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900年慈禧要向八國聯軍開戰?是愚蠢還是瘋狂?

庚子年大亂之時,清廷曾於當年6月21日發佈過一份“詔書”,其大意是:

“我朝二百數十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懷柔。

……詎三十年來,恃我國仁厚,一意拊循,乃益肆梟張,欺凌我國家,侵犯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

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兇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我國赤子,仇怒鬱結,人人慾得而甘心。

為什麼1900年慈禧要向八國聯軍開戰?是愚蠢還是瘋狂?

……彼等不知感激,反肆要挾,昨日復公然有杜士立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臺,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

……朕今涕淚以告先廟,慷慨以誓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口,孰若大張撻伐,一塊雌雄。

……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有厚望焉。”

這份以光緒名義發佈的詔書是耐人尋味的。

首先,清廷以洋人強行索要大沽口炮臺為由進行宣戰,殊不知此時大沽口炮臺早在6月17日便已失陷,只不過直隸總督隱瞞未報而已。

為什麼1900年慈禧要向八國聯軍開戰?是愚蠢還是瘋狂?

換句話說,聯軍在6月17日攻佔大沽口炮臺的行為,其實是構成了事實意義上的侵略,而6月21日清廷的“宣戰”反落在了後面。

更直白地說,庚子年的戰爭完全是列強一方挑起的;

其次,詔書宣戰的並沒有具體對象,而只是使用了一個帶有藐視的代稱“彼等”。因此,這在國際公法上並不能算是對外宣戰。

事實上,後來沒有任何國家宣佈正式應戰。

退一步說,若有人認為清廷不懂國際法上的宣戰形式也說不過去,因為在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都發布過正式的宣戰書;

其三,這個詔書向國民解釋了朝廷為何要做出如此決策並呼籲共同禦敵,這更像是一個對內的戰爭動員令。

從這個角度上說,由此,說清廷在庚子年對十一國宣戰在法理上是站不住腳的。

為什麼1900年慈禧要向八國聯軍開戰?是愚蠢還是瘋狂?

值得注意的是,《辛丑條約》的正式措詞並不是戰敗後所使用的peace treaty,而用的是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

而所謂Protocol,其意是“議定書”。之所以用“議定書”,就是因為這份詔書並非真正的宣戰書,列強也無從宣佈迎戰,因此不能用peace treaty而只能用 Protocol。

因此,庚子年所謂“慈禧太后對列強宣戰”只能說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有意無意的誤傳,目的是為了證明慈禧太后和清廷的顢頇,但就歷史事實和法理而言,卻是不成立的。

事實上,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論是哪朝那代,抵抗外國的侵略,無論如何都不能算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