的在app上停留時間有了之後,那接下來你是發展騎行社交啊,旅遊啊,或者什麼其他的諮詢,廣告,商家服之類的就好說了,畢竟互聯網產品,只有用戶在線上停留了才是互聯網產品的正常狀態,你才能成為真正的流量入口。否則如果只是維持現在無限制的投入車輛,而不做模式創新,最後就很容易面臨金融風險!


大實話

共享單車不是已日落西山,不是共享單車不行了,是不行的共享單車不行了,從2017年,開始大面積的倒閉潮,悟空單車、酷奇、小鳴、小藍等相繼倒閉,成千上萬的單車成了孤魂野鬼散落在各個傷心的地方,用戶的押金隨著企業的滅忙,也當了陪葬品,無法要回,傷心是難免。不過摩拜、ofo、哈羅單車、滴滴共享單車,截止到目前為止,依然還活著,活的怎麼樣呢,冷暖自知吧。各個行業都有優勝劣汰,都有行業洗牌,只是共享單車行業洗牌之速度,融資之規模,用戶押金之多,創造了許多的先河,把共享單車推到了風口浪尖。大家冷靜來看,就是行業洗牌,只不過過程和結果太過殘酷。

我認為共享單車不是日落西山,雖然現在已經過了風口,但還有四家都在存活,共享單車會進入下半場的殘酷對決,共享單車企業能發展到這個階段,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性,就是有了巨頭的加入:騰訊投資摩拜,滴滴投資ofo隨後託管小藍自建品牌青桔,阿里投資ofo和哈羅單車。如果沒有這些巨頭的資金和資源的投入,恐怕也早一起赴黃泉了吧。共享單車到了現在,創始團隊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少,已經演變成阿里和騰訊之間的爭奪了。

我建議大家如果有這四種品牌,就騎行,如果是小的名不見經傳的,不要冒險充值押金,因為戰爭一旦結束,這些小魚小蝦會大面積逃亡,別連你一起給帶走,慎重一些。這可能就是問題主提到的虛假紅包、投放騙取押金的小品牌,因為巨頭們現在沒有時間收拾他們,所以藉著過去的風口,能忽悠多少就忽悠多少,大家別上當,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

共享單車的押金一直以後都是大家最關注的的話題,能不能免除押金,押金能不能退還等等。目前ofo、哈羅單車、滴滴,均接入芝麻信用阿里,部分城市免除押金,摩拜因為騰訊的草雞,至今押金未免除。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用戶名關注的月卡了,摩拜,哈羅單車依舊有月卡,摩拜恢復原價,哈羅單車依舊2元起步,ofo悄悄的取消了月卡,直接充值扣費。

從押金是否免、有沒有月卡、及騎行體驗來說,幾家各有長短。共享單車的下半場,將開春以後會更加激烈,最終不是合併,可能是收購或者併購了,滴滴和快的合併,讓阿里吃進了苦頭,錯過了網約車的風口,這次阿里手握不穩定的ofo和聽話的哈羅,能否在和騰訊的戰鬥中取得上風呢,我們拭目以待。我認為免押金騎行和月卡是共享單車的終極模式,因為靠騎行來作為贏利點維持企業是不可能的,只有把用戶服務好,讓用戶不逃離平臺,那麼平臺的價值就會最大化,然後更大的盈利在於大數據的價值和相關領域的拓展增值業務。誰能把用戶牢牢困住,誰就會佔盡優勢,無論你是否是資本的衝擊,還是自身的供血。


黑夜的眼睛Honor

首先,借用樓上一位大神的解釋,從學術話語來講共享經濟就是:閒置物品在空閒時間內有償匹配給需要的人,從而發揮最大的使用價值。不管從學術上還是從實際運營角度上來看,目前國內的共享單車無一例外的都是打著共享旗號的租賃單車業務,是一種偽共享經濟形式,其本質是租賃業務的一種。打個比方:如果你家有輛自行車,但是你只是在上下班使用,其他時間內是閒置的,你現在把閒置狀態的自行車共享給別人使用,在下班前別人再還回來,也不影響你的使用,並且可以收取一部分使用費用,這個模式是共享經濟,如果擴展一下來看,上面的定義也不是很嚴謹,比如上下班的住的離得比較近的同事之間拼車,就是將上下班時間段車上閒置的座位拿出來共享出來,達到既減少公共道路資源浪費,又能達到減少各家庭日常油費支出。

目前國內共享單車,除了通過部分實現信用租借(對,就是那個馬雲BB又一次刷存在感的信用支付分),大部分是收取金額不等的押金運營模式,據摩拜、OFO公開的數據顯示11月份活躍用戶分別為2442萬,2680萬,那麼按摩拜 299元、OFO 99元最保守的估計押金也分別達到73億、26億,這個數字已經是國內不太適合騎行的月份數據,即使是這樣按照最保守的理財產品利率來算,利息很很讓人紅眼,這也是各家共享單車一提到押金遮遮掩掩的原因,各項收入如果包不住運營各項費用加上跑馬圈地的擴展費用,那麼就一直要靠投資人輸血,一直跑著創新的前沿的摩拜最近上線了摩拜商城,也是對其龐大用戶的資源變現的一項嘗試。在單車APP僅在使用時打開這種低頻操作背景下,摩拜想在電商方向發力恐怕比當年承載馬化騰的電商大業的拍拍網難度更大,讓我們拭目以待吧,畢竟摩拜的創始人也說:如果創業不成功就當做公益了!各位吃瓜群眾們咱就不操這份心了,都洗洗睡吧!

歡迎大家關注斜槓視角(ID:SlashView),陪你一起以獨特的視角看世界!


斜槓視角

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運行模式)是最大的問題,決定了它必然迅速滅亡的結果,無論運行商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對它實行有效的管理。想靠宣傳、靠提高人的素質來改變這種局面,那就再等幾百年吧!那時,現在的這種共享單車,早就滅亡了。


zhgyina

共享單車現在一方面培養人們騎自行車的習慣,一方面調研市場環境。全國14億人口,哪怕只有一億人騎共享單車,一天至少也能有一億收入,一年收入300億很easy。而且自行車屬於長久必需品,像摩拜,小藍車三五年不用維護,除去少數被破壞的,日維護成本其實很低。那些只盯著押金的人活該你只能給人打工,押金要退的,靠押金利息收入能有多少?不要小看一次0.5-1元的收入,你要看騎行量的!人民幣國際匯率變化可以精確到0.00001元,你知道基數大了是多少錢麼?


赤奴反對的我必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572456173557006258, "vid": "9a6a2f776b2045b2bc69509b9217690e\

從何說企

共享單車引領的共享經濟出現突然,普及迅速,資本推波助瀾,模仿者眾,大幹快上。

後來的資本和創業者已經對單車本身不感興趣只對共享單車產生的變相集資有興趣,創業者和資本都想互為利用達到圈錢目的。

誰成想潮來的快退的也快,後來跟風的小紅車,小綠車…等等匆忙生產出來的還未等到收到押金就成堆的廢棄在了路邊,單車停放在在超過兩天沒人騎就會很髒了,惡性循環,越是無人騎越是迅速髒亂老化。

現在廣州街頭最常見的是摩拜和小黃車,十個小黃車有六七個是故障車,摩拜情況好些,但摩拜已經開始提高了包月價格,以前包月是2塊,現在是20!對!是20!加了個0。

共享單車有幾個問題幾乎是死結: 1是損壞率太高導致維護成本太高 2是老化太快需要不斷更新,更新相當於重新開始大的投入 3是隨時可能發生的集體性押金退回情況。

假若現在的共享單車全部死掉,共享經濟就徹底死掉了嗎?我看未必,後浪也許更兇猛,當然會是更加成熟的產品和運營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