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投資哲學:炒股只有反覆做好兩件事,炒股水平突飛猛進!

鴕鳥理論

1.如果兩隻體格差不多一樣大的雞在一起,它們都會覺得自己比另外一隻大;

2.一隻火雞與一隻雞在一起,火雞覺得自己大得不行了,雞會覺得它倆一樣大;

3.一隻鴕鳥與一隻雞在一起,小雞才會承認鴕鳥大。

曾對很多人提過一個問題:你憑什麼說,自己能賺錢?

眾人回答了很多,都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我也一直想得不夠清楚,懵懵懂懂地走到了今天。我是那種必須要把事情想清楚再全力去做的那種人,起步慢點沒有關係,我們跑的是長跑,倘若要跑25圈的一萬米,有的人為了得到眼光追逐,前5圈拼命發力領跑,力氣很快用完,5圈之後便退了下來,你想做中途退賽者嗎?

曾經很多次聽到過一種勸告:你那麼聰明,也已經不算小了,還不趕快抓緊多賺點錢……

這是出自很多親朋好友的,他們是出於真正的關心。

偶爾也收到過另外一種忠告:你還那麼年輕,那麼有才,你急什麼,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地走,你會走不出來嗎?一急、一搶真的就不行了。

一種來自多數人,聽起來很有道理;一種來自少數人,總讓人感覺不那麼舒服,兩種都是好心,一種是外行的,一種是過來人的,應該聽誰的?

顯然是後一種,然而在人生的抉擇上永遠都會出現兩條道路,我們在良知上都會知道該選哪一條,但大部分的我們,都會選擇被後來事實證明錯誤的另一條,有時候是由著性子源於內心慾望,有時候則是出於無奈迫於外部壓力。

如果把長跑當成短跑,拼命向前衝的時候,就很容易造成體力分配不均,輕則導致摔跤,倒退一大截,重則導致半途而廢或者最後的功敗垂成,所以還是不要急於求成了,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制定一個高遠的目標,然後再分階段來實現它,但不要在短期內好高騖遠。

暫時沒出成績的優秀交易者,就如同經過了無數艱苦訓練,而還沒立下軍功的偵察兵差不多,“偵察兵窮,有時候窮得只剩下戰友,窮得只剩下驕傲,既然我做出了這種選擇,就要承受這個選擇所帶來的一切!”

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跨度裡,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投資結果,的確也是一件高度複雜和極具挑戰的事,交易有的時候非常艱難,在不為社會和周圍所理解的時候,你還要能忍受委屈,承擔巨大的精神壓力,並且堅持到底。

做這個選擇,一定要三思而後行,要有戰略規劃,更要有具體的戰術步驟,而且戰術步驟是要進行預演和演習的,調整更重要,很少有定的目標一下就能達到的,一定要調整,我們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前面好像是草地、泥潭,要小心翼翼、反覆琢磨、仔細觀察,然後輕手輕腳地在上面走,走實了,是黃土地了,撒腿就跑,制定戰略的過程是非常小心的過程。動起來要快,調整是動起來以後的事。

也就是說在三思而行之後,要行而再思,思而再行,雖然你之前可能已經想好怎麼走了,但走的過程中間幾乎一定會出現偏差,因為內、外部環境都一直在變化,你要能夠學習和適應。

到了一定水平以後,除了保持自己的心靈平衡之外,我們有一半左右的精力是需要用來研究環境和學習環境的,要思考在特殊環境下,怎樣才能讓自己活下去。

從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失敗這一天一定會到來的,大家準備迎接,這是歷史的規律,我們天天都要思考失敗的可能性,淡化成功,也不要有太多的什麼榮譽感、自豪感,多幾分危機感,如此或許能存活得久一些。

如果大環境好,我們就大發展,大環境不行,我們就努力改造我們的小環境。小環境還不行,不行我就忍著了,反正我也不動,千萬不要做過分的事情,不然的話就會出問題。

要懂得向各種環境變化做出適當地妥協,所以你還是要進行修改,不斷地修正自己,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提高自己。

回到那個問題:你憑什麼說,自己能賺錢?

因為我們比別人有優勢!

我們真的比別人有優勢嗎?

如果有,我們的優勢有多大?

如果留心一下你就會發現,人基本上都會犯一個自以為是的毛病,我們往往都會有一種“高估自己、低估他人”的錯覺。

如果有兩個人下棋,不管象棋還是圍棋,你站在邊上看,發現他們旗鼓相當,下了7盤,可能一個人贏了3盤,另一個人贏了4盤,用統計學來看他們的水平也確實旗鼓相當。但如果你分頭問他們,他們都一定覺得自己比對手水平高,如果自己不是某地方不小心,肯定贏得多!

如果兩個人打球。不管是乒乓球還是羽毛球,你站在邊上看,發現他們輸贏差不多,水平不相上下。但如果你問他們,他們一定覺得自己水平更高點,如果自己不是昨天沒睡好,肯定把對手打趴下了!

你去觀察兩個比較熟悉的自己認為水平差不多的同事,你可以瞭解一下,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他們大抵都會認為自己能力更強一些。除非其中一個確實差得很多,多到了雞和真的鴕鳥的差別,否則,他是不會覺得自己差一點的。

環顧你的四周,你看看有幾個人能認為自己所得比自己付出的多,哪怕是認為自己所得和自己付出基本相當的都沒有幾個人!

【鴕鳥理論】:

1.如果兩隻體格差不多一樣大的雞在一起,它們都會覺得自己比另外一隻大;

2.一隻火雞與一隻雞在一起,火雞覺得自己大得不行了,雞會覺得它倆一樣大;

3.一隻鴕鳥與一隻雞在一起,小雞才會承認鴕鳥大。

這是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一個人在評價自己的能力和貢獻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是鴕鳥,別人是雞。若有一天他有幸看到真的鴕鳥的時候,他會說,噢,這隻雞比我大點!

保持清醒對任何一個交易者都至關重要,要保持清醒,就要避免自負,避免把自己看得太高。我們自己以為行的事兒未必能行,別人也未必這麼看,實際上也不一定如此……所以我們對自己自以為是的地方,一定要壓下來看,對人家的成績要往大的看。

“鴕鳥理論”告訴我們:只有比別人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時,才真正具有競爭優勢,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力量估計得過高,一定要站在人家的角度去想,當我們還不是鴕鳥的時候,說話口氣不要太大,況且就算陸地上最大最大的鴕鳥,也不是最厲害的,真正翱翔於天際的雄鷹,基本上是不會說話的。

我們很多人和別人交往,總覺得自己吃虧了,但實際上旁人看來,你們彼此得失相當,你既沒吃虧也沒佔便宜;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虧也不賺,那麼旁人看來,你一定佔便宜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佔便宜了,而對方沒有跳起來,那要麼對方很偉大,要麼你很偉大!

社會學中有一個“歸因理論”,是說一個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功歸為自己努力,常常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這個理論和“鴕鳥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你真的比別人有優勢嗎?優勢有多大,能否形成真正的競爭優勢?

自知之明這點是極其重要的……曾國藩就是有自知之明,多次檢查他在哪裡不如左宗棠,如何不如他的幕僚,這就挺了不起,他並不是自卑,他哪些事情行、哪些事情不行,他分析得非常清楚。

華爾街投資哲學:炒股只有反覆做好兩件事,炒股水平突飛猛進!

中國股市的本質是什麼?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必須要告訴大家。在經濟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各個行業都步入了下行的週期,但股市逆勢而上,與經濟基本面背道而馳,這種行情必不能長期持續。

縱觀這幾十年中國股市的發展史,中國股市上市圈錢的公司越來越多,證監會今天一個政策明天一個政策,都是與民爭利的政策,基本目的是三個:一是幫助上市公司圈到更多的錢;二是收更多的交易手續費和稅收;三是消滅股民錢特別是中產階級的財產,防止通貨彭漲。君不見多少股民前赴後繼,最後總結下來不管是牛市還是熊市,不管是股民還是基民,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參與者虧損,中國股市成了財富粉碎機。而上市公司只知圈錢,從不知回報,現金分紅是鐵公雞,一毛不撥,最多搞個虛假的十送十甚至十送十五,中國上市公司今天再融資,明天增發,只見圈走越來越多的錢,從沒真正拿真金白銀來分紅。一般來說的這麼大的風險回報總要高於銀行定存吧,可中國股市完全不是這麼會事。最後上市公司錢圈得差不多了,揮霍得也差不多了,資金轉移得差不多了,還可以打上ST,換一個莊家重新講一個故事再重新圈錢。中國股市在有關部門的主導下,表面上看現在是一片慮假的繁榮,是不斷髮新股的繁榮,其實本質上只是一個巨大的龐氏騙局,不僅拿走你本錢並連利息也不還,而留下的是股民、機構間的血拼,中國股民好自為之。

國家股市本來是一個投資的場所,通過股市收集民眾投資的資金用來幫助企業提高企業的素質、擴大再生產的規模和作開拓經營等等來促進社會經濟,投資人基本只需要承擔企業經營失敗的風險,一般地,這種投資雖然比起存款銀行有風險,但企業總體是盈利的,企業的紅利回報遠超過銀行利息,這樣來實現投資者和企業的共贏,因此這是各市場經濟國家人民普遍的投資方式。

但是,如果這些上市企業剝奪了投資者的股東權利,連紅利也不分或象徵性分一點給投資者,投資者就已經是遭遇了風險,這是制度造成的損失,投資者被剝奪的權利首先是被剝奪了應有的投資經營獲利權,投資者基本上失去了投資回報的財產,老闆們拿了投資者的錢做生意虧了是投資者倒黴,但賺了錢時不顧信用而賴帳,他們可以將這筆帳拖延數百年後才兌現,可以拖延到永遠,可以等這個企業破產清盤時才去兌現,把帳賴掉的手段是多不勝數的,公司賺了錢還是投資者倒黴,這本質上已經不是投資,是被騙了,買了的股票結果是變成買了賭博用的籌碼了,因為只剩下股票在股市的浮沉中來碰運氣,即只有去賭博一條路。

但是對賭本來還應該有個公平的規則的,然而這個股市賭場卻正如吳敬璉先生所說的:有的人能夠看到股民的牌,股民們卻看不到對方的牌,那麼這樣連賭也不是了,完全是騙,而中國大陸股市正是這樣的一個“股市”,所以說大陸股市是一個龐氏騙局。


行情的本質是:價格在一定的波動空間內折騰出一個個相對穩定的趨勢出來。

操作的核心就在於把握趨勢,把握趨勢的關鍵在於識別趨勢轉折的信號,從一個趨勢的拐點吃到另一個趨勢的拐點,循環往復。

萬一拐點判斷有所偏差,那就用規則彌補。一旦開倉,就必須落下止損的防線,我個人設立激進、常規和底線三道防線,隨著行情的推移,不斷推進這三道防線,以確保最小的成本下控制風險、過濾波動、驗證趨勢。

操作規則:

1、尋機開倉。

2、設立止損,損不過三。

3、如果不碰到止損,死等到收盤平倉。

開倉點位好,止損的設立就容易一些,也主動很多。開倉的技巧,依據基本的走勢就可以了,當然如果有其他的自己得心應手的方法更好。

止損點要設在波動區間之外,放在波動區間之內,只能造成無效止損,三次機會一會就用完了,止損帶來損失卻起不到控制風險的作用,更不能幫助過濾波動、驗證趨勢,白白損失而已。

設定的固定週期(一天、一週、一月等)內的止損不得超過三次,以免頻繁止損,帶來嚴重損失。功力不足的情況下,設別波動並避開波動並不容易,藉助止損次數的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避開波動、避免頭腦發熱盲目操作的情況。

切記,止損必須放在波動區間外,給波動留下適當的折騰空間,這樣才能有效控制風險,並起到一定程度的驗證趨勢、試探和避開波動的作用。

只要不打到止損,哪怕天塌下來,也要等到自己設定的固定週期的尾盤平倉。

規則越簡單越好,複雜了,對行情逼得太緊,不給波動留下折騰的空間,就拿不住單子了。

輔助的止盈和平推:

用固定的止損幅度,賭固定週期的k線實體的幅度。

止損的最大幅度,不要超過平均可能盈利幅度的三分之一。

如果行情比較極端,可以把止損位改成成本價附近的平推位。

行情運行出比較大的幅度,為了在行情出現意外時也能守住一定的利潤,可以在止損幅度兩到三倍的地方設立一個止盈位,在行情突變時,確保一部分利潤。

此外,就只能在固定週期末的收盤平倉了。

大概框架就是如此,不能太複雜,不然弄巧成拙,就無法操作了,陷入波動中止損是陷阱,盈利單也不可能拿得住。

如果不能把握波動的規律,駕馭相對穩定的波動區間和相對穩定的趨勢,那就只能用這種粗暴的方式對賭了。

具體的細節,各人在這一原則下,根據自己的特點自行摸索。

止損設在波動區間之外而不是波動區間邊緣,就包含了假突破的處理。

假突破,自然不會突破很多,突破太多就是真突破了。假突破在趨勢中途是最好的承接位,在趨勢末端是最好的拐點信號。

波動區間的大小與操作的級別有關,波動和趨勢也是相對的,在同一級別內考慮波動區間和趨勢行情才有意義。相對於趨勢,波動的幅度還是很小的。

波動區間也有一定的規律,只是太複雜了,沒有相應的技術和足夠的動力是沒法處理的,於是弄巧成拙,不如以拙破巧。


真正賺錢的高手不是因為趨勢判斷對、智慧高,多數是因為知道自己該什麼時候重倉,押注多大倉位而能保持理智。

交易心理非常重要。交易者,反觀內心的過程都有一個從低緯度談標的,中維度談邏輯,過渡到高緯度談交易心理的過程。漫長、升維、痛苦。如同佛教修行,若不得法,可能千次過門而不入。交易心理需要反觀人性和你的內心。

1

無論從人性本惡還是本善談交易心理,都無法繞過對人性心理的認識。交易員也是人。最初,我對人性的看法是中性的。簡單說就是人就是一張白紙,善與惡,好與壞,理智與衝動取決於後天成長的環境。

人性談不上善還是惡,善與惡、理智與衝動都是後天養成。這個邏輯體系不完善。經歷兩次調整過程:一是認識到人類天賦差異很大,人本身基因決定了很多天賦,智商和情商,人天生是要分層的,產生階級和貧富分化;第二是認識到人性中性論是錯誤的。

“近代神經學通過實驗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大腦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潛意識區域。比如人的快感、恐懼、緊張等潛意識行為,受大腦的下丘腦部分控制;另一部分是人類的有意識行為,比如理性、邏輯、研究、學習、社交、工作等,受人類大腦皮質部分控制。而這兩部分的活躍度互相抑制。

當我們面臨危險,本能行為佔主導時,由於大腦下丘腦部分過於活躍,大腦皮質受到抑制,我們就容易衝動,從而失去理性。”

這一段話是很讓人震動的,因為他顛覆了我很久前對人性邏輯的認識。為什麼呢?我看看這個醫學的進步本質上說明了什麼:

爭奪資源是人性的本能。在發現新的星球之前,人類資源是高度稀缺的,人類的生存史就是一個爭奪資源的歷史。所以下丘腦部分是人類長期發展出來的本能區和潛意識區。爭奪資源是人類的基因遺傳,是一種本能。各位有孩子的看官,如果有心,可以觀察一下小孩子。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是很自私的,搶這搶那,只考慮我而不考慮他人,這是人的本能和本性。因為那時候他還沒有理性思考,所有一切都是慾望驅動,要生存。

人類發展到現階段,還是超越不了這個最大的本能,就是爭奪資源和生存。本能是一種自私。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人類要爭奪。孩子最有代表性,因為孩子還不會偽裝。

理性是人類後天發展出來的一種能力,是有限能力,在緊急狀態下讓位於本能。由大腦皮層支配理性思維是一種高級思維,他必須在本能區感到安全的情況下才發揮作用。這是人之所以為人高貴之處。

醫學實驗已經證明,看官自己可能也有這種生活體驗,當人處於緊急、危險或者複雜情況下,大腦血液會湧向下垂體,本能和潛意識會主導人的意識,人就會被動物本性所驅使,大腦皮層受到壓抑,理性思維喪失。下垂體的本能區的情感包括的包含短視,急功近利和自私等。大腦皮層的理性區的情感包括理性、遠見、犧牲和自律等。下垂體部分是先天的,遺傳的,本能的,強大的。理性區是人類後天的,脆弱的,需要反覆磨練的。這意味著:一是在緊急時刻,人是不理智的。而且本性如此;二是要保持高貴的人性,請讓下垂體區放鬆警惕,為他建立防火牆。這個發現也意味著,以往的人性觀是錯誤的,人的成長的過程是從惡向善轉變的過程。而不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塗鴉。

2

交易心理的本質上是什麼,我們需要怎麼做交易心理的本質是艱難的磨練自己的人性,讓自己不受強大的下垂體區控制,減少衝動、短視和急功近利;努力的訓練自己的大腦皮層,讓理性區域更強大,發達。多數交易者並不缺少智慧。

很多人聰明敏銳,但是缺乏對人性本能系統的清醒認識,不知道自己內心對慾望的承受力,錯誤的建立了超過自己心理承受水平的倉位和敞口,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當人處於壓力狀態,大腦就會潛意識所驅使,急功近利,患得患失,短視。大腦皮層被壓抑,理性受壓,失控,會做出愚蠢或者不理智決策,容易因為患得患失而成為韭菜。所以,倉位管理永遠處於第一位重要。真正賺錢的高手不是因為趨勢判斷對,智慧高。多數是因為知道自己該什麼時候重倉,押注多大倉位而能保持理智。

當人的意欲完全平息冷卻,智力才能完美工作,才能清晰客觀。怎麼做?首先,訓練你的理性思維能力練心和學習知識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心如一個容器。越練越大。當你內心更從容,必然可承受更大的壓力,面對更大的挑戰,處理好更高層次的事情。你對倉位和投資的管理能力也就升上去了。

宗教,本質上是一門練心的學問。據我有限的瞭解,基督教和佛教都有通往這條路的法門。翻翻這些書,是有幫助的。基督是通過寬恕和懺悔實現;佛教是通過修煉實現。佛教更通往東方人的心。可以多說一點。佛中說其實心只在你心心念念所繫的事情上。心心念唸的積聚,形成業力,業力所在,正是心識所在。佛教稱之為“行緣識”。

修煉的過程叫做定。也叫“三摩地”。有定功夫的人,可以把不欲之外在職務。修行的過程是從自律開始,以無所求告終。自律是“戒”,無所求是“慧”,中間是“定”。早在婆羅門教的時代,就流行這種方法了。此為小乘之法。

大乘之法不是斷煩惱,而是求覺悟。在求覺悟的漫漫路途中,煩惱甚至是增長的。地下的草根,是千頃百頃連在一起的。因此,大乘修行更為漫長。佛教與交易心理之不同在於,佛從根本上否定有主宰,有能夠決定一切的力量,修行的目標不是“無所不能”,而是“無所求”、“無所得”,而交易是有所求的。佛與交易的終極相同在於交易所求者亦為解放內心,所求者終為無所求。

3

強者的陷阱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抗爭和競爭的基礎上,如征服自然,戰勝各種艱難障礙,與困難搏鬥。這種意識已經深深地紮根於內。很多精英來到證券市場是帶著這種強烈的精英心理意識的。這樣的人很多遭受失敗,而且比一般人的失敗更徹底。這是因為這些人都有一個很強烈的自我,他們不相信自己會失敗,也非常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失敗。他們以往的成功使他們的個性變得很堅硬,所以當市場變得對他們不利的時候,他們不懂得屈服和退讓,而是採用抗爭的態度,直到被摧毀。

在人性中有這樣一個幾乎是最頑固的傾向,那就是捍衛自己的觀點和不情願承認自己在判斷上出現的失誤。所以一個人不管自己是對是錯,都會把自己的態度堅持到底。因為那個觀點是自己的觀點,所以他捍衛的不是真理,而是他的自我。這是一個很大的強者陷阱。

華爾街投資哲學:炒股只有反覆做好兩件事,炒股水平突飛猛進!

市場最不缺少的是機會,而缺少的是耐心。市場不會關門,它一直在為投資者敞開著,給有準備的投資者以機會,給盲目的投資者以教訓!現在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憑什麼在股市中賺錢?如果你還沒有一個具體的答案,那麼可以說,即使你在股市中賺了第一桶金也都是浮雲,終究還是會“還”給市場。因為你不知道它如何而來,它必然同樣讓你不知道如何而去。可以說,你的投資計劃越明確、越具體,那麼你就越有可能贏,也越有可能贏得更久。

進入股市,就得把自己當作漁夫和獵戶,要具備優秀獵戶的品質,在狩獵不同的獵物時,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獵物習性的方法。正如你想要釣到魚,就得學會魚的思考方式,當給予魚以蚯蚓為誘餌的時候,它才會上鉤。圓的世界、相通的事告訴我們道理就是這麼簡單,而掌握獵物的習性,卻需要長時間的感悟修為。

成功的交易者只需要反覆做好兩件事

真正的交易者,只關心兩件事:

1、我買入後走勢證明我對了怎麼做?

2、我買入後走勢證明我錯了又怎麼做?

炒股不虧錢不是真正的股民,但是你不能天天虧,次次虧吧!看看下面的這些虧損的操作中,有你嗎?

一、逆勢而為

股民炒股第一天就會被警告:炒股一定要順勢而為。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炒股亦是如此!所謂順勢而為就是指大盤長期均線的走勢呈現多頭,大趨勢向上運行,這樣的行情下擇機入市,只要不是垃圾股,,賺錢還是大概率的!但是大部分股民在股市中往往把這句話拋在腦後,總覺得自己選的個股趨勢不錯,邊果斷買入,接下來的日子就是苦苦等待解套,短則等待幾個月,長則等待幾年。

第二、持股數目太多

這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選股的方法,炒股*別人推薦。今天聽朋友說這個股票好,明天看電視說那個股也好,結果一下就拿了十多隻股票,搞得自己手忙腳亂。也有人說,江恩不是說要把資金十等份嗎?哎,那是對大資金說的,你一個小散戶區區幾萬元資金也要十等份嗎?我認為,散戶持股3只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第三、太貪心

我相信很大一部分的股民都會有這樣的心裡:哎喲,今天的走勢不錯哦,明天肯定還會繼續漲,先等幾天再出,不急......結果呢?第二天就被套了。永遠記住一句話:錢不進自己口袋都不是自己的! 貪心這一點是每個人都有的,不要說是新手,就算是很多老股民也始終逃不過這個陷阱,因為人的慾望跟股市的底一樣,是沒有盡頭的。學會懂得知足才會得到幸福!

第四、左、右側交易的概念很重要

1)何謂“左、右側交易”?A、在股價上漲時,以股價頂部為界,凡在“頂部”尚未形成的左側高拋,屬左側交易,而在“頂部”回落後的殺跌,屬右側交易。B、在股價下跌時,以股價底部為界,凡在“底部”左側就低吸者,屬左側交易,而在見底回升後的追漲,屬右側交易。C、有時同樣一個價位,卻有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之區別。

(2)左側交易是業餘水平標誌,而右側交易是專業水平證明。左側交易(高拋、低吸)中的主觀預測成分多。右側交易(殺跌、追漲)則體現對客觀的應變能力。

(3)專業高手既不做“左側交易”,也永遠不追求”拋在頂部、吸在底部”的神仙境界交易。

(4)對右側交易的重要性,除了須有上述認識之外,更需要經過心理性格上的訓練,方有可能做到。

華爾街投資哲學:炒股只有反覆做好兩件事,炒股水平突飛猛進!

第五、不會止損

當大盤處於一個調整震盪的行情中時,很多股民手中的股票都岌岌可危,有的甚至已經深套了,這時候往往很多股民都選擇繼續持有,堅決不割肉。首先你要知道,A股市資金型市場,小的錢是不可能帶動整個市場的。飛揚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你不肯出來莊家持續用這種手段逼你出局,直到你虧損完為止!

第六、信號第一,鐵的紀律

不受個人的情緒影響。它是從由戰勝市場轉變為順應市場,由主動性交易轉變為被動性交易,操作主要考慮在“應變”而不是在“預測”上。

第七、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賣出後能耐心等待機會的是神仙。

等待不是無事可做,不是猶豫不決,不是思前怕後,等待見到機會要有一劍封喉的勇氣和果斷,一箭不中全身而退。等待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學習等待,善於等待。

第八、人性是個最大的大問題

其實上面這些坑,都是散戶自己給自己挖的。歸根結底,是人性使然,想要成為一個能夠在市場長期存活,持續盈利的投資者,要破除的障礙太多。


交易之道,剛者易折。惟有至陰至柔,方可縱橫天下。天下柔弱者莫如水,然上善若水。

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做到不出現大虧損很簡單。以生存為第一原則,當出現妨礙這一原則的危險時,拋棄其他一切原則。因為,無論你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個100%的優秀業績,現在只要損失一個100%你就一無所有了。

交易之道,守不敗之地,攻可贏之敵。100萬虧損50%就成了50萬,50萬增值到100萬卻要盈利100%才行。每一次的成功,只會使你邁出一小步。但每一次失敗,卻會使你向後倒退一大步。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

在交易中,永遠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會讓你發生虧損。需不需要止損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現在還沒有建立倉位,是否還願意在此價位買進。答案如果是否定,馬上賣出,毫不猶豫。

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

操盤成功的兩項最基本規則就是:停損和持長。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多頭市場上,大多數股票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

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

一隻在中長期下降趨勢裡掙扎的股票,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這種觀點很危險,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就是差勁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認賠。

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會拿到燙手山芋。熊市下跌途中,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散戶死的難看。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準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明顯下跌趨勢中,20-30點的小反彈,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不要擔心錯失機會,善獵者必善等待。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交易之道在於,耐心等待機會,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耐心掌握機會。熊市裡,總有一些機構,拿著別人的錢,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也拼命找機會掙扎,以求突圍解困。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要格外珍惜才對。不要去盲目測底,更不要盲目炒底。

要知道,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當你感到困惑時,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不要勉強進場。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鬥。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

投機的核心就是儘量迴避不確定走勢,只在明顯的漲勢中下注。並且在有相當把握的行動之前,再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止損位擺脫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觀錯誤。

做交易,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準備搶劫你的人。股票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機會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沒機會就觀望,離開。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就不要輕舉妄動。與鱷共泳有風險,入市撈錢需謹慎。做交易,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心態就會扭曲。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以至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你也會因為受制於資金的使用時間,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注一擲,最終滿盤皆輸。資金管理是戰略,買賣股票是戰術,具體價位是戰鬥。

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剩下一次大賺,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

你無法控制市場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勢中浪費精力和情緒。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要擔心的是你將採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

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正確時,你獲得了多大的利潤,當你錯誤的時候,你能夠承受多少虧損。

入場之前,靜下心來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專業技能支撐自己在市場中拼殺,想想自己的心態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資金是否應付得了無限的機會和損失。

炒股如出海,避險才安全。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圖。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並不在於用的是哪一套規則,而在於你的自律功夫。

時間決定一切。人生並不只是謀略之爭,某種程度上也是時間和生命的競爭。巴非特多活10年,每年哪怕只有5%的持續盈利,其財富的總增長,也足以笑傲天下。

華爾街投資哲學:炒股只有反覆做好兩件事,炒股水平突飛猛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