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全科医生不是“低端医生”!

老人很不乐意,认为没有必要。医生解释说,他是冠心病高危人群,根据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心脏病引发牙疼。

全科医生:最理想的“健康管家”

上面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全科医生的价值。

在我国,全科医生常常被认为是“低端医生”,什么病也治不了,只会聊天开药。

其实,真正的全科医生是“通才”,他们把人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堆分割的“零件”。当病人同时有多种疾病或症状时,他们很快能分清轻重缓急,找到症结所在。

如果没有这样的“守门人”,患者往往有病乱投医,或凭感觉挂号,或听名气挂号。本该一次完成的诊疗,变成了多次挂号、重复诊疗,既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也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同时,全科医生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能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是最理想的“健康管家”。

人民日报:全科医生不是“低端医生”!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缺一不可

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是医疗服务的“两条腿”,二者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全科医生既是看病的“始发站”,也是“枢纽站”。对于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全科医生可以及时诊治;而对于无法处理的疑难重症,全科医生会介绍给最合适的专科医生,从而实现医患的精确匹配。

在这样的运行机制下,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都能集中精力做最擅长的事,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大大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还是一条“短腿”,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仅有20.9万人,离2030年70万人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

我国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6.6%,而发达国家一般为30%以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则达到50%左右。

因此,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点。

人民日报:全科医生不是“低端医生”!

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

人民日报:全科医生不是“低端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