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斷一臂,希特勒為何要除掉二戰中赫赫有名的隆美爾?

陳琦

因為隆美爾參與政變。

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曾發生一起秘密謀殺案。這起秘密謀殺案,是由德國抵抗組織主導的刺殺納粹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與後續政變行動。目的是推翻以納粹黨為首的德國政府、進而和西方的同盟國達成和平協議。

在抵抗組織成員進行秘密謀殺案的準備工作中,他們成功的說服了有沙漠之狐之稱的陸軍元帥埃爾溫·隆美爾(隆美爾在當時的德國具有很高的聲望)加入行動的行列。隆美尓的加入,使他成為第一位支持抵抗組織行動的現役元帥。但是隆美爾本身並不支持對希特勒展開暗殺行動,認為這樣做將造成因希特勒身亡,德國而戰敗的情勢,並且反而會讓他人趁機將希特勒塑造成一名烈士。隆美爾的意見是,策畫將希特勒逮捕並且送至軍事法庭公開審理。這一想法與絕大多數支持反抗行動的軍官一樣。

被炸燬的戰地指揮部(狼穴)

1944年7月20日,抵抗組織成員在位於德國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的戰地指揮部(狼穴)引爆一個公事包炸彈,企圖藉此炸死希特勒,但爆炸後只讓希特勒受到輕傷。秘密謀殺案失敗。

秘密謀殺案失敗後,納粹黨政府下令逮捕所有反抗份子。沒多久,隆美爾參與陰謀的事情逐漸明朗化。隆美爾的名字第一次被提到是在巴黎的史圖爾普納格在政變失敗後自殺未成、在被抓獲期間因為酷刑過於痛苦而胡言亂語地多次大喊隆美爾的名字。同時,他的副官凱薩·馮·霍法克爾也在蓋世太保酷刑之下提到隆美爾積極參與政變。此外,市民反抗領導卡爾·格瑞里爾曾寫的幾封信與文件中提到隆美爾是潛在的政變支持者,並在政變成功後可作為新政府的軍事領導人。納粹官員也報告,隆美爾人在巴黎時曾多次批評納粹的罪行與不是。這時希特勒已決定將隆美爾除掉。

北非戰場上的隆美爾

不久,德國召開了軍事榮譽法庭來決定軍方政變者的命運,法院決定將隆美爾視為軍方的恥辱踢出軍隊,並送交羅蘭德·弗萊斯勒的人民法院,然而希特勒深知,若將戰功卓著的隆美爾貶為叛徒,將大大損傷德軍的士氣。因此,他決定給隆美爾一個選擇自殺的機會。

後來,希特勒派遣兩位使者(威廉·柏根多夫和恩斯特·麥塞爾將軍)前往隆美爾家,柏根多夫告訴隆美爾法院的判決,並表示元首一直很重視隆美爾,他的背叛令他非常痛心,但還是決定給他選擇,是要被逮捕至人民法院,還是私下安靜地自殺?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隆美爾的幕僚人員將會被逮捕,家人甚至將被牽連,之後隆美爾確定有罪時將會被處死。如果是後者,隆美爾的家人將會得到政府保障的一筆養老金,隆美爾還會享有戰爭英雄逝世的國葬榮譽,柏根多夫因此帶來了一個服用三秒後即會死亡的氰化物膠囊。經過幾分鐘的考慮後,隆美爾選擇自殺。

隆美爾的葬禮

接著,隆美爾帶著他的元帥杖,坐上了柏根多夫的歐寶車,並由黨衛隊軍士長海因裡希·杜斯駕駛離開村子,杜斯和麥塞爾下車離開隆美爾乘坐的車子。五分鐘後,柏根多夫叫兩人回到車上,這時杜斯發現隆美爾服下氰化物膠囊已死亡。


鼎盛軍事

隆美爾外號“帝國之鷹”、“沙漠之狐”,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稱之為二戰德國三大名將,曾經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他後來被迫服毒自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希特勒的猜忌。

希特勒作為一名獨裁者,有著極強的權力慾。自從德軍進攻蘇聯失敗後,希特勒從骨子裡不信任德國國防軍。而德國國防軍一直掌握在容克貴族手中,他們對於希特勒只是表現得服從,但談不上忠誠。二戰後期,德國敗局已定的形勢下,出現了多次針對希特勒的暗殺事件,其背後指使者都跟德國國防軍脫不了干係。

在戰爭中,尤其到了後期,國防軍的作戰意志相比黨衛軍差了不是一點。特別是在西線戰場,國防軍的抵抗意志很弱。隆美爾在1943年就負責大西洋壁壘的防務工作,1944年6月,盟軍攻入法國之後,隆美爾決定“放開西線”,儘早結束戰爭。以隆美爾當時的威望,他是有可能做到的。不幸的是,他在視察前線時被盟軍飛機炸成了重傷。放開西線,勸說希特勒下臺的計劃沒有得到實施。但是他這個做法威脅到了獨裁者的權力地位,很顯然是不能被希特勒所容忍的。

隨著德國在東線戰爭一敗再敗,躲在狼穴的希特勒已經變得專橫而神經質,他對任何企圖挑釁他的權力地位的人都不會輕易放過。

二、隆美爾的矛盾性格

隆美爾是個非常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對希特勒的命令堅決服從,另一方面又在內心質疑希特勒。北非戰役期間,隆美爾就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德國是不可能勝利的。在阿拉曼戰役中,隆美爾公然違抗希特勒的命令,將德軍撤離,並且一退就是上千公里。

1943年,隆美爾出任西線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大西洋壁壘防務。他明知德國根本守不住,但依然以極大的熱情去執行任務。

他一面反抗希特勒,一面又非常享受希特勒給他的榮譽和聲望。當試圖刺殺希特勒的軍官們找到他時,儘管他認為“死希特勒可能比活希特勒更加危險”,但是他並沒有反對刺殺計劃。他明確表示不參與刺殺,但是卻又讓刺殺者在名單上加上他一個。

很多資料表明,隆美爾忠誠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因此當希特勒有利於第三帝國時,隆美爾就會服從,而希特勒一旦危害到第三帝國,隆美爾就會明確抗拒。

(隆美爾的國葬)

不管怎麼說,這種矛盾的性格導致隆美爾跟希特勒的矛盾,希特勒是絕不會放過他的。另外隆美爾雖然聲望極高,但是對於希特勒來說,談不上自斷臂膀。畢竟德國將星雲集,能征善戰的將領比比皆是。


竹林孤琴

我個人感覺希特勒要殺掉隆美爾,主要原因有兩點。

1,參與謀殺希特勒,這起暗殺事件被粉碎後,希特勒對參與的人都大開殺戒,當然,隆美爾也在內。

2.,沒有戰略眼光。當初希特勒派隆美爾去北非,只是想讓隆美爾牽扯住北非的戰場,緩解歐洲戰場上的正面壓力,但隆美爾到達北非之後,卻一路窮追猛打,一路向縱深推進,使希特勒不得不把有限的軍事補給提供給隆美爾一部分,導致歐洲戰場上的後勤補給匱乏,影響了戰局發展,可見,雖然隆美爾被號稱是沙漠之狐,在北非戰場上節節勝利,但他的眼光僅限於看到了北非戰場,沒有看到戰爭的全局,它僅僅是一個戰術家,而不是戰略家,所以他被稱作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後來盟軍的蒙哥馬利來到了北非,把他打得大敗,這也讓希特勒大為惱火,隆美爾被殺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驕然

在素有普魯士貴族軍事傳統的德國,隆美爾其實是一個草根,同樣,在一戰後混亂的德國政壇,希特勒也是一個從底層爬起來的草根。草根和草根本來是惺惺相惜的,而背叛這種好感和信任的代價也是極大的。

平凡少年

一戰時期的青年軍官隆美爾

1891年11月15日星期日中午,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出生於德意志帝國巴登-符騰堡邦的海登海姆,他的爺爺,父親都是數學老師,外公是巴登-符騰堡邦地方行政首長卡爾·馮·盧茲。這樣的出生,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和軍隊沒有多大聯繫。因此在一堆名字裡有“馮”的軍人世家出生的將軍面前,隆美爾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1910年7月19日,隆美爾參軍,加入了駐韋因加爾滕的符騰堡皇家陸軍“威廉一世皇帝”第6步兵連,成為下級軍官候補生(Fahnenjunker),做了半年勤務兵以後,於1911年3月進入了普魯士王國但澤皇家軍官學校。1912年1月27日,隆美爾獲得少尉軍銜,並回到了第124步兵團,主管新兵的訓練工作。1914年3月,被調往駐烏爾姆、與第124步兵團一樣同屬第27步兵師的符騰堡皇家陸軍第3野戰炮兵團),但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又轉回第124步兵團,擔任第2營第7連內的一個排長。

一戰爆發,隆美爾所屬的第124步兵團隸屬威廉·馮·普魯士指揮的第5集團軍第13軍第27師,1914年8月22日,隆美爾首次實戰,在波雷村裡與法軍對壘,卻因為胃疼昏厥。最初實戰的隆美爾常常因為胃疼,體力不支,打盹等原因,無法取得良好表現。1917年10月26日,在被調入符騰堡山地營,和意大利人的作戰中,隆美爾率領500人的部隊,僅以5人陣亡、20人負傷的代價將9,000名意大利士兵俘虜,並且在後續的追擊戰中表現出色,擴大戰果,由此獲得了藍色馬克思勳章。不久後,一戰結束了,德國戰敗,雖然在大裁軍中,隆美爾被留下,成為軍校教官,但是像他這樣的軍人一抓一大把。如果沒有希特勒,可能也就是平平庸庸到退休了。

時來運轉

第一次見到希特勒時候的隆美爾,左一。

1933年1月30日,德國納粹黨黨魁阿道夫·希特勒被總統保羅·馮·興登堡任命為總理,童年10月10日,隆美爾晉升少校,轉調駐戈斯拉爾的第17步兵團擔任第3營營長。1934年9月30日,希特勒訪問戈斯拉爾,隆美爾的部隊擔任了儀仗隊,這是他首次和希特勒見面。隆美爾非常堅持原則,在閱兵時就警衛問題和黨衛隊發生過爭執,這給希特勒留下了最初印象。1936年9月,隆美爾擔任紐倫堡黨大會的護衛部隊指揮官。大會上,希特勒要求——“在我之後最多隻能有六輛車跟著”,因此隆美爾嚴格執行軍令,派坦克裝甲車擋住道路。希特勒知道這件事以後,開始關注這個普通的軍官。而次年,隆美爾結合自己在軍校擔任教官期間的經驗和理論研究,出版了《士兵突擊》,當時相當暢銷,共賣出50萬本,而由於書中的一些理論和理念,符合閃擊戰思想,由此,被希特勒器重。

後來,在軍旅中的隆美爾一直被德國陸軍老牌貴族所鄙視。只有一個人器重他,那就是希特勒。隆美爾在寫給妻子寫的信中這樣說:

“聽說我快速的晉升是因為元首在幫我說話,你也知道我對此有多麼高興,我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行動能獲得元首的肯定。”

1939年8月25日,隆美爾被任命為元首大本營管理部部長,擔任平時希特勒的貼身護衛。童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隆美爾非常欣喜,覺得自己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希望能指揮裝甲師,因為裝甲師是當時最具有戰鬥力的不對,但是陸軍人事部長反對步兵出身的隆美爾指揮裝甲部隊,最後,隆美爾去求見希特勒,經希特勒特許,如願以償。1940年2月15日,被任命為新組建的第7裝甲師師長。他沒有辜負希特勒的信任,戰爭中,近乎瘋狂地衝在最前面,被德軍內部稱為“全德軍中位在最西邊的師。”,快速穿插,多次突襲,甚至無視命令一路向前,俘虜敵軍97,000人,繳獲坦克與裝甲車458輛、各式火炮277門、反坦克炮64門、卡車4,000至5,000輛、轎車1,500至2,000輛、牽引式車輛1,500至2,000輛、巴士300至400輛和摩托車300至400輛,擊落敵機52架,繳獲12架。造成己方628名士兵陣亡、296名失蹤和42輛坦克損失,比其它師損失要大三倍左右。

攻佔法國後,閱兵式上的少將隆美爾

對於他的戰國,德軍軍方戲稱:“隆美爾是希特勒從小培養的將軍”,陸軍參謀長弗朗茲·哈爾德大將評價:“不聽命令,腦子發瘋。”, 直屬上司赫爾曼·霍特評價:“若隆美爾要作為軍長,必須累積更多經驗和出色的判斷力。” 這些評價多是負面的,只有納粹人士欣賞他的勇武和激進,更重要的是,對希特勒的命令執行的堅決果斷。

戰神之路

非洲兵團司令隆美爾

1941年2月,隆美爾被任命為非洲軍軍長,依舊是猛攻性格,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在加查拉戰役中大獲全勝,繳獲盟軍半數以上物資,塑造了沙漠之狐的神話。希特勒大為感動,將其擢升為元帥,隆美爾是德軍中極其少有的,在3年內從少將升為元帥的高級將領,幾乎是坐著火箭上升的。要是沒有希特勒的器重和提拔,他是不可能獲得這麼多機會,取得這麼多戰果的。

面對各種老牌軍人的鄙視,希特勒也需要一個自己的愛將,因此他不惜餘力,動用全國所有的媒體資源,竭力渲染隆美爾的戰國,宣傳他的能力,要將他打造成納粹的戰神。

然而,希特勒本來就在北非不打算大幹一場,隆美爾過度的軍需消耗並不符合德國對蘇,對英的戰略計劃,因此,當他在非洲打造了自己的神話以後,補給就跟不上了,很快就被反撲,隆美爾也被調回西線加固大西洋壁壘。他和希特勒的情感上的裂痕,大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產生了。作為一個倍受希特勒恩寵的職業軍人,他一方面不贊同希特勒不科學的兩線作戰政策,知道這樣不可能取勝,另一方面,又不敢忤逆希特勒。

冒險選擇

國葬,隆美爾的靈柩被蓋上國旗,用炮車拉走

1944年,納粹德國經過希特勒的一大通折騰,大勢已去,檣櫓之末。雖然倍受希特勒恩寵,但是作為職業軍人,隆美爾面對帝國和人民承受的災難,也是痛心疾首,無能為力,這個時候,他的好友,卡爾·史多林、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和卡爾-海因利希·馮·史圖爾普納格決定組織起來,策劃刺殺希特勒,他們拉攏隆美爾加入反抗陣營。

大家需要德國最具威望的英雄,而本來最具威望的並不是隆美爾,是埃爾溫·馮·維茨萊本將軍,然後1942年以後他被轉入後備役,現役軍人中,威望最高,名氣最大,如果一旦倒戈,對希特勒的面子傷害最大的,只有隆美爾。

面對朋友的動員,隆美爾選擇了為國家,而不是為元首。他同意“拯救德國”,但是,不贊成“刺殺希特勒”,但是不是因為感性原因,而是因為理性考量,他的兒子回憶,父親認為:“這樣將會引發內戰,將造就一個烈士,並使得戰爭顯得是因為希特勒被謀刺而導致德軍的失敗。”(凱特爾回憶錄)而且隆美爾甚至還做出過開放西線,讓英美盟軍順利進入德國的策劃。

刺殺希特勒行動失敗後,各種證據指向隆美爾參與了行動,任何人都可以背叛希特勒,然而當希特勒知道隆美爾的背叛的時候,不淡定了。

職業軍人古德里安和倫德施泰特,一向就不爽隆美爾,將其視為軍方的“恥辱”,希望先開除他的軍籍,再審判,而希特勒處於士氣和麵子考慮,最終安排隆美爾自殺,給了他一個看上去體面的結局。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優秀的軍人是政治家的鷹犬,隆美爾命運的輝煌源於戰爭帶來的機會,而這個將星的隕落,也逃不了時局的急轉直下。嚴格的說,是惡魔給了一個認真努力的人登上將帥神壇的機會,他在這個位置上突然覺醒,打算放下屠刀,而為此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多少人至今羨慕和佩服隆美爾的原因吧,作為一個將領,他對元首盡到了自己的本分,而作為一個德國人,他為他的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而隆美爾在他生命最燦爛的時刻,像煙花一樣綻放,雖未馬革裹屍,也是得償所願。


HannibalLecter

因為希特勒已經神經質了。雖然有些東西確實現在沒法考證了,但是必須說的是,隆美爾雖然瞭解對希特勒的刺殺計劃,但是外界是無法調查到的。當時刺殺希特勒的組織人,

法爾肯豪森(1878-1966),這人就僅僅是在一次德國軍官聚會上試探過隆美爾。他引用了孔子的話:“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個話是德語再翻譯過來的)這話是當著隆美爾的面說的,隆美爾假裝沒聽見。所以實際上後來刺殺希特勒的反抗組織就根本沒有打算拉攏他。

-出處是法爾肯豪森的書。

在嘈雜的德國軍官聚會上,這麼細節的東西根本不可能調查的到。所以希特勒根本不可能確定隆美爾是否會造反。

至於希特勒為什麼要賜死隆美爾,後面再說。

隆美爾因為出身和希特勒特別相似,所以和希特勒的關係非常好。好到什麼程度?隆美爾可以說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一位將領。

為什麼這麼說?希特勒是一個出身基層的人。而德國曆史上有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普魯士軍官團,可以理解為德國的高級軍官階級。比如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很多德國高級軍官都是這種軍人世家出來的。希特勒因為自己出身的原因,對這些人是有一定隔閡的,但是隆美爾不同。

隆美爾相對來說也是一個出身基層的軍官,他能夠平步青雲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希特勒對其的賞識。但是要知道一點,就是隆美爾實際上是被神化了。

關於隆美爾的死,他兒子的說法是:“隆美爾是不滿希特勒的,但是隆美爾拒絕參與對希特勒的刺殺行動,而因為知情不報而被希特勒追究責任,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選擇服毒自殺。”

雖然說,隆美爾的兒子顯然因為其特殊的位置,知道的東西不會少。但是他說的話其實很多地方有為隆美爾洗白的嫌疑。

隆美爾在獲得希特勒的賞識之前,他還只是一個下級軍官。沒有希特勒的扶持,隆美爾根本不可能坐上那個位置。而且,隆美爾本人是一個親納粹的人。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曾這樣評價隆美爾:“隆美爾的形象完全符合一個納粹主義者的形象。”

希特勒對隆美爾有多賞識呢?我舉個例子:希特勒在宣傳軍隊方面,一直有很嚴格的把控,為了防止某位軍官因為納粹黨的宣傳而獲得過高的社會聲望,希特勒特別反對宣傳國防軍的高級將領,因為這樣很容易造出軍隊中的第二個太陽,和希特勒交相爭輝。所以二戰德國的各種軍事宣傳形象,都是宣傳的坦克兵,潛艇艇長,飛行員啥的。唯一能夠被納粹德國宣傳部拿來宣傳的高級將領,就只有一個隆美爾了。由此可見隆美爾和希特勒的關係是真的很不一般。

希特勒真正開始對隆美爾產生懷疑,是因為,刺殺希特勒的當天,隆美爾處於失聯的狀態,並且之前和克魯格元帥一樣,因為英美航空兵的打擊也和大本營有過失聯。

(克魯格元帥一看隆美爾死了,自己果斷自殺)


貞觀防務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對於德軍來說,無論能力如何,有一點是首要的,也是必須的:我的榮譽是忠誠。

遺憾的是,隆美爾不符合這一點。

大家都知道,德國一批舊軍官策劃刺殺希特勒。由馮·施陶芬貝格伯爵(上校),用一枚炸彈襲擊了希特勒。炸彈導致多人死亡,但希特勒命大,僅僅耳膜穿孔,僥倖沒死。

在刺殺之前,這些舊軍官明確找過隆美爾,希望希特勒死後他能夠幫助他們穩定德軍。

因為隆美爾在德軍中的聲望非常高,又擔任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具有兵權。

後來德國曆史學家認為,隆美爾是參與了,至少默認了這個計劃。

結果,刺殺希特勒失敗,希特勒通過被俘陰謀者和資料知道隆美爾也參與其中。

對於希特勒來說或者對於德軍來說,只要是叛徒肯定都要處死。希特勒甚至在帝國覆滅之前,下令處決了自己太太愛娃的妹婿,就是因為他要叛變逃走。

鑑於隆美爾的名氣大,怕槍斃他會動搖軍心,希特勒就搞了個折中的方法。

資料記載:10月14日,希特勒國防軍大本營兩位將軍驅車來到隆美爾的住處。他們對隆美爾說:“陸軍元帥,你被指控為謀害元首(希特勒)的同案犯,這些材料就是證據。元首讓你選擇:如果你對霍法克(密謀刺殺希特勒的人員之一)的指揮一無所知,那就必須向元首交代;如果不是這樣,逮捕和審訊將不可避免。元首允諾,如果你願意自殺,對閣下的叛國罪將嚴加保密,還將為你舉行國葬,而且不涉及你的家人。”隆美爾經過冷靜的思考,確定為了妻兒選擇自殺。

他換上開領的非洲軍制服、戴上獎章,向愛妻露西和兒子曼弗雷德說明了一切。然後,一輛奔馳車將隆美爾帶到一個小樹林裡,司機被命令離開5分鐘。後來司機回憶說:“當我回來時看到隆美爾坐在汽車後座上,顯然生命垂危。他毫無知覺地癱倒、抽噎著……”他的嘴裡還殘留著氰化鉀。

對於隆美爾參與陰謀究竟有多深,目前還有爭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隆美爾肯定知道刺殺希特勒的行動。這也就是為什麼元首要賜死隆美爾,卻又不誅滅其九族的原因。


薩沙

太優秀就是弱點


無痕1531204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中的政治也就是政治中的戰爭。

二戰中的德國並非是萬眾一心,鐵板一塊,即使是在德國最為輝煌的時期。戰後有無數的資料表明,德國在戰爭中是有相當數量的人是反納粹的,無論是在任何時候。其代表人物也涉及各個階層,幾乎都是手握重權,一時精英,另外還有大量的人雖然不反對,可是也對納粹沒有好感;其實1943年後,德國已露敗像後,美英蘇三方會晤,《德黑蘭會議》的確定,反而使德國民眾更加團結了一些,因為同盟國已決定只接受德國無條件投降,否則就將戰爭進行到底。這一決定徹底打碎了所有德國人的幻想,不少反納粹的人轉變了態度,因為那些已經不重要了。一戰後德國的經歷,沒有人願意再次回味,而且這次是無條件投降,它意味著什麼,所有人都能想象,(事實上德國投降後的情景一如他們想象的一樣,如果不是同盟國內部對立,還有可能更慘)所有這些,希特勒心知肚明,所以秘密警察、蓋世太保、黨衛軍等的成立,是有其相當理由的。戰爭初期,形式大好,希特勒的個人威望也空前高漲,他的自信心也得到加強,如果這時隆美爾涉及“7.20”事件,估計還無大礙,但是隨著戰爭越來越不利,國內失敗情緒瀰漫,希特勒的自信心也遭受挫折,他也變得越發敏感,越來越把權力死死把控著,所以當曼施坦因提議他放權給陸軍總司令時,希特勒立刻就把這位德軍最具戰略意識的將領替換掉了;同理,埃爾溫·隆美爾,這位為他立下大功的“沙漠之狐”立刻被清理掉了,也許他並未參與7.20事件,但這時希特勒更在意的顯然是自己的安全。


紫色調查

如果說最不想讓隆美爾死的,大概就是希特勒了,然而隆美爾必須死。

首先,隆美爾實際上不是720密謀分子,和720密謀分子之間基本也只有工作關係,他和密謀分子最近的關係,就是他的最後一任參謀長漢斯.斯派達爾中將是密謀分子之一,但是斯派達爾給隆美爾當參謀長也就不到半年時間,但是隆美爾卻上了720密謀分子的名單,這件事情就很有趣。有人說這是希望利用隆美爾在英國的名聲以便和談,但是個人認為,這是作為720密謀骨幹的容克軍官團及其追隨者就算失敗,也要拖著隆美爾一起去死!要知道,隆美爾是個斯瓦比亞學校校長的兒子,出身小資產階級,而且從未進過總參,而德國軍官團來說,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總動員的背景下,容克貴族集團在整個軍官團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稀釋,但是仍然壟斷了總參和軍官團的上層,魏瑪時期,容克軍官們更是對整個軍官團進行了“純潔”。希特勒和納粹上臺之後,一方面不得不容忍容克軍官團把持國防軍,另外一方面在扶持黨衛軍的同時,重用提拔非容克出身而終於希特勒的中下級軍官分容克軍官團的權。隆美爾發跡即在此背景下,尤其他是以希特勒警衛隊指揮官而發跡,在容克軍官團眼中更是屬於佞幸之臣,而隆美爾本人個性也相當跋扈,恃寵而驕,熱愛宣傳自己而貶低同僚在法國戰役期間就因為借用部隊和宣傳問題上與友鄰搞得勢同水火,在北非戰場佔用了海量的後勤和運輸資源大出風頭火箭提升,同時在東線一邊苦戰一邊挨餓受凍飽受後勤不繼之苦的同僚也同樣看他不順眼,可以說,在軍中隆美爾絕少同盟者,基本是個孤臣,希特勒信任他有此關係,但是一旦希特勒的信任消退,在軍中只有落井下石的,絕無雪中送炭者。

其次納粹黨內部,隆美爾在擔任希特勒警衛部隊司令期間也沒少得罪人,最要命的就是馬丁.鮑曼,波蘭戰役希特勒視察期間隆美爾當眾削了鮑曼的面子,鮑曼是深得希特勒信任的納粹黨棍,此人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抓住機會必定會報復回來,同時隆美爾在納粹黨內眼裡只有希特勒,別的人誰的面子也不賣,結果就是在納粹黨內隆美爾面臨的狀態比軍內只有更糟。

第三在其他有影響力的軍種這塊,海軍的鄧尼茨雖然同樣是希特勒從中級軍官一手提拔的(說句題外話,鄧尼茨回憶錄在納粹將軍們的回憶錄裡是少有的比較講良心的),但是跟隆美爾不會有什麼交集,空軍方面就更糟,隆美爾在北非不停利用和希特勒的私人關係抱怨空軍掩護不力(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事實,戰爭初期中期德國空軍那幫戰鬥機飛行員最愛刷人頭,對掩護轟炸機都不上心,甚至拿轟炸機當誘餌方便自己刷人頭,就更不要說切實掩護地面部隊了,敵方完成攻擊撤退時隊形散亂的時候才是最好的刷人頭時機,只要刷到人頭就能拿勳章,地面上是不是挨炸管你去死),跟戈胖子搞得很不愉快(這方面鄧尼茨比他做的漂亮太多),在意大利又跟空軍元帥凱塞林爭權奪利(客觀說凱塞林的大局觀和戰區級指揮控制能力碾壓隆美爾),空軍那邊對他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錯了。

所以不論從那個角度說,希特勒都是隆美爾最大也是唯一的庇護傘,當希特勒的信任消失之後,所有勢力的力量集合起來,結果就是隆美爾必須死,這也是隆美爾個性所帶來的必然,順便,隆美爾多年的老搭檔參謀長高斯將軍因為得罪了隆美爾的老婆被隆美爾親自趕走,換上了密謀分子斯派達爾,從此巨石從山頂滾落無人可擋,什麼叫自作孽不可活這大概就是最好的註腳。

我們在來說“自斷一臂”的問題,個人看法,希特勒賜死隆美爾不但說不上自斷一臂,反而是止損太晚,當初希特勒派隆美爾去北非,是為了守住昔蘭尼加和的黎波里地區,掩護歐洲的軟下腹,北非的戰略價值也僅限於此(當初可沒發現石油,當時鑽探水平也支持利比亞石油開發也很困難),但是隆美爾成功的獨走綁架了整個德國的戰略,以其戰術勝利和希特勒的寵幸生生摳出了大量補給和卡車,要知道在北非作戰補給只能靠一條千瘡百孔的海岸公路,誰都不可能遠離公路展開部隊,同時德意並沒有快速修復港口的能力,缺乏油料和雷達的意大利海軍也沒有能力奪取地中海兩端的制海權,所有補給只能送到的黎波里或者昔蘭尼加港,然後千里迢迢通過卡車送到隆美爾手裡,這導致隆美爾的區區非洲軍佔用的卡車數量幾乎與德軍在整個東線幾個集團軍群佔用的卡車數量相差無幾!這一方面嚴重削弱了東線德軍的保障能力(德軍在東線汽車主要用於從鐵路卸車點到部隊的運輸,使用效率遠高於北非),另一方面由於通行能力不足,非洲軍在進攻過程中也面臨補給不繼,同時在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港口各種物資堆積如山。實際上在北非打仗,戰術能力其實是次要的,關鍵是,誰衝的離後勤基地太遠,誰就要倒黴,(隆美爾拿蝸牛爬一樣的蒙蒂毫無辦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蒙蒂蝸牛爬的速度使得後方基地的推進速度以及港口恢復開放能夠跟得上部隊推進),然而隆美爾要麼是根本想不到補給線的問題,要麼是無視補給問題,一味的猛衝猛打,雖然戰鬥勝利無數但是對德國的戰略卻是一劑不折不扣的毒藥。以筆者看來,隆美爾戰鬥能力可以說非常不錯,但是作為戰區指揮官獨當一面,可以說鶸的要命了,此人大局觀,管理能力,人際關係可以說充斥著致命的不可彌補的缺點,而這些對於一個獨當一面的戰區指揮官來說,都比戰鬥指揮能力重要的多,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隆美爾去北非,也是希特勒的重大失誤。

BTW:有人喜歡拿巴頓,蒙哥馬利和隆美爾相比,個人看法,雖然在傲慢和得罪人方面兩個人不相伯仲,但是戰區大局觀上巴頓比隆美爾強不少(戰略大局觀兩個人撐起半斤八兩,但是巴頓在突出部戰役的表現非常漂亮,得分不少),在人際關係上巴頓好歹有艾克和布萊德利給他套籠頭擦屁股,羅斯福也沒敢把巴頓放到真正獨當一面的位置上,至於蒙蒂,我只能說不是他太強,而是隆美爾作為戰區總指揮太鶸,蒙蒂謹小慎微的做法在北非恰好完克隆美爾而已……


DDG的老船塢

“沙漠之狐”隆美爾的隕落實在令人扼腕,作為一名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陸軍元帥,他憑藉自己出眾的軍事指揮才能被世人所熟知,在人類戰爭史上添上了濃重的一筆。



要知道,一切的軍事行動都是為了政治服務的,所有的軍事人才也都是為了領袖而存在的。隆美爾的死亡正是因為他和希特勒謀殺案有關係,從而被希特勒賜毒藥自盡。

行刺事件發生在1944年7月20日,行刺者叫施道芬堡,他目睹了黨衛隊的大屠殺、陰森恐怖的集中營,這些使他對第三帝國的幻想徹底破滅了。於是為了儘快結束戰事,策劃了行刺希特勒的行動。



很顯然,刺殺失敗了。刺殺失敗後,希特勒迅速展開鎮壓活動。黨衛隊出動了,施道芬堡等人被逮捕並就地處決。隨之而來的是一場空前徹底和殘酷的大搜捕,被懷疑與密謀有牽連的人都被逮捕、審判、處決,光被處死的就有4980人,另外有成千上萬的人被投入集中營。

死者中,有一些是自殺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隆美爾了。7.20事件的密謀者曾多次與隆美爾接觸,而這時隆美爾與希特勒的矛盾不斷激化。經過一番調查,希特勒最終還是對最喜歡的隆美爾將軍作出了死刑判決。



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去毒藥給隆美爾,並傳達了希特勒的允諾:如果服毒自盡,將對他的叛逆罪嚴加保密,併為他舉行國葬;否則將受法庭審判。隆美爾選擇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為隆美爾舉行國葬,併為其送葬。希特勒專程給隆美爾的妻子發去了電報:您丈夫的逝世給您帶來了重大的損失,請接受我最真摯的弔唁。隆美爾元帥的英名,與他在北非的英勇戰績一樣,都將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