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川芎,是都江堰市石羊鎮獲國家地理先發性標誌保護地。它的藥用價值極高,在中醫藥方劑中很有地位,無論從趺打損傷,還是心腦血管,男女養生方面均有一席之地,換句內行話說,它的藥效對其心血管系統有強心、抗心肌缺血能擴張冠脈,增加冠脈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對心肌缺血缺氧有保護,對頭痛有特效。然而,很多人卻忘了川芎是從石羊鎮境內禪宗寺院馬祖寺僧人“禪養”而傳承下來的富民產物,成為道德教化的農耕課程。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那麼,何為川芎,它的種植傳承從何而來!

據《青城山志》、《中醫藥網》等記載神話傳說: 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帶著徒弟雲遊到四川青城山採集藥材。一日,師徒二人便在混無頂青松林內歇腳。忽見林中山洞邊一隻大雌鶴,正帶著幾隻小鶴嬉戲。藥王正看得出神,猛然,聽見幾只小鶴驚叫,只見那隻大雌鶴頭頸低垂,雙腳顫抖,不斷地哀鳴。藥王當即明白,這隻雌鶴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藥王師徒又到青松林,在離鶴巢不遠處,聞到巢內病鶴的呻吟聲清晰可辨。又隔日,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鶴巢裡已聽不到病鶴的呻吟聲。抬頭仰望,只見幾隻白鶴在空中盤旋,從嘴裡掉下一朵小白花,還有幾片葉子,很像紅蘿蔔的葉子。藥王讓徒弟撿起來保存好。

不幾天,雌鶴竟已完全康復,並率眾小鶴嬉戲如常了。藥王觀察到,白鶴愛去混無頂峭壁的古洞,那兒長著一片綠茵,花、葉都與往日白鶴嘴裡掉下來的一樣。藥王本能地聯想到,雌鶴的病癒與這種藥有關。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經過實驗,藥王發現這種植物有活血通經、祛風止痛的作用,便讓徒弟攜此藥下山,用它去為病人對症治病,果然靈驗。藥王興奮地隨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鶴過往處,良藥降蒼穹。這藥就叫川芎吧!”“川芎”也許由此而得名。

與藥王孫思邈同一時代的佛祖馬道一,時值正倡導農禪並重,“觸類是道,任心為修”的寺院新傳教。就在離青城山不遠處有座著名的佛家寺院叫馬祖寺,為川西四大叢林古寺之一。

據說馬祖寺用於農禪並修的農耕約有百畝,其中就有川芎農禪一課尤為受寵。公元814年,即唐憲宗元 和9年世稱“百丈清規”建立了禪院組織法後,馬祖寺把野生“仙草”川芎引入寺院並按禪修要素髮明“禪養技法”作為必修課傳教弟子。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百丈開創的“禪苑清規”不久即行於全國,“天下禪宗,如風偃草。”這不僅標誌著禪宗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也促進了禪宗農業發展到一個新的里程碑。

難道繁雜的種植農藝流程與修心養道有異工同曲的默契! 我們不妨體驗一下:

相傳多年民間有一句認證川芎好壞的口頭禪叫“馬祖寺的川芎是菊花心(蓮花座)為正統”。就這麼一句話,時空已穿越到了唐朝馬祖寺的景向。現在繼承下來的川芎種植農藝雖然科學簡要,但富有禪意的基本種法也有漸修漸悟的過程。在農禪中讓人放下浮躁心理、專心致志、靜心培植友善,從農耕中領悟禪修。從每一細節扶苗助長到收成交易,育出口碑:“馬祖寺的川芎”是“菊花心”(蓮花座)為正宗。至今,石羊百姓相繼傳承種植要法,使“菊花心”區於其它地方川芎藥質價值。2006年已成為國家地理標誌性保護地。

川芎的種子(苓子)都必須從山上經過換種方式後才能下山移植,這一舉措似乎一個人要入道修行,應到山隱寺廟裡拜師領教方能成器一般,放下雜念,確保提純復壯,方能下山禪煉修心之行。

播苓種時間是水稻收割初期,正好驕陽似火的7月間,很毒的太陽無情的曝曬,而苓種還必須在烈日下一個一個安在土壤裡。每排8個苓種,兩個封口。還必須蹲下身來認真跪退,“原來退步是向前”充滿禪意。這似乎在祭拜八祖禪師,兩個封口為上香之意。這樣的場面往往是男人端著筲箕,赤著上體,頭上拴著汗草,其目的是擋住汗水不流進眼裡。可見

“以身為爐,以心為香”的大熔鍊裡漸修漸悟。沒有吃苦耐勞,沒有信念的人是不敢下地種川芎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這一播種猶如佛門弟子練功誦經。

川芎的日常管理中有除草、給肥、查漏補株,猶如禪學悟道,清除雜念。

在臘月間將“起撫芎子”上山種植以備下年苓種,這一舉措似上山問道,淨化歷煉真經一樣來回昇華。所謂芎,也稱穹,而穹的古釋是天之象也,即是一塊形象別真的佛頭,苓珠子就是佛珠。

川芎成熟收穫季節,又是第二年的農忙季,心神不定的人是無法安於在田裡“起”川芎的。一個“起”字道出了尊崇禪修川芎的另一喻意,為啥把種川芎說成是“養”川芎?始終植根於栽的川芎農禪全過程。然而,離開馬祖寺這一帶也就不這麼叫法了。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雖然川芎收起回家,但要炕幹需要技術的,白黑連夜守炕床,炕到一定火候還要用茲竹兜兜“闖”乾淨。才算大功告成上市交易。不言而喻要經得起誘惑和考驗才能修出正果。修煉如何,可見川芎的大小、色澤與品質是否有菊花心。過去種植老者常常感嘆到,栽川芎這玩兒,有“功夫”之說。

馬祖寺弟子按百丈懷海要求把川芎立為與修行融合之後,視為“農禪養心”修持之理,並將道訓勞動制度規範化,立為叢林僧團清規,為復興禪宗文化中的農禪文化開闢了道路。現在種植的村民中還可追溯到前數輩人,很多村民以川芎為榮“貴賤不分”的堅守酷愛程度比比皆是。

馬祖寺讓弟子體驗農耕禪修。尤其率先將青城山野生川芎引種培育,實在是善舉而富足一方百姓。

如果說藥王孫思邈發現了川芎的藥用價值,那麼,馬祖道一則用禪意發明了種植川芎。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清代著名教育家,方誌專家、灌縣縣令王夢庚曾寫下詩歌記錄清代中期馬祖寺之盛況:“十里鐘聲隔樹聞,叢林蓊鬱綠雲生。沿堤香氣芎苗接,入座潮音松蓋分……”由此斷論,川芎真正是從馬祖寺走出社會的,讓百姓從農耕中去體悟禪修,成為道德教化的大課堂。後來,為了祭拜馬祖“上九朝馬祖寺”會期(每年正月初九),成為歷史沿革的民俗節慶活動。

由此,川芎充滿道、佛倆家精髓。孫思邈為道家養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馬祖道一為佛家修心: “以身為爐,以心為香”而因果有律。

從川芎起源到今天發展的歷程來看,細想起來讓我們感受到道家與佛家有發現與傳播了川芎的價值,也是馬祖道一的“農禪並重”的實踐賦予了川芎神奇禪光傳承下來,這一農禪理念,不但成為中國古代佛教禪宗寺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禪宗僧侶融禪於農、以農悟道的生活習慣和修行方式,也是所必修的一個“覺悟”法門。同時,也給石羊當地百姓帶來了川芎經濟的歷史沿革而富民產業。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禪師僧人的川芎農藝種植技法,傳承和發揚到了今日,都江堰石羊鎮既是著名的“馬祖寺菊花心川芎”國家地理標誌原產地,又是四川著名文史名人馬祖道一在佛教史上開創“農禪並重”為川芎佈施發祥之地。來都江堰觀光休閒旅遊的客人是否持有禪意去體驗川芎之旅呢 !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主 辦:都江堰市石羊鎮人民政府黨政辦公室

主 編:周 幫

編 輯:胥 勇

本期供稿:趙志偉

禪養川芎-鄉土石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