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王健林創業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業、再造萬達是怎麼做到的

萬達王健林創業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業、再造萬達是怎麼做到的

王健林:在中國做得很好不叫本事,不叫英雄,在任何一個自己做的行業裡,把歐美幹下去,讓洋人見了你點頭哈腰,那才是真正的英雄。

但在王健林看來,“富貴險中求”,最關鍵的是要敢闖敢試。

王健林,15歲參軍,35歲下海,在大連率先從事舊城改造,在東北率先進行股份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參與足球,也率先退出足球,在地產界率先開創“訂單商業地產”模式,率先嚐試房地產信託基金……一次快人一步,容易,次次快人一步,卻很難。他的膽識可見一斑。

王健林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是一名參加過長征和抗日的老紅軍。受家庭的影響,15歲的王健林就從四川來到東北,入伍參軍,並且在28歲就成為了一名正團職幹部,期間還完成了遼寧大學的函授課程。

1987年,為了響應國家“百萬裁軍”的號召,王健林告別了自己17年的部隊生活。轉業後,王健林來到大連市西崗區區政府任辦公室主任。

不過,沒過一年,不太安分的王健林又主動請纓,自願去擔任瀕臨破產的西崗住宅開發公司經理。從此踏入了房地產這個圈子。

據王健林回憶,當時公司註冊需要100萬,但是因為沒錢,還被迫向一家國企借了一筆“高利貸”,才拿到了執照。“利息高達25%。”

王健林的第一桶金來自當時同行前輩不敢或不屑於乾的項目:舊城改造。不過,王健林也很無奈,那個時候開發項目需要有“指標”,萬達拿不到,但舊城改造,政府卻是非常支持。

當時大連市政府北面有個棚屋區,很不雅觀,政府領導對來領“指標”的王健林說:“就是這裡,想開多少給多少。”

結果,回家一算,王健林發現,改造成本一平米就要1200元,而當時大連最高房價也才1100元一平米,怪不得沒人願意做。

怎麼辦?“那我們就多賣幾百塊錢唄。”初入地產圈的王健林決定放手一搏,沒想到卻大獲成功。“我們就是做了幾點小創新,把暗廳改成明廳,安上了鋁合金窗、防盜門,還每家配個洗手間。”王健林稱,一千多套住房兩個月全部賣光,均價1580元,創了當時新紀錄。

這些創新放在現在看似很簡單,但在當時卻需要極大的勇氣。“那時候,政府規定,只有局級幹部住房才能配洗手間,我因為這事兒還差點被紀委審查。”王健林十分慶幸自己生在了好時候,“好在那個年代,市場改革思潮風起雲湧,當時廣東提了個口號,‘遇到紅門繞道走’。”他繞道成功。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哪裡有舊城改造的項目,別人不願意幹,王健林他們就去幹,公司規模迅速擴大。1992年最盛時,公司佔大連市場份額的25%。

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鼓勵大家“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點”。王健林熱血沸騰,開始跨區發展。

他的第一站選擇了廣州。“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這是當時的一句名言。所以我們這一堆講東北話的土老帽就去了廣州。”

雖然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受了一些委屈,但經過四五年的努力,王健林和他的萬達最終還是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賺錢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們創出了一條企業發展的路子,鍛鍊了膽量,獲得了信心。”如今,萬達的項目遍佈全國80多個城市,是同行業中跨城市最多的公司。

百年企業

敢闖敢試不是蠻幹。王健林如此界定兩者的區別:“敢闖敢試是看準了去試不怕失敗,蠻幹是沒有目的去幹。”“看準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2000年,萬達開始從住宅開發向商業地產轉型。當時王健林已經意識到住宅開發的產業模式不好做,不是真正的擴大再生產的過程,“世界上沒有一家做住宅的企業是百年企業,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它的需求必然會下降。”

“都是創業時候進來的員工。打一針兩塊錢,打不打?那個時候沒有社保,就是企業自己拿錢。我當時決定,不要吝惜錢,能活一天就活一天,這兩個人花了我一百萬塊錢。”

但問題是,當公司發展三四十年的時候,員工醫藥費怎麼辦?王健林發現,一定要有長期穩定的發展模式。為此,萬達開了三天會,最終決定轉向商業地產。在王健林看來,萬達轉型不是拋棄自己所有的資源和經驗,徹底轉行,而是要將已有資源優勢與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相結合,尋求永續發展。商業地產是最佳選擇。

萬達王健林創業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業、再造萬達是怎麼做到的

經過十年發展,如今,萬達已經成為中國商業地產的領軍企業。總結經驗,王健林將公司的成功歸結於三句話:傍大款、產業鏈和標準化。

於是,王健林便將自己的完美構想讓沃爾瑪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選定了地段優先告訴沃爾瑪,然後根據沃爾瑪的需要協商設計方案,以最快的速度如期交付使用。

“實際上,沃爾瑪也很希望能有這種模式,只是以前地產商們都沒這麼去幹。”萬達在一年之內讓沃爾瑪在全國6個城市試了六次,結果美國百勝、新加坡百勝等10多家全球連鎖企業也加入了“合約”,萬達“訂單商業地產”模式正式形成。

做了幾個項目後,王健林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當時做購物中心,一般都是請的國外設計中心做設計,不僅成本高,花費時間也很長。

為了節約成本,長久發展,王健林決定建立自己的設計院、商業管理公司,“不能把自己的命拴在別人的腰帶上。”

一個商業項目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招商。如何抓住商戶,王健林的看法一針見血,“讓他們賺錢,他們自然會跟著你。”

萬達的成功,引來無數的模仿者,王健林也十分樂於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他甚至正在計劃把萬達經驗整理成書公開出版。“別人老問我擔不擔心被人學走,要我說,如果讀一本書就把你的核心競爭力學走了,那也就不是什麼核心競爭力。”

萬達王健林創業故事:第一桶金、百年企業、再造萬達是怎麼做到的

如今,萬達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巨型機器,外人看得驚心動魄,對萬達模式、萬達資金鍊的質疑一直在潛滋暗長。尤其是今年開年以來,被調查、散夥飯、裁員減薪,以及新近的“內定門”等傳聞不斷爆出,王健林和萬達深陷傳聞風波,難以脫身。

對此,王健林也是多次現身釋疑。據他透露,他目前最大的擔心並不是如外界所想象的資金問題,而是人才問題。

王健林早已看到這一“病症”,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就曾講過:“這幾年,萬達業務超速發展,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現在制約萬達成為世界級企業的核心不是錢、不是資源,而是人才。”

為了吸引人才,萬達可謂煞費苦心。漲工資是基本的,找獵頭也是必需的,最近正式開學的萬達學院才是王健林的後招。

另外,除了自己,還有誰能掌舵萬達這個巨無霸,這無疑是王健林最大的榮耀,也是最大的心病。他主張的是發現而非培育接班人,不一定非要自己的兒子接班。看來,現已58歲的他還需要再辛苦幾年。想看更多關於他的故事即心路歷程,請打開下面鏈接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