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總統做的曹錕為何敢於拒絕日本人?

戀情聖子

北洋政府總統是民國曆史上有名的賄選總統,也是直係軍閥的首腦。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曹錕手下大將馮玉祥突然倒戈,回師北京將曹錕囚禁。1927年2月,曹錕來到天津租界,開始了寓公生涯。

抗戰爆發後,日本在武力進攻中國的同時,還收買了一批漢奸走狗,成立傀儡偽政府,其中一些失意軍閥和北洋政客紛紛出山擔任偽職。南京陷落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平成立,下轄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四個省公署和北平、天津兩個市政府,偽行政委員會委員長由北洋政客王克敏擔任;1938年3月,日本人又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北洋遺老梁鴻志任行政院長,下轄蘇、浙、皖三個省政府和南京、上海兩個市政府。

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以西南為大後方,展開長期抗戰。為了與國民政府抗衡,日本人決定將南北兩個偽政府合併,成立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而王克敏和梁鴻志兩人在北洋時期不過是總長級人物,並且名聲也不好,他們急需一箇中國一流政治家出臺支撐門面,這樣才能與蔣介石一爭高低。在這個背景下,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曾任北京政府總統的曹錕,日本人認為曹氏靜極思動,應該不會拒絕。

勸降曹錕的任務由日本大特務土肥原負責,他首先派出幾個日本人出面,但遭曹錕拒絕;隨後又派原江蘇督軍、曹錕舊部齊燮元出馬,也未成功;最後直系大將、偽河北省長、原交通總長高凌霨登門拜訪,曹錕勃然大怒,將高趕了出去。曹錕事後對家人說,“我就是每天喝粥,也不會出去為日本人幹事!”土肥原見曹錕非常堅決,也就放棄了拉他下水的企圖。

曹錕之所以嚴詞拒絕日本人的勸降,一是有民族大義,不齒落水當漢奸;二是當年曹錕當權時,便是親英美派,對日本極為反感。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佔領了中國東北和華北大部,老百姓飽受亡國之苦,曹錕對此也是憤懣不已。在民族大義這一點上,北洋大佬還是比較一致的,曹錕的老部下、直係軍閥另一位首腦人物吳佩孚與曹錕一樣,也是拒絕了日本人的拉攏。

曹錕對中國軍隊抗戰的消息非常關注,他視力不好,便讓女兒曹士英給他讀報。當他聽說臺兒莊大捷的消息後,高興得從躺椅上一躍而起,大聲說:“我就不信幹不過小日本!”

1938年5月16日,曹錕因感冒引發肺炎,在天津不幸去世,享年77歲。去世前,他對女兒說:“臺兒莊大捷後,希望國軍能乘勢恢復失土,餘雖不得見,亦可瞑目矣。”國民政府有感於曹錕的忠貞不屈,專門頒佈命令褒揚,並且追贈其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

曹氏雖有賄選醜聞,但其晚節卻值得後世敬仰。


民國年間那些事

首先,花錢買總統與拒絕日本人之間沒有直接關聯。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在日本人手下曹錕或許能得到失去已久的權利。

曹錕賄選可以算得上是他一生的一個汙點。但是單純的看這一件事,置身於當時的歷史情景中也不是很糟。畢竟,曹錕身邊的吳景濂,邊守靖都是常年與議會打交道的,他們甚至這其中的操作。而且,賄選這不只是中華民國才有的,近代英國,美國在不同年代裡也有過賄選事件。再者,當時張作霖因第一次直奉戰爭的失敗而退回關外,他在抵制曹錕賄選的過程當中,用的方法和曹錕一樣,議員誰不投曹錕或者誰不參加曹錕的議會,那麼他就能在張作霖那裡領錢。因此,賄選在當時是普遍存在的。這事兒的確和道德有關係,但沒有太大的關係。

另外,曹錕畢竟是舊軍人,他的傳統觀念很重。他可以為了光宗耀祖而賄選總統,自然也深知國家大義。不為日本人做事,這是北洋最高圈子裡的傳統。自袁世凱以來,直皖奉的最高首領都沒有為日本人做事。當然,親日與媚日需要分開看待。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圈子的文化。曹錕為首的後直系,在一次直奉戰爭之後便一分為三。曹錕保派,吳佩孚洛派,曹銳,邊守靖津派。這三派的領袖除曹銳吞鴉片自殺之外,都活到了1937年,他們都選擇了拒絕日本人這不得不說這個圈子還是有其做事的底線的。這一點,是需要我們給予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