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的意義性:

1、創建於東漢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典範。

2、僅存的國家級祭祀建築用闕(3座),其餘主要為個人墓闕(現存31座);

3、反映著東漢建築的若干特點

4、闕上的畫像和銘文,是漢代藝術集中反映。

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創建於東漢時期的少室闕、啟母闕,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級祭祀禮制建築典範。可惜了。他們都是不向遊人開放的。但可以遠看看。

太室闕,這個就是你看完中嶽之後直接走中軸線出來就到了,非常容易找。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太室闕是中嶽廟前的神道闕,建於118年,高3.92米,分東西兩闕,間距6.75米。太室闕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實物見證。由太室闕和中嶽廟構成的禮制建築群,整體歷史價值無與倫比。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下圖是網上找的,因為並不對遊人開放。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少室闕,有點難找,地圖上雖然導航了,下車後道路依舊是不太清晰,停車走路需要20分鐘才能到。

少室闕,是漢代少室山廟的神道闕,始建於公元123年。兩闕一南一北,東闕高3.37米,西闕通高3.75米,兩闕相距6.75米。闕身由正闕和副闕兩部分組成。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開放程度也就這樣了,想進去都難,只能窗外看看。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少室闕闕身分別浮雕狐逐兔、賽馬、蹴鞠、獸鬥、鋪首銜環以及山水圖案60餘幅,反映了我國漢代的民俗風情。特別是蹴鞠圖,為現代足球運動起源於我國提供了有利的實物佐證。是研究漢代建設史、雕刻繪畫藝術史的實物史料,也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制建築的典範之一,它與太室、啟母闕合稱為“嵩山漢三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啟母闕位於歲峰下,是東漢時期人們為紀念大禹之妻,啟的母親而建在啟母廟前的神道闕。這個是非常容易找的,我們是順道現了後面的啟母石看了看。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啟母闕銘前十二行為題名,後二十四行為四言頌辭和仿楚辭體裁的賦,銘文記述了鯀、禹治理洪水情況以及漢朝的聖德等內容。除銘文外闕身還有浮雕圖案60餘幅,其中女子蹴鞠圖曾在1990年北京舉辦的亞運會上展覽,是現代足球運動的先祖。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上圖與下圖兩張都是網上找的,並不開放的。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到後面去看看啟母石。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雖然只是一塊石頭,但他沉澱的文化是非常豐厚的。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後面就是偉岸的嵩山了,明天我要上去了。

東漢三闕,僅存的中國古代祭祀建築用闕

以上三闕是我中原之行最為重要的安排之一了,因為實在讓我驚詫,居然還保留至今,可惜不能進去看看,希望以後自己可以是考古學家,然後去好好欣賞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