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之后,金国看清了宋朝腐败的真面目,为靖康之难埋下了祸根

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以来,外部便面临着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在宋的北方,强大的辽国一直在虎视眈眈,宋辽两国进行了多次战争。直到1004年,宋真宗下令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约定两国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从此两国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时间。

后来,在辽国的东北方向,女真族势力崛起,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反抗辽国的统治,后来建立金国,而辽国的实力是每况愈下。这时,宋朝君臣上下认为辽国现在已经不堪一击,亡国在即,他们想夺回曾经失去的燕云十六州。于是,1118年,宋徽宗决定派武义大夫马政为使者与金国谈判,后宋金订立“海上之盟”,约定宋军攻取辽国的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南),金军攻取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和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宋答应在灭辽之后,将檀渊之盟每年给辽的岁币转赠给金,而金答应将燕云十六州奉还给宋。

此战之后,金国看清了宋朝腐败的真面目,为靖康之难埋下了祸根

后来金军顺利拿下了辽上京、辽中京及辽南京,辽天祚帝耶律延禧逃入夹山,耶律淳被拥立为皇帝,建立北辽政权。当时的宋朝太师童贯刚刚平定了国内方腊的叛乱,他认为只要率军北伐,辽国一定会丢盔弃甲。于是,宋徽宗令童贯率领20万大军伐辽。童贯作为统帅自身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率领的是王者之师,是顺天意而为,辽国一定会望风而降。难以置信的是,他幻想和平夺取辽地,居然荒唐地下令进军时不得主动对辽军进行作战,不得侵扰地方。宋军官兵迫于童贯的命令,面对辽军的攻击不敢反击,不仅不战而还,而且一败再败,损失惨重。宋徽宗闻讯,立即令大军撤军回朝,童贯把作战失利的罪责推脱到部下种师道等军官的头上。

此战之后,金国看清了宋朝腐败的真面目,为靖康之难埋下了祸根

没过多久,童贯派刘延庆和郭药师率领十万大军伐辽,二人商定郭药师率领六千奇兵偷袭燕京,刘延庆派其子刘光世接应。后来郭药师攻破燕京后,没想到城外的大批辽军回援,双方展开血战,而刘光世根本没有率军前来接应,导致郭药师大败。辽将萧斡扬言要一举全歼宋军,已经吓破胆的刘延庆看见辽军便下令自焚大营,向南逃跑,宋军一溃千里,粮草物资损失殆尽。

面对即将亡国的辽国,宋军两次北伐居然都惨败而归。金国指责宋军未能依约攻克辽南京,因此拒绝归还燕云十六州。于是双方进行交涉,最后宋答应赠送二十万两银、三十万匹绢给金,并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这样金才将燕云其中的六州和燕京交还给宋。而且,在交还给宋之前,金军已将城内洗劫一空,留给宋朝的只是一座座空城。同时,金国意识到宋国只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内部已是腐败不堪,于是下定决心今后要吞并宋国。而昏庸的宋徽宗居然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完成了祖先未完成的大业,并封赏了童贯等一些奸臣。他没有想到,若干年后,大祸即将临头,等待他和他的宋王朝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难。

此战之后,金国看清了宋朝腐败的真面目,为靖康之难埋下了祸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