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是否已日落西山?

狼迹天涯

在经历两年盛况后,共享单车最近有些沉寂,并且负面消息广为流传。想当初,共享单车刚刚推出之时,市场一片叫好声,因为它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因为资本发现有利可图,大量不计后果的投放单车,造成过度浪费,质量下降,盈利空间也被压缩。

共享单车其实本质特征应该是既有公共性,又有市场性。但社会上不乏极端观点:一种认为共享单车具有公共性,所以政府应该承担起管理责任,因为有的城市确实由政府主导推出了一些有桩公共自行车,但因为种种原因,利用率不高,不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为百姓的出行需求摆在那里,所以一些企业看到了机会,于是有了无桩共享单车,因为更在意成本,所以对单车做了技术创新,方便了群众,于是另一种极端观点出现了:他们认为共享单车就是纯粹的市场产品,投的越多,押金收的越多,市场越大,蛋糕吃的也最大,但他们忘记了单车摆放、行驶的空间,依然是公共的。

出行需求体现了公共性,资本比拼决定了逐利方面,两者兼顾需要“正反合”,政府不能全管,但也不能全不管。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企业政府共发力:

1、控制总量。现在每个主要城市的单车数量已经超载,那么就要把它降下来,在控制总量基础上,使用率必然提高,成本回收的可能性也会增长,获取暴利是不可能的,略有盈利才是目标。

2、所有单车都要注册登记,编号,由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3、企业预支付给政府管理费,如果企业在运维过程中持积极态度,主动收回和围护损坏车辆,那么管理费一直保存,反之,则扣除管理费,因为政府作为代运营也是要成本的,这样有利于遏制乱投放行为。

共享单车不是传统自行车,它的一个硬性技术标准应该是追求耐用度,如果都打低价牌,那么必然会让城市变成单车垃圾场,企业要做的事重运营,轻投放,车子损坏及时回收,运营人力配置到位,这样才能形成从制造到运营再到报废的一条龙。

总之,共享单车不能没有一点技术门槛,它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和模式,更不能把它当成吹起猪的风口。


环球网

至少是大部分都发展不下去了。

由于网络的超空间性克服了地域壁垒,互联网产业往往具有非常强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它不像传统产业那样,可以在隐性的地方保护主义或者是地域壁垒下赢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共享单车乍一看,好像是两者的结合体,既属于互联网业态,又有传统的单车租赁性质。所以也有一些小创业者想得很美,在中小城市投放车辆,既利用共享单车的互联网性质快速圈用户,又可以靠地域壁垒独守一片领土。

但是他们没有想清楚几个问题:

1、地域壁垒是可以靠资本优势强行击破的。你看已经倒闭的悟空单车、町町单车、3Vbike,都是在小城市投放车辆,但是摩拜与ofo在海量资本支持下,没隔多久就立马进入他们所在的城市,投放比他们更多的车,放出更多的免费活动。用户立马就会发生转移。

2、共享单车首先要看规模。从许多较小的共享单车企业可以看出,他们真的就指望靠收取租金的模式旱涝保收。而他们在计算收入模型的时候,往往把单车的收入想得太高,运营费用和损耗成本又想得太低。共享单车之战打到现在我们也会发现,头部的ofo与摩拜,也是靠融资养活的。而能够说服资本的,只有足够大的规模。强势的资本最后就是希望制造出少数寡头来,这已经是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标准模板了。

3、共享单车的方向是IoT。共享单车从传统的自行车租赁脱胎而来,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但是,仅仅有互联网还远远不够。对于消费者来说,它的核心价值是骑行方便,而对业者来说,它创造价值最大的利器不是租金,而是作为一个联网终端提供的线下流量入口以及交通数据收集设备。这也是共享单车受到追捧的核心因素。这也注定了小体量的玩家是没资格玩到后半场的。

这样的走向决定了,只有把用户和资本都吸走了的摩拜和ofo才能扛得下来。不过最近永安行与哈罗单车又开始抱团,试图缩小和前两者的差距,至于效果如何,见仁见智。

而小鸣、酷骑、小蓝,都已先后陷入押金风波,算是凉了半截了。


智东西

没有固定停车桩、无需复杂办理过程,只需一部智能手机轻松注册便可随时骑行的酷骑共享单车7000辆于3月8日正式落地沈阳。

截止目前酷骑单车也就仅仅入驻沈阳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再来看看现在单车的现状吧!

1个月前

“小绿车”刚进入沈阳的时候

街头就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城市也多了几分现代化的气息

那时候它们的画风是这样的

从刚开始的好奇、兴奋

逐渐变成了失望、惋惜……

沈阳,你这么美

却配不上共享单车!

因为你让他频频受伤害!

朋友圈、微博、身边吐槽

你们也听过很多了吧

从小事看素质,我们都很爱沈阳

不允许他人说沈阳有半点不好

但是在这一方面

我们却看到了很多的尴尬和低素质

但,虽说破坏的新闻层出不穷

我们还是看到了沈阳人的高素质!

共同爱护,愿意分享,才能共享

虽然破坏单车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个别行为

但是请不要让这一小部分

成为沈阳这座文明美丽城市上的不文明烙印

我爱沈阳,让共享不只是单车,还有文明


楠木幽生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这里是大实话问答时间。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写文章说过共享单车的问题:共享单车的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社会上根本不需要有那么多自行车存在,唯一可能需求较大的地方也就是大学城附近。(毕竟大部分学生都穷嘛)但是,当时就有很多人在网上跟我撕,说我不懂前景什么的,共享新经济怎么怎么样之类的,现在看来我的判断还是对的。(详细地大家可以订阅头条号:大实话。看我2月份写的文章)

如今共享单车接连倒闭,所以我感觉这事还是有必要拿出来仔细说一下的。

这也算是互联网共享经济领域的一个代表了,也算是互联网新经济创热潮的尾声。

所以,做个总结还是有必要的。毕竟,马云的支付宝也支持过小蓝车呢。

1、什么是共享经济?

相信现在大多数人都说不明白什么是共享经济,只是心里有个感觉共享经济是有一个东西大家可以一块儿使用。(某些人不要想多啊)。

从学术话语来讲共享经济就是:闲置物品在空闲时间内有偿匹配给需要的人,从而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其实这种模式很早就有了,只是没有插上互联网的外套而已。就好比出租车都是白天黑夜跑,其实就是把车辆夜间的时间利用起来了,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共享经济其实没有什么多特别的地方,只是资源的时间配置在资本的力量下被放大的产物。

2、为什么共享单车最近才开始倒闭?

我之前就说过,只有汽车才是人们的追求(至少目前的中国低碳环保出行还不是那么深入人心),骑自行车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但是,共享单车现在才出现倒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前期投入数量过大,市场被饱和,后续押金收不上来,再加上退款的人增多,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公司运营不下去,自然就要倒闭。当然,因为现在到了冬季,骑自行车实在是太冷了,再加上雾霾严重的问题,退款的人自然集中爆发。(骑自行上下班的人还是很在意300块钱的,需要的话明年天暖合了再交押金就好。没有人格歧视,我实话实说。)

另外一方面就是损耗,之前在互联网上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网友组装共享单车的,基本一套下来带解锁密码程序成本也就200元左右。批量量产的话成本应该能控制在100元左右。

如果共享单车的损耗支出和营收不匹配的话,也是要赔钱的。因为相关损耗数据我没有查到我也不好说,但是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成本,具体损耗原因你懂得。

3、共享单车面临什么问题?

现在来看,所有做共享单车的打法都是无限制地投入车辆,争取占有更多的用户,用新用户押金去补偿折损损耗。基本靠用户付费骑行赚钱的还是微不足道的。毕竟现在还都是在补偿阶段!就连马云支付宝的小蓝车也没有多好的方案去解决盈利问题。

但是,我认为资本的打法还是要回归资本的本质:那就是让用户的钱更长时间地留在押金上不退回,以及通过更有效的营销手段吸引新用户加入,另外需要提高用户的付费使用率。

4、该如何解决?

举个例子来讲,可采用租车分成形式,即用户可以选择交300押金去进行租车骑,也可以选择交600押金占有对应“骑行红利分成”。比如说如果你押600块钱,那么当有人骑这辆车产生了费用,那么你就可以分得一定比例抽成。(当然,可以设个标准,比如只有骑行超过多少公里才能参与该项计划,自己骑行距离越长,获得收益分成比例就越高。)

我想很多人还是喜欢没事打开APP看一下自己这辆帮自己赚钱的“互联网单车”被骑到哪里了吧。当长时间某辆车在一个地方停留时,你可以为用户推荐把车放在什么地方可以赚钱多一点,然后鼓励用户自己去挪车。因为现在共享单车的app打开率和停留时间真的是太低了,完全没有一个互联网产品该有的样子。

当用户的在app上停留时间有了之后,那接下来你是发展骑行社交啊,旅游啊,或者什么其他的咨询,广告,商家服之类的就好说了,毕竟互联网产品,只有用户在线上停留了才是互联网产品的正常状态,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流量入口。否则如果只是维持现在无限制的投入车辆,而不做模式创新,最后就很容易面临金融风险!


大实话

共享单车不是已日落西山,不是共享单车不行了,是不行的共享单车不行了,从2017年,开始大面积的倒闭潮,悟空单车、酷奇、小鸣、小蓝等相继倒闭,成千上万的单车成了孤魂野鬼散落在各个伤心的地方,用户的押金随着企业的灭忙,也当了陪葬品,无法要回,伤心是难免。不过摩拜、ofo、哈罗单车、滴滴共享单车,截止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活着,活的怎么样呢,冷暖自知吧。各个行业都有优胜劣汰,都有行业洗牌,只是共享单车行业洗牌之速度,融资之规模,用户押金之多,创造了许多的先河,把共享单车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家冷静来看,就是行业洗牌,只不过过程和结果太过残酷。

我认为共享单车不是日落西山,虽然现在已经过了风口,但还有四家都在存活,共享单车会进入下半场的残酷对决,共享单车企业能发展到这个阶段,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性,就是有了巨头的加入:腾讯投资摩拜,滴滴投资ofo随后托管小蓝自建品牌青桔,阿里投资ofo和哈罗单车。如果没有这些巨头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恐怕也早一起赴黄泉了吧。共享单车到了现在,创始团队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少,已经演变成阿里和腾讯之间的争夺了。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这四种品牌,就骑行,如果是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不要冒险充值押金,因为战争一旦结束,这些小鱼小虾会大面积逃亡,别连你一起给带走,慎重一些。这可能就是问题主提到的虚假红包、投放骗取押金的小品牌,因为巨头们现在没有时间收拾他们,所以借着过去的风口,能忽悠多少就忽悠多少,大家别上当,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

共享单车的押金一直以后都是大家最关注的的话题,能不能免除押金,押金能不能退还等等。目前ofo、哈罗单车、滴滴,均接入芝麻信用阿里,部分城市免除押金,摩拜因为腾讯的草鸡,至今押金未免除。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用户名关注的月卡了,摩拜,哈罗单车依旧有月卡,摩拜恢复原价,哈罗单车依旧2元起步,ofo悄悄的取消了月卡,直接充值扣费。

从押金是否免、有没有月卡、及骑行体验来说,几家各有长短。共享单车的下半场,将开春以后会更加激烈,最终不是合并,可能是收购或者并购了,滴滴和快的合并,让阿里吃进了苦头,错过了网约车的风口,这次阿里手握不稳定的ofo和听话的哈罗,能否在和腾讯的战斗中取得上风呢,我们拭目以待。我认为免押金骑行和月卡是共享单车的终极模式,因为靠骑行来作为赢利点维持企业是不可能的,只有把用户服务好,让用户不逃离平台,那么平台的价值就会最大化,然后更大的盈利在于大数据的价值和相关领域的拓展增值业务。谁能把用户牢牢困住,谁就会占尽优势,无论你是否是资本的冲击,还是自身的供血。


黑夜的眼睛Honor

首先,借用楼上一位大神的解释,从学术话语来讲共享经济就是:闲置物品在空闲时间内有偿匹配给需要的人,从而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不管从学术上还是从实际运营角度上来看,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无一例外的都是打着共享旗号的租赁单车业务,是一种伪共享经济形式,其本质是租赁业务的一种。打个比方:如果你家有辆自行车,但是你只是在上下班使用,其他时间内是闲置的,你现在把闲置状态的自行车共享给别人使用,在下班前别人再还回来,也不影响你的使用,并且可以收取一部分使用费用,这个模式是共享经济,如果扩展一下来看,上面的定义也不是很严谨,比如上下班的住的离得比较近的同事之间拼车,就是将上下班时间段车上闲置的座位拿出来共享出来,达到既减少公共道路资源浪费,又能达到减少各家庭日常油费支出。

目前国内共享单车,除了通过部分实现信用租借(对,就是那个马云BB又一次刷存在感的信用支付分),大部分是收取金额不等的押金运营模式,据摩拜、OFO公开的数据显示11月份活跃用户分别为2442万,2680万,那么按摩拜 299元、OFO 99元最保守的估计押金也分别达到73亿、26亿,这个数字已经是国内不太适合骑行的月份数据,即使是这样按照最保守的理财产品利率来算,利息很很让人红眼,这也是各家共享单车一提到押金遮遮掩掩的原因,各项收入如果包不住运营各项费用加上跑马圈地的扩展费用,那么就一直要靠投资人输血,一直跑着创新的前沿的摩拜最近上线了摩拜商城,也是对其庞大用户的资源变现的一项尝试。在单车APP仅在使用时打开这种低频操作背景下,摩拜想在电商方向发力恐怕比当年承载马化腾的电商大业的拍拍网难度更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毕竟摩拜的创始人也说:如果创业不成功就当做公益了!各位吃瓜群众们咱就不操这份心了,都洗洗睡吧!

欢迎大家关注斜杠视角(ID:SlashView),陪你一起以独特的视角看世界!


斜杠视角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运行模式)是最大的问题,决定了它必然迅速灭亡的结果,无论运行商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对它实行有效的管理。想靠宣传、靠提高人的素质来改变这种局面,那就再等几百年吧!那时,现在的这种共享单车,早就灭亡了。


zhgyina

共享单车现在一方面培养人们骑自行车的习惯,一方面调研市场环境。全国14亿人口,哪怕只有一亿人骑共享单车,一天至少也能有一亿收入,一年收入300亿很easy。而且自行车属于长久必需品,像摩拜,小蓝车三五年不用维护,除去少数被破坏的,日维护成本其实很低。那些只盯着押金的人活该你只能给人打工,押金要退的,靠押金利息收入能有多少?不要小看一次0.5-1元的收入,你要看骑行量的!人民币国际汇率变化可以精确到0.00001元,你知道基数大了是多少钱么?


赤奴反对的我必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3572456173557006258, "vid": "9a6a2f776b2045b2bc69509b9217690e\

从何说企

共享单车引领的共享经济出现突然,普及迅速,资本推波助澜,模仿者众,大干快上。

后来的资本和创业者已经对单车本身不感兴趣只对共享单车产生的变相集资有兴趣,创业者和资本都想互为利用达到圈钱目的。

谁成想潮来的快退的也快,后来跟风的小红车,小绿车…等等匆忙生产出来的还未等到收到押金就成堆的废弃在了路边,单车停放在在超过两天没人骑就会很脏了,恶性循环,越是无人骑越是迅速脏乱老化。

现在广州街头最常见的是摩拜和小黄车,十个小黄车有六七个是故障车,摩拜情况好些,但摩拜已经开始提高了包月价格,以前包月是2块,现在是20!对!是20!加了个0。

共享单车有几个问题几乎是死结: 1是损坏率太高导致维护成本太高 2是老化太快需要不断更新,更新相当于重新开始大的投入 3是随时可能发生的集体性押金退回情况。

假若现在的共享单车全部死掉,共享经济就彻底死掉了吗?我看未必,后浪也许更凶猛,当然会是更加成熟的产品和运营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