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快到了,你們家鄉都有什麼習俗?

棒奔霸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就拿我們當地的農村來說,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門窗插菖蒲艾葉、熬艾葉水洗澡、賽龍舟等方式過端午。

1、吃鹼水粽子是必不可少

在我們當地農村還保留著吃鹼水粽子的習俗,雖然現在有些年輕人喜歡在粽子里加點肉、加點綠豆等,農村的很多人是直接用鹼水粽子蘸糖吃。鹼水粽子蒸熟後是金黃色,只用了鹼水浸泡糯米,沒有其他原料。雖然粽子原料簡單,但不用冰箱冷藏也能保存十來天。

2、每到端午節,農村家家戶戶門窗上都插了艾葉菖蒲

菖蒲和艾葉,具有驅蟲辟邪的作用,在農村還普遍在使用這個方式過端午。菖蒲、艾葉的特殊氣味,能驅趕蚊子、蛇等其他的蟲類。據農村老人說,菖蒲、艾葉還有驅邪的作用。每到端午節,農村家家戶戶一定會在自家的門窗上插上菖蒲、艾葉,這也是農村過端午的特殊習俗。


3、菖蒲、艾葉熬水,用來洗澡,能有效的防治痱子等皮膚瘙癢的症狀。

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除了在門窗上會掛一些菖蒲、艾葉,還會用它們來熬製洗澡水。菖蒲、艾葉的去痱止癢,美膚潤膚等作用,在當地農村廣泛使用。

4、賽龍舟也是當地的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

在我們當地有一條江河,每年的端午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幾個鄉鎮選拔出一些年輕力壯的年輕人,以鄉鎮為單位,鄉鎮之間相互比賽,決出前三甲,縣政府給予前三甲一定的獎勵。如今賽龍舟成為縣裡的一個文化旅遊項目,吸引大批的遊客駐足觀看。

以上只是我們當地的端午節的習俗,大家說說你當地的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歡迎關注【昕瑞生態】,專注解答三農問答。

昕瑞生態

端午節是個沉重的節日,我老家的習俗也挺多的。

比如吃粽子,吃餃子,疊印包,採艾蒿,吃雞蛋,插楊樹枝,掛印包和葫蘆,拴五彩線,用艾葉洗臉等等。

記得小時候,端午節到了,媽媽早早的起床包餃子,也把我們喊起來,去採艾蒿。一聽說這事,我們一骨碌爬起來,急急忙忙的就走了!因為大人說只有太陽出來之前的艾蒿才管用!我們來到山坡上,壕溝邊,細心的尋找,全然不顧露水溼透了鞋襪!忽然妹妹喊起來,“在這裡!”我們跑過去,一會功夫就採了幾大綹,原來艾蒿都是成片生長的,找到一棵就會發現很多!連跑帶顛的奔回家去,怕太陽出來呀!

到家後,母親把艾蒿洗洗,燒一盆熱水,把艾草放進去,泡一會,然後我們都用這水去洗臉,洗手,據說是洗了就不著蚊蟲咬了,所以我們都用心的洗著……

之後是吃餃子,吃煮雞蛋。每人分一個,這是一年中唯一的待遇!因為雞蛋都留著給最小的孩子和款待客人。還要給放豬的留幾個——家鄉每個屯都有個豬官,把各家各戶的豬集中起來統一放養,中午和晚上再趕回來。

每到端午節這天,小豬官喊”松豬了”格外早!因為今天有盼頭——有雞蛋!只見他一手拿鞭子,一手挎個籃子,全村走一遍,籃子裡的雞蛋就滿了!都是熟的,饞得一幫孩子在後面跟著……村裡人很講究,沒有一家不給的!雞蛋少的人家哪怕大人不吃,也要省下一個給豬官!母親則每次都給兩三個的!她說人家風裡來雨裡去的也不容易!據說端午吃雞蛋是管肚子不疼的。

之後我們還會去採楊樹枝,母親指揮著我們把疊好的印包,葫蘆拴在樹枝上,再插在屋簷上;給我們栓上五色線,戴上小荷包,小笤帚,說是辟邪的!而這些東西都是母親在燈下縫製紮成的!不知少睡了多少覺……

如今,又快到端午節了,母親卻再也不能陪我們過節了!想想母親在時那些美好的時光,真是心酸!

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想起來真是值得回味的!


常青樹

馬上又到端午節,端午節又稱五月節、端陽節、龍舟節等,與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並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我國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節日活動非常豐富,全國各地的慶祝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食粽、賽龍舟、掛艾葉菖蒲、飲雄黃酒等。其中龍舟競渡最早可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吳越之地的人們以龍為圖騰,通過舉行賽龍舟來祭祀、娛樂。

艾草與端午

艾草又稱艾蒿、艾絨等,可入藥,曬乾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重要的就是掛艾草,艾草又成為陽草。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掛上一捆艾草,既能防蚊蟲,還寓意著驅病少災,祈求祥和的寓意。端午當天採艾草非常講究,要在太陽還未升起前採到的才是最好。記得小時候,每每到了端午節,就要早早起床,然後到田間溝隴,到處找艾草,採下來帶回家。小孩貪睡,有幾年的端午節睡了懶覺,起床一看已經日上三竿,當時還頗感遺憾。

端午節採回來的艾草一般不會丟掉,家鄉的冬天比較寒冷,經常凍手凍腳,每到這時母親就會將珍藏了大半年已經乾枯的艾草拿出來,取一些放入熱水中用來洗手泡腳,據說效果很好。家鄉在嫁娶時艾草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聘禮和嫁妝裡,總能找到一小捆用紅布包起來的艾草。


——上弦月


行營老狼

我的家在新疆,這是一個多民族的自治區。新疆的“端午節”會與眾不同。這裡的民族也過端午節的,一般這裡的各民族會聚在一起包粽子、蒸大餅,戴香囊、賽龍舟,在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新疆是個多民族和諧聚居的地方,特別是首府烏魯木齊,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全國各地的人來到新疆,又把自己家鄉的習俗帶到了這裡,再經過長時間的融合,又生成了一種新的習俗,比如端午節,這個從內地傳到新疆的節日,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習俗。包的粽子的形狀,就是五花八門,三角粽、四角粽、長條粽、甜的、鹹等等,都是各自帶著家鄉的形狀和味道。而烏魯木齊的本地人,一般都會買一些彩紙,將彩紙剪成不同的形狀,比喻蛇,蜘蛛,蜈蚣之類的,在端午節的頭一天貼在窗戶和門的上面,只要是為了喜慶,對習俗的一種愛戴和喜愛之心。一般都是老年人再做這些。

現在的新疆端午節,更有一些獨特的習俗。首先是粽子,由於新疆盛產各種乾果,所以新疆人喜歡製作“八寶乾果粽子”,用杏幹、葡萄乾、小棗、無花果乾、桑葚幹、花生、核桃、芝麻,包進糯米里,再加上新疆獨特的“長絲麥芽糖”,在用新疆特有的大張的蘆葦葉來包粽子,這就是新疆特有的粽子,甜而不膩、糯而不黏、略帶微酸。內地人用艾草來辟邪,而新疆沒有,新疆人用“蘆葦花”來辟邪,會在門上插一束金色的蘆葦花,這是新疆人端午節特色。在大量生長蘆葦的地方,博斯騰湖水域周邊的縣市,過端午節時還會用加工好的葦秸製作五色香囊,這就更具特色了。因為蘆葦在《詩經》中,被賦與了“真摯愛情”的美好內涵,用葦秸編出的五色情香囊更是成為見證愛情的珍貴禮物。

在新疆每個地州的端午節都不太一樣,比喻在巴里坤,端午節有一種特殊的美食“蒸餅”,這是巴里坤的傳統美食,已經成了端午節當天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麵點。蒸餅,就是用紅曲、薑黃、香豆子等香料,卷在發酵的面裡,蒸成的大型饃饃。一般的蒸餅大概3公斤重,直徑在50釐米左右。寓意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是老傳統,一代代人傳下來的。

小夥伴們,歡迎分享新疆的端午節習俗,可可在這裡等著你們了!


天山可可

在我們昆明的宜良縣,有一個盛大的狂歡節---花街節,它與端午節在同一天,都是農曆五月初五,宜良端午花街是一個歷史久遠的傳統。


每年端午,除了和其他地方一樣有吃粽子、掛蒼蒲、艾蒿等習俗之外,宜良人還有一個趕花街的傳統。宜良花街,歷史久遠、遠近聞名。

宜良屬昆明市的一個縣,離昆明主城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位於交通要道、高速公路、鐵路沿線,交通十分便捷。

宜良的自然條件較好,水量充裕、日照豐富,植物資源多種多樣,到了端午時節,豐沛的雨露和熾熱的陽光相約而至,宜良就變成了花鄉,各式各樣的花兒盛放,空氣中瀰漫著的都是好聞的花香。

宜良花街通常設在鄉鴨湖大街,綿延數百米、數百家商家、攤點聚集於此,以盆栽花木為主,盆景、綠植、鮮花、肉肉……品種繁多、琳琅滿目。除此之外,與花卉、園藝相關的產品在這裡也能找到。既然是趕街,各種傳統美味、地方特色也不會少。

我去逛過宜良花街,感覺很是熱鬧,對於愛花的人來說,那裡就是一個美好的地方。

離花街還隔著幾個街口,路上就已經熙攘不絕,人潮和車流混在一起。整個花街就像一條挪動的炭火,熱度十足。

視野裡有數不清的遮陽傘,像是雨後叢生的蘑菇,紅色的棚子下綠色的植株排得滿滿當當,仙人掌開花,金錢樹的葉片油光水滑,有紫色花瓣有白色花蕊,有連成片的花盆與瓷缸。

人們駐足停下,與坐在塑料板凳上的店家討價還價,剛接過一株包好的蝴蝶蘭,又被旁邊單車籃子裡的蘭花給勾去了眼光。

小孩子一手拿著棉花糖,一手拿著鹽水泡過的新鮮菠蘿,騎在爸爸脖子上的時候,還不忘扭頭看一看身邊五彩的氫氣球。

宜良花街就是這樣,有鮮花、有生活,很有趣。

當年在宜良花街上買的紅掌,如今依然茂盛、生機勃勃,紅豔豔的紅掌就沒有斷過盛開,看到它,就讓我想起熱鬧的宜良花街。


這兩天看到消息,今年的6月15日至6月21日,宜良縣將舉辦第五屆中國昆明國際觀賞苗木展覽會暨2018宜良花街節,歷時七天。時間很長,儘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去體驗。


端午假期,去宜良花街逛逛,再買上幾盆心儀的綠植、鮮花,一定是不錯的體驗。

謝謝!


遠山墨雨

對於端午節家鄉的記憶,仍然是童年的片段最令人難忘。

記得小時候愛看《新白娘子傳奇》,電視劇裡,那一年的端午節,白娘子因為喝了雄黃酒,躺在床上變成了一條粗壯的白蛇,把許仙嚇得昏死了過去。當時只覺得好玩,並沒有覺得詫異。後來看書才瞭解到,古時候五月初五正是蚊蟲、蜈蚣、蛇蠍等害蟲肆虐的時候,人們飲雄黃酒,目的在於解毒驅蛇,而白蛇娘娘喝了雄黃酒,自然抵擋不住雄黃的藥力,只好化為原型。

當然,在端午節那一天喝雄黃酒是古人的做法。現代醫學告訴我們,雄黃是一味中藥,它能解毒,但是自身也含有毒素,所以喝雄黃酒在現代已經很少見了。

端午還要插艾條,小時候在外婆家,端午節的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成把地買了許多艾條,拿回家後,像插花一樣分幾株,插在門的縫隙中間。小孩子們並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只覺得艾條有股怪怪的味道,遠遠地聞它,有一絲清香,離近了聞,味道卻實在不怎麼樣。

完成端午節的儀式,少不了吃粽子。我們這裡,最常見的都是甜粽,很少有鹹粽。外婆家擅長包帶有蜜棗的粽子,粽葉泡在水裡,把整缸水都映成了青色;糯米發白,也要放在水裡泡上很久,這樣蒸出來的粽子才會更軟更糯;蜜棗是碩大的一顆,硬邦邦的,蒸熟之後,散發著一股蜜香。除了蜜棗粽,家鄉更多的是什麼都不放的白米粽子,剝開蘸些白砂糖吃,也是一種別樣的口味。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蝦吃

吃赤豆棕

得說現在很多上海人喜歡上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像是肉粽啊,蜜棗粽啊,豆沙粽啊什麼的,不過初心還是吃都粽吧。餐桌上的經典口味,甜蜜蜜的就愛這一口。

食五黃

江南一帶應該都有這個習俗。吃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黃和雄黃酒。

雄黃酒應該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一年陽氣最盛的時候,祛邪求福的時候。

吃白和蛋

現在不知道講不講就這個了,反正在父輩,習慣把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

據說端午吃白和蛋,皮膚會和雞蛋白一樣光潔。特別是季節變化,蛇蟲出動,人容易生病,蛋白也可以增加抵抗力。

賽龍舟

不止是上海,很多地方都會有賽龍舟的節日活動。

掛艾草

艾草代表招福。而且艾草的氣味還可以驅散蟲子。

在老上海,人們還會將菖蒲、艾葉之類的,製成花環、佩飾,小孩和女性可以佩戴。

賞戲劇

對於很有戲劇文化色彩的上海來說,端午看戲也是一大享受。特別是白蛇傳、屈原等題材,端午看就特別有氛圍。

點額頭

上海人現在還有雄黃塗小孩額頭,驅蟲的說法。

而且也是祈禱小孩健康成長,平安的意思。

戴香包

在香囊裡放入預防感冒和驅蟲的藥物,老上海人對香包應該不陌生。從前家家戶戶都縫製香包佩戴。雖然現在很少見了,但是市面上還是會推出香包,買的人還不少呢。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小陌小時候最喜歡過端午節了,因為端午的時候可以吃到自己很喜歡的美食—粽子!南北方的地理環境不同,有些習俗也是不同的!小陌下面就跟大家說下我們這的習俗!

習俗一:採菠蘿葉

  • 小陌的家是山東這邊臨沂這邊,我們這裡用來包粽子的葉子叫“菠蘿葉”,每年端午來臨之前,都會和家裡人到山上去採集“菠蘿葉”準備端午節包粽子用。採集多的菠蘿葉還可以拿到市場上賣掉!

習俗二:包粽子

  • 用菠蘿葉包粽子,幹掉的菠蘿葉需要先泡溼,準備好糯米、棗、白糖、花生等包粽子的材料就可以包粽子了,包一個粽子,用2到3張葉子左右。


  • 用菠蘿葉包出來的粽子煮熟後,有一種菠蘿葉的特殊清香,這是粽子葉無法比的!

習俗三:盪鞦韆

  • 盪鞦韆,是小時候在端午節最喜歡的遊戲了,端午節之前大人們就會給村子裡扎一個鞦韆,而且扎的鞦韆非常的牢固,兩個人一起在上面盪鞦韆!


  • 有一種站在鞦韆上靠自己雙腿的力量擋起來的玩法,小陌現在還久久難以忘懷,現在農村過端午很少有扎鞦韆了!

習俗四:吃雞蛋

  • 在我們這,端午這天都是要煮雞蛋吃雞蛋的,小時候家裡自己養的雞生的土雞蛋,吃起來是非常香的!


  • 那時候還會在雞蛋上畫上各種在自己喜歡的圖案,小小的雞蛋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藝術品!
  • 假期結束拿著雞蛋回學校的時候回的時候,還會跟同學們玩頂雞蛋的遊戲,看看誰的雞蛋最硬!

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手機的電腦的普及很多以前很回味的習俗已經看不到了,端午節也沒有以前那麼有樂趣了!

我是小陌,以上就是我對端午節習俗的一些個人分享了,大家都還有啥不同的習俗呢?歡迎留言評論哦!


小陌聊電競

1.吃五毒餅

五毒餅:指模壓有五毒蟲圖案的餅子,舊俗於端午節食用,以祛除毒邪。

網友 xiaoluopeng 說:你看餅上面的花紋是五毒的圖案,寓意就是端午節吃了五毒餅百毒不侵,平平安安的,是長輩對子女的一種祝福,至於裡面是什麼餡兒的,估計跟月餅差不多,五仁的。

2.戴老虎耷拉

端午節給孩子戴上老虎搭拉,驅邪避毒,求吉利!

圖自網友:至尊老祖

圖自網友:嘀哩-嘀哩

網友 榮田寶寶 說:至今每到端午節前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還是能看到有賣老虎耷拉,天津衛人還在傳承著這種文化,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飾物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相傳在東漢時期以五色線系在胳膊上意為長壽又是為了躲戰禍到了宋代剪綢布做小虎(艾虎)、葫蘆,配上桑椹、櫻桃,以五彩線穿合,再貼艾葉,婦女繫於釵頭,孩子們拴在胳膊上,名曰“彩繩系虎”。到明清時期天津的製作已大有改進配加辣椒、笤帚、簸箕愛並串有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用紅繩串聯,現在全是孩子們系在衣服的左胸前,其寓意避天災避邪祟避五毒、祈福、吉祥之寓。

3.賽龍舟

我記得,小時候,一年的端午節前後和奶奶出去串門,好像是在海河正在有龍舟比賽,和奶奶看了會,我問:“奶奶這是什麼比賽?”奶奶:“這是賽龍舟,端午節的習俗。”

4.吃粽子

發一張在粽子攤位前吃粽子的老照片

圖自網絡

我耐吃棗和豆餡的粽子,你呢?


介似天津衛

豫南稻鄉,跨居我國南北分界線的淮河偏南,正兒八經的南方。端午節帶著明顯的南方特色,主要表現在吃上面。 最突出的是粽子,不分南北,都有做有吃,只是內容和味道不同。

第二吃就是中午正餐,和年飯一樣的豐盛和隆重。家庭主廚——當地大都是男主人——親自掌廚,精心做出最拿手的菜餚,以博得滿堂彩為達標,否則節後還要苦練。按當地習俗,正餐分燉、蒸、燒、炒、拌五大菜譜,炒菜和涼拌菜一般各四道,燉、蒸、燒菜數量根據吃飯人數,人多各四道,人少減半。



第三吃是時鮮,主要是鮮桃,正上市,配鹹鴨蛋,春上麥收時下的鴨蛋,第一波最營養的。


還有個不是吃的,也與吃有關。就是掛艾草。南方空氣潮溼,端午開始進入盛夏,瘴氣重,人就容易患得溼熱之症。自古艾草入藥,去溼毒,去瘴驅蚊蠅。鮮艾草掛在門兩邊,醒神的香味經久不散,幹了熬水給小孩子洗澡,一個夏天不長痱子,不生疔瘡。

豫南地處丘陵地帶,沒有大面積的河流水域,就沒龍舟這樣的大型遊戲活動,只能講究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