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全科醫生不是“低端醫生”!

老人很不樂意,認為沒有必要。醫生解釋說,他是冠心病高危人群,根據初步判斷,很可能是心臟病引發牙疼。

全科醫生:最理想的“健康管家”

上面這個故事生動地詮釋了全科醫生的價值。

在我國,全科醫生常常被認為是“低端醫生”,什麼病也治不了,只會聊天開藥。

其實,真正的全科醫生是“通才”,他們把人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堆分割的“零件”。當病人同時有多種疾病或症狀時,他們很快能分清輕重緩急,找到癥結所在。

如果沒有這樣的“守門人”,患者往往有病亂投醫,或憑感覺掛號,或聽名氣掛號。本該一次完成的診療,變成了多次掛號、重複診療,既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也加劇了看病難看病貴。

同時,全科醫生關注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能提供連續性、綜合性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是最理想的“健康管家”。

人民日报:全科医生不是“低端医生”!

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缺一不可

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是醫療服務的“兩條腿”,二者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全科醫生既是看病的“始發站”,也是“樞紐站”。對於絕大多數常見病、多發病,全科醫生可以及時診治;而對於無法處理的疑難重症,全科醫生會介紹給最合適的專科醫生,從而實現醫患的精確匹配。

在這樣的運行機制下,全科醫生和專科醫生都能集中精力做最擅長的事,從而實現醫療資源的最優配置,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

目前,我國全科醫生還是一條“短腿”,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僅有20.9萬人,離2030年70萬人的目標還有不小距離。

我國全科醫生佔醫生總數的6.6%,而發達國家一般為30%以上,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則達到50%左右。

因此,加快培養大批合格的全科醫生,是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的關鍵點。

人民日报:全科医生不是“低端医生”!

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

人民日报:全科医生不是“低端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