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姜維北伐最遠打到了什麼地方?

墨無殤i

自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一共與魏國進行了十一次戰爭。諸葛亮去世以後,蜀國由蔣琬主政,蔣琬如果不死就會主持北伐。蔣琬死後,費禕與姜維共錄尚書事。在東漢時期,“錄尚書事”就是朝政的總負責人,費禕是反戰的,所以這時姜維受到費禕的制約,每次出兵不足萬人。延熙十六年,費禕被刺身亡,姜維總覽蜀國軍務,從這一年開始,姜維的北伐就沒停止過。直到九年以後,最後一次北伐被鄧艾大敗,損失慘重,退到沓中。次年,蜀國被鄧艾攻破滅亡。

姜維北伐中原最遠的一次應該是洮西之戰和狄道之圍。狄道在今天的甘肅臨洮,這一年司馬師去世,司馬昭剛剛上臺。姜維率領夏侯霸和張翼等將領,數萬兵馬進攻魏國,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經向陳泰報告情況。陳泰是魏國徵西大將軍,總督雍州,涼州軍事,假節,魏國的西部最高軍事統帥。陳泰指示王經等自己率兵從陳倉過來會合再與蜀軍作戰。王經不聽陳泰的命令,擅自與蜀軍作戰。結果王經在洮西和故關被蜀軍大敗,退守狄道城。姜維圍攻狄道城,司馬昭派鄧艾率軍與陳泰一起救援狄道,並派司馬孚為後援。姜維與陳泰在狄道交戰不勝,退到臨洮以南的鐘堤。



不過在之前一年的襄武之戰位置也差不多,在狄道之圍的前一年,魏國駐守狄道的將領向蜀國投降,於是姜維佔領了狄道,進攻襄武,也就是現在隴西以南。這一戰蜀將張疑戰死,魏將徐質戰死。最終姜維遷徙三縣魏民回到蜀國。這兩仗基本都在狄道附近,最遠可能在狄道以北,今天的蘭州以南,臨洮以北。姜維的北伐還是勝多敗少的,但是作為只有益州的蜀國,軍事力量相對魏國薄弱,經不起大敗。姜維北伐雖然對於魏國也有消耗作用,但是相對而言,魏國佔據當時人口最多的地方,魏國底子更厚。不過至少可以說明姜維是有很好的軍事才能的。


麥地傳奇

姜維是我讀三國非常崇拜的一位英雄,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力大無窮,武藝高強的將領多不勝數,但智勇兼備的儒將帥才卻不算很多,而姜維就是這樣一位有經天緯地之才,催城撥寨之勇的全才,同時更是忠義之士,有“涼州上士”之譽,被諸葛亮視為傳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於五丈原後,姜維一繼承武侯遺志,正式走到三國舞臺中央,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西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以攻代守,九伐中原,當然也有統計是十一伐中原(把姜維所有的伐魏之戰都算入來了),開啟了他的巔峰時刻。

縱觀姜維歷次北伐,其主戰場基本上在隴右,基本上圍繞著洮河流域展開,只有最後一次出秦嶺攻關中。具體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蜀漢後期,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魏大將曹爽,王經,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制在秦嶺一線。迫使強大的曹魏被迫採取戰略防守長達三十年,這在中國軍事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可以說姜維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維繫了不斷衰退的蜀漢政權。

話歸正題,下面表一下姜維北伐打得最遠的地方在哪。那就是隴西狄道,也就是今天的甘肅臨洮縣,姜維十一次北伐,有五次是圍繞狄道展開的,第五次圍攻狄道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

延熙十七年(公元256年)。趁魏國內亂機會,姜維第八次揮師北上,再出狄道,大敗雍州刺史王經,司馬昭害怕狄道失陷,調動魏軍救援,姜維怕強敵斷了後路,便退回。這次北伐蜀軍殲滅魏軍數萬,圍攻狄道十天,魏軍全線震動。可算是姜維屢次北伐中最為亮麗的一戰,也是他一生為數不多的大戰。


掌心讀歷史

姜維的北伐,被後世稱為“九伐中原”,但實際上他打了不止九次,實際上是十次。在諸葛亮去世以後,姜維作為諸葛亮的嫡系傳人,成為了蜀漢軍界的一號人物。從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到景耀五年(262年),他一共十次對魏國開戰。

第一次(延熙元年/238年):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

第二次(延熙十年/247年):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

第三次(延熙十二年):假維節,復出西平,不克而還。

第四次(延熙十三年):正始元年,蜀將羌維出隴西。淮遂進軍,追至強中,維退。

第五次(延熙十六年):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第六次(延熙十七年):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第七次(延熙十八年):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鍾題。

第八次(延熙十九年):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第九次(延熙二十年):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為營。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

第十次(景耀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姜維歷次北伐,具體戰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魏國和蜀漢之間的國境線也從從諸葛亮時秦嶺西縣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

而他們最遠打到哪兒了呢?這就得上地圖了。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在上面加粗了的那些地名裡面,最北的就是狄道和臨洮,這也就是他們所能打到的最北的地方了。

很遺憾的是,諸葛亮和姜維數次北伐,卻都很獲得什麼戰略性的成果,對於曹魏政權本身都很難以構成相應的威脅。由於地勢的問題,導致在地圖上看起來距離近在咫尺的長安,對於蜀漢來說卻是一步天涯,極難拿下。他們所攻取的州縣,絕大部分最後又都拱手讓人,只能把人民遷回蜀地。

而對於蜀漢內部而言,由於人才的斷檔以及國力的孱弱,導致雖然曹魏的損失遠大於自己,自己卻也根本無力支撐這場戰爭。而當曹魏真動了揍自己的心思的時候,這個國家也就很快滅亡了。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陳牧宇撰稿


朱言論史

不邀自來:


《三國志》陳壽評曰:“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姜維字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軍事家。原為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深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死後,姜維總領蜀漢軍權,並先後11次伐魏。其後,司馬昭滅蜀漢,姜維在劍閣防守鍾會。鄧艾出奇兵從陰平小路歷經艱辛,突然出現在成都附近,諸葛亮子諸葛瞻戰死,後主劉禪降魏,蜀漢滅亡。姜維打算利用鍾會野心復國,而降鍾會。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享壽六十二歲。

如果說諸葛亮用馬謖是他人生的一大汙點,而姜維,絕對是亮留給蜀國的最後一塊璞玉。

11次北伐:


:240年姜維出兵隴西,魏軍郭淮迎擊,追姜維至強中,討羌迷當等,並把這些部族遷徙到關中地區,最後安置在漢中。這次北伐為蜀國掠奪了人口。


:247年姜維再度出隴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郭淮認為姜維必定攻擊夏侯霸,遂入渢中,轉南迎霸。維果攻為翅,會淮軍適至,維遁退。郭淮進討羌人,斬餓何、燒戈,降服者萬餘落,姜維無奈退兵回漢中。小敗


:248年姜維出兵石營,從強川,乃西迎(涼州名胡)治無戴,留陰平太守廖化於成重山築城,斂破羌保質。淮欲分兵取之。諸將以維眾西接強胡,化以據險,分軍兩持,兵勢轉弱,進不制維,退不拔化,非計也,不如合而俱西,及胡、蜀未接,絕其內外,此伐交之兵也。淮曰:“今往取化,出賊不意,維必狼顧。比維自致,足以定化,且使維疲於奔命。兵不遠西,而胡交自離,此一舉而兩全之策也。”乃別遣夏侯霸等追維於遝中,淮自率諸軍就攻化等。維果馳還救化,皆如淮計


:249年一月,魏國發生政變(高平陵之變),大將軍曹爽一族被誅殺,魏國右將軍夏侯霸投降蜀漢。秋天,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初,姜維率眾依麴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等寇偪諸郡。徵西將軍郭淮與陳泰謀所以御之,泰曰:“麴城雖固,去蜀險遠,當須運糧。羌夷患維勞役,必未肯附。今圍而取之,可不血刃而拔其城;雖其有救,山道阻險,非行兵之地也。”淮從泰計,使泰率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安等挑戰,不許,將士困窘,分糧聚雪以稽日月。維果來救,出自牛頭山,與泰相對。泰曰:“兵法貴在不戰而屈人。今絕牛頭,維無反道,則我之禽也。”敕諸軍各堅壘勿與戰,遣使白淮,欲自南渡白水,循水而東,使淮趣牛頭,截其還路,可並取維,不惟安等而已。淮善其策,進率諸軍軍洮水。維懼,遁走,安等孤縣,遂皆降。


第五第六

250年姜維復出西平,由於糧草不繼,不克而還。

253年姜維率數萬人出石營,經董亭,圍南安,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漢軍糧草用盡,姜維無奈退兵回漢中。


第七第八

254年姜維出隴西狄道,狄道守將李簡舉城降漢。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將河關、狄道、臨洮三個縣的居民遷往蜀地居住,姜維暫且退兵。

255年姜維出兵奇襲狄道,於洮西大破王經,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漢軍糧草用盡,姜維在鍾題止步,暫且退兵回漢中。


這兩次都是姜維北伐的最大勝果。也是蜀國建國以來,唯一的一次打進了魏國的邊境。斬殺魏兵數萬眾,是三國後期罕見的一場勝利。

九:256年姜維再次出兵,因漢將胡濟沒有準時會合,故魏將鄧艾在段谷擊敗姜維,蜀漢軍隊死傷慘重,將士多對姜維有所怨恨,姜維趕緊退兵回漢中。姜維上表自貶為後將軍,一樣行使大將軍權力。


段谷之戰 :


蜀漢延熙十九年(256年)六月,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邦(今甘肅天水)會合。同年七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肅東南),聞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魏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而防。

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乃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於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胡濟失期未至,蜀軍因而交戰不利,士卒潰散,死傷甚眾。姜維敗歸,自請貶為後將軍。


姜維11次北伐中唯一的一次大敗,也導致了蜀國國力上有一定的影響。



十:257年魏國諸葛誕叛亂,姜維趁機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隔年(258年)諸葛誕兵敗被殺,姜維退兵漢中,重新復任為大將軍。平局



十一:262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魏將鄧艾戰於侯和,被鄧艾所擊敗,然後還住沓中屯軍,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此時宦官黃皓欲以閻宇替代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擅權,多次向後主劉禪請求誅殺黃皓,但後主劉禪沒有接受也不理會,姜維察覺此舉可能惹怒黃皓,黃皓也曾誣陷姜維要取代後主劉禪。為了避禍便避居沓中屯軍,以防守邊關為由,在沓中屯田避禍。


姜維最遠是打到了天水郡附近,也就是魏國境內。就軍事能力而言,姜維是當之無愧的將才。在北伐上面的建樹是遠超於諸葛亮。至於為何後蜀會亡?


近代史學家呂思勉在《三國史話》中分析:“……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總統國事的是蔣琬;中七年是費褘;後十年是姜維。蔣琬、費褘手裡,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維屢次想大舉,費褘總裁制他,不肯多給他兵馬。費褘死後,姜維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無大功,而自己國裡,反因此而有些疲弊。當時很有反對他的人。後來讀史的人,亦有以蜀漢之亡歸咎於姜維的用兵的,其實亦不盡然。”又云:“從魏齊王芳之立,至高貴鄉公的被弒,其間計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國多事之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的時間,都在蔣琬、費褘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漢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褘,應當負較大的責任。”



飛天琴羅


劉建兵145263287

姜維是三國蜀漢後期的大將軍,歷史上多次北伐,號稱九伐中原。但實際上一直在隴西即現在的陝西甘肅邊境的山區一帶用兵,和他的主要對手曹魏的鄧艾交手有勝有負,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

姜維歷史上最為詬病的地方就是改變了蜀漢一直以來的漢中防禦體系,使得鍾會輕易就奪取了漢中。姜維雖然利用諸葛瞻的失誤斷尾求存,逃回劍閣和鍾會對峙。但卻因為鄧艾陰平飛渡偷襲後方的成都平原,姜維回援的動作也極為遲緩,甚至就連劍閣也放棄了。結果還沒有到成都,劉禪就開城投降。

歷史上姜維這人的爭議較大,有人認為他繼承了諸葛遺志多次北伐,只是因為劉禪的不作為才導致蜀漢滅亡。在蜀漢滅亡後又慫恿鍾會自立作亂,結果死於亂軍之中,可謂忠勇的典範。但也有人認為他是蜀漢最終滅亡的罪魁禍首,強行推動北伐擴大了蜀漢內部的矛盾,改變漢中防禦體系使得漢中迅速陷落,在鍾會伐蜀的過程中的表現極為異常,其動機和意圖值得懷疑。


明明的意思

《三國志》載,238--262年間,姜維共北伐魏國11次,嚴重消耗了蜀漢的國力。其中,最遠打到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

1.姜維北伐示意圖。網絡配圖

蜀漢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十二月,姜維乘虛率兵數萬第10次北伐,出駱谷(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西南),達沈嶺(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南)。

2.姜維。網絡配圖

“時長城積穀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眾皆惶懼。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於長城。維前住芒水(今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黑水),皆倚山為營。”《三國志·蜀書·蔣琬費禕姜維傳》

3.諸葛亮收姜維。網絡配圖

姜維蜀軍多次挑戰,司馬望、鄧艾近水築寨、堅守不出。兩軍對峙至蜀漢景耀元年(258)三、四月間,諸葛誕敗亡,姜維遂撤軍。至成都,姜維復拜大將軍。

4.蜀漢棧道。網絡配圖

此後,姜維因蜀漢民困兵疲,乃致力於加強漢中守禦,不再輕易對外用兵。景耀五年(262)十月,姜維第11次起兵伐魏,攻入洮陽(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魏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以逸待勞,擊敗蜀軍。姜維引軍退往沓中(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蜀漢轉入被動防禦態勢。


漢水白石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知道和了解姜維是誰?姜維又為什麼要北伐呢?北伐的意義又有什麼呢?姜維是我們今天甘肅甘谷東南地區的人,諸葛亮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蜀漢的軍權,繼續進行諸葛亮未完成的北伐事業,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

歷史上也稱姜維北伐為“九伐中原”,但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姜維其實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姜維其實是在諸葛亮病逝後開始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繼續率領軍隊北伐,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姜維北伐還是勝多敗少,從軍隊的損耗上來看也是曹魏損失較重蜀較輕。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姜維北伐曾獨自征戰到了狄道(也就是臨洮,我們今天所說的西北蘭州),姜維與郭淮戰於洮西(臨洮西也就是蘭州西側),這是姜維打到的最遠地方。


通過以上對姜維北伐征戰的分析和介紹,我們知道了姜維北伐打到最遠的地方是蘭州附近,但是因為姜維連年征戰,導致蜀漢耗損國力十分巨大,也在某種程度上為蜀漢後來的滅亡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以下為本文的全部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圍觀討論交流!


BM大嘴

姜維是諸葛亮死後蜀國最重要的軍事統帥。他繼承諸葛亮遺志主張北伐中原,。《三國志》記裁姜維前後共十一次北伐,雖多次取勝,由於後勤保障等不利因素影響,毎次皆無功而返,空耗國力。至使魏國戰略防禦重心西移,調整滅國順序,始速禍焉!姜維北伐打得最遠的一次戰役應該是長城之戰。公元257年,延熙二十二年五月。魏國將領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地區起兵反對司馬昭。司馬昭急調關中精銳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造中關中兵力空虛。姜維抓住機遇,進攻魏國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維率兵數萬兵出駱谷(陝西周至西南)到達沈嶺(周至南)當時魏國在長城(周至南)屯有大量軍糧物資。防守非常薄弱,聽說姜維兵到了嚇得驚恐萬丈。魏國徵西將軍司馬望和安西將軍鄧艾合軍拒守。姜維率軍到達芝水(周至黑水)依山結營。司馬望合鄧艾近水築塞,兩軍在這裡形成對峙局面。258年,姜維聽說諸葛誕在淮南兵敗而死,知道此次北伐再無勝算,於定引軍而還,從此做了戰略調整,由主動軍事進攻轉為戰略防守。



關東俠客

諸葛亮六出祁山,幾乎沒寸功,蜀地雖然物產豐富,盛產稻米,連年的戰爭,國力耗盡,這對蜀人來說也是苦不言堪的,諸葛亮死後,又有姜維十一次出征,沒有收復一寸土地,多數在天水隴西一帶,歷次北伐戰績有勝有負,略地最遠的地方到達陝西華陰,蒲城一帶,戰績:大勝二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歷史學家對姜維的評價貶多褒少,巨大的國力消耗,最終使蜀國走向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