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杀死了于谦,却被称为是最善良的皇帝

朱祁镇,即明英宗,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具有两个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他怎么就成为了明朝两任皇帝呢?原来,历史上的明宪宗曾经两次被人囚禁。

第一次囚禁,发生在正统十四年。此时的朱祁镇,由于原先掌政的其祖母和三杨老臣相继离世,已经亲政的明英宗正值二十多岁,难免年轻气盛。当时,蒙古的瓦刺时不时的派兵骚扰中原,做为皇帝的朱祁镇难免对瓦刺放肆的侵略行为心生不满。为了有效打击瓦刺,毫无任何带兵经验的朱祁镇竟然想仿效其父来了一个御驾亲征,想借此展露拳脚,树立威信,扬立国威。

朱祁镇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杀死了于谦,却被称为是最善良的皇帝

尽管当时大臣们都反对,但是获得朱祁镇崇信的宦官王振为了阿谀奉承,就继续怂恿皇帝出征,朱祁镇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朱祁镇就动了撤军的想法,宦官王振却建议绕道蔚州再班师回朝,因为王振老家就是蔚州,他想带着皇帝在父老面前溜一圈,以便显示自己“衣锦还乡,”然而正是这样的愚蠢建议导致了明军的悲剧,宛如无头苍蝇一般的二十多万明军,就这样在土木堡成为了瓦刺虎狼之师的枕边肉,他们利用骑兵优势,围困住了臃肿的明朝军队,继而切断了水源,直接导致明军军心涣散,朱祁镇组织了几次突围也均以失败而告终。数日后,瓦刺发动了总攻,明朝精锐几乎损失殆尽,跟随亲征的文武大臣,大多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瓦刺士兵逮个正着,做了俘虏,历史上称“土木堡之变”。

就这样,朱祁镇做了瓦刺的俘虏皇帝。当然,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由于太子朱见深年幼,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在群臣的拥力下便做了皇帝,史称明代宗,年号景泰。

朱祁镇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杀死了于谦,却被称为是最善良的皇帝

瓦刺俘虏了朱祁镇以后,为了对明朝进行要挟,讨要金银财宝,瓦刺便没有杀了他。可事与愿违,瓦刺并没有从这个俘虏皇帝身上得到一丁点好处。在明朝几乎灭亡的边缘,以于谦为首的肱骨之臣呕心沥血,在经历了北京保卫战之后,挽救了大明王朝,瓦刺大军数次被明军打败,甚至是退到了大漠。

瓦刺一看实在是打不过明朝军队,只好派人来和明朝求和。就这样,瓦刺命人放了朱祁镇回京。当然,看到老皇帝失而复得,有一人难免不高兴,那就是新君朱祁钰。此时,朱祁钰的帝位在于谦等大臣的辅佐下,也算是政权巩固。即不愿退位,也不愿交出政权的朱祁镇便发一道懿旨,尊封原来的皇帝朱祁镇为太上皇。

朱祁镇虽然被尊封为“太上皇”,但是实际上他整个人和家眷都被其弟朱祁钰软禁在宫中,限制了自由,朱祁镇本以为自己虎口逃生,转危为安,本想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谁想到自己接下来不久又再次沦为囚徒。这真是应了一句古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朱祁镇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杀死了于谦,却被称为是最善良的皇帝

就这样,朱祁镇第二次被其弟朱祁钰囚禁,前后长达七年之久。直到景泰七年,由于当时朝廷这两年经历了旧太子朱见深被废,新太子朱见济夭折之事。过了不久,又恰逢朱祁钰病重,由于没有储君,导致时局不稳,人心惶惶,因此,老皇帝原来的旧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发动了兵变,几经周折,终于把囚禁七年的老皇帝朱祁镇营救了出来,然而石亨,徐有贞却居功自傲,杀死了于谦,导致了天下民愤,这成为明英宗最大的黑点。

在经历了漠北的心酸和兄弟相残之后的明英宗,开始勤于政务,性格也大为改变,在去世前,废除了自朱元璋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大起大落的朱祁镇也许并不优秀,一生坎坷却又幸运相伴,成为明朝历史上,颇具色彩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