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的意义性:

1、创建于东汉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

2、仅存的国家级祭祀建筑用阙(3座),其余主要为个人墓阙(现存31座);

3、反映着东汉建筑的若干特点

4、阙上的画像和铭文,是汉代艺术集中反映。

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是一种特殊的石雕艺术。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可惜了。他们都是不向游人开放的。但可以远看看。

太室阙,这个就是你看完中岳之后直接走中轴线出来就到了,非常容易找。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的神道阙,建于118年,高3.92米,分东西两阙,间距6.75米。太室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整体历史价值无与伦比。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下图是网上找的,因为并不对游人开放。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少室阙,有点难找,地图上虽然导航了,下车后道路依旧是不太清晰,停车走路需要20分钟才能到。

少室阙,是汉代少室山庙的神道阙,始建于公元123年。两阙一南一北,东阙高3.37米,西阙通高3.75米,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由正阙和副阙两部分组成。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开放程度也就这样了,想进去都难,只能窗外看看。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少室阙阙身分别浮雕狐逐兔、赛马、蹴鞠、兽斗、铺首衔环以及山水图案60余幅,反映了我国汉代的民俗风情。特别是蹴鞠图,为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有利的实物佐证。是研究汉代建设史、雕刻绘画艺术史的实物史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它与太室、启母阙合称为“嵩山汉三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启母阙位于岁峰下,是东汉时期人们为纪念大禹之妻,启的母亲而建在启母庙前的神道阙。这个是非常容易找的,我们是顺道现了后面的启母石看了看。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启母阙铭前十二行为题名,后二十四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铭文记述了鲧、禹治理洪水情况以及汉朝的圣德等内容。除铭文外阙身还有浮雕图案60余幅,其中女子蹴鞠图曾在1990年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上展览,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先祖。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上图与下图两张都是网上找的,并不开放的。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到后面去看看启母石。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虽然只是一块石头,但他沉淀的文化是非常丰厚的。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后面就是伟岸的嵩山了,明天我要上去了。

东汉三阙,仅存的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用阙

以上三阙是我中原之行最为重要的安排之一了,因为实在让我惊诧,居然还保留至今,可惜不能进去看看,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是考古学家,然后去好好欣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