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寫草書是這樣的!

吃貨寫草書是這樣的!

懷素 苦筍帖

草書 絹本墨跡

縱25.1釐米,橫12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苦筍帖》墨跡書於絹上,徐邦達考證:"唐人寫信用絹,是當時的習俗。盧仝詩云:‘口雲諫議送書至,白絹斜封三道印’,可為佐證。"

上海博物館館藏懷素的《苦筍帖》,絹本墨跡,兩行十四字:"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就是說:"剛挖了些苦筍,摘了些新茶,口感特別好,你趕快來。懷素敬上。"

吃貨寫草書是這樣的!

苦筍實物圖

苦筍是一種蔬菜,筍肉色白,尋常做法為炒、拌、泡,清香微苦,回口爽甜(這種口感與喝茶很相似)。

和懷素一樣對苦筍有偏好的還有宋代的黃庭堅。他的行楷書墨跡《苦筍賦》中有"餘酷嗜苦筍"、"甘脆愜當,小苦而及成味。溫潤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等句。黃庭堅自跋曰,黔中之人"冬掘筍萌於土中,才一寸許,味如蜜蔗,而春則不食"。

吃貨寫草書是這樣的!

茶與筍的特性,和僧禪有一種相同之處。蘇軾有詩云:

攢金盧橘塢,散火楊梅林。

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

有句話叫禪茶一味,《苦筍帖》是可考的最早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苦筍與茶,都是苦中有平淡清甜,說禪筍一味也未嘗不可。懷素通過書法充分體現了茶筍與禪的種種緣分。

吃貨寫草書是這樣的!

這幅《苦筍貼》雖然只有14個字,但是全帖"字字飛動,圓轉之妙,宛若有神"。近觀此帖,一字一句由淡到濃墨色分明,單純明朗,卻又盡顯奔流直下 的狂草書勢,尤其是後一行字,幾乎是一筆書成。

《苦筍帖》"用筆速度較快,揮灑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對比,比如‘筍’與‘常’,二字反差鮮明,但無論其速度變化還是輕重變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鋒運行的狀態上,故其線條細處輕盈而不弱,重處厚實而不拙。

其次,字形上也相應增加了外形輪廓大小對比和內部空間疏密對比。整體性觀照,則全文上疏下緊、上輕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種‘兩段式’的視覺感受,這種章法形式頗具特色,極顯‘個性’"。

細看筆畫,懷素揮毫的動作彷彿清晰可見:"茗"字,草頭逆勢起筆,取險成勢,果敢鋪毫,兩點為"口",神完 氣足,宛若金石有聲……比起懷素的其他書作,《苦筍帖》少了些"狂詭",增添了幾分清逸與神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