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恆生和東亞銀行:資產零增長與盈利高增速之謎

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资产零增长与盈利高增速之谜

【正文】

這篇報告本來計劃在2月21日來寫,因為剛好報告的對象均是在2月20日發佈2017年業績報告,不過由於筆者承擔了其它任務,因此拖到現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對國外的銀行進行分析研究,這主要是由於環境的差異太過明顯,可比性較差。但由於筆者供奉單位是一家國際化銀行,在香港與澳門均有機構,因此平時對香港與澳門的銀行會有所關注。報告主要關注香港三家上市銀行機構,分別為匯豐控股(0005.HK)、恆生銀行(0011.HK)和東亞銀行(0023.HK)。

一、香港三家銀行盈利指標的“V”型反轉:2016年盈利大幅下降,2017年便開始高速增長

2017年底,匯豐控股營業收入、營業利潤與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同比分別增長8.92%、64.44%和342.54%,恆生銀行營業收入、營業利潤與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同比分別增長14.57%、23.93%和22.29%,東亞銀行營業收入、營業利潤與淨利潤(歸屬於母公司)同比分別增長32.56%、129.75%和106.70%。

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资产零增长与盈利高增速之谜

可以看出,上述三家銀行的盈利指標在2017年幾乎呈現全面向好的態勢,三家銀行的2017年淨利潤居然分別大幅增長342.54%、22.29%和106.70%。要知道,2016年這三家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還分別為-81.80%、-40.31%和-46.86%,下降幅度之大令人咋舌。業績指標從2016年的大幅下降(是絕對規模下降喲)居然在2017年來了一個大翻身,用“逆天”兩個字來形容並不為過。

2016年,三家銀行的淨利潤全部負增長,匯豐控股尤其明顯,匯豐控股2016年底的淨利潤下降了80%以上,東亞銀行和恆生銀行在2016年上半年的淨利潤下降幅度也在50%以上,全年淨利潤下降幅度接近50%。2017年這一情形完全相反,淨利潤逆勢增長,東亞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速高達100%以上,匯豐控股淨利潤同比增速更是直逼350%。可以說,匯豐控股和東亞銀行2017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

二、三家銀行的總資產幾乎零或負增長,高淨利增速不是規模擴張推動

從規模上看,匯豐控股總量最大,恆生銀行次之,東亞銀行最小,截至2017年底,三家銀行的總資產規模分別為16.48萬億元、1.24萬億元和0.68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02%、0.31%和-1.27%。可見,三家銀行在2017年的資產規模幾乎處於零增長狀態,而東亞銀行的資產規模甚至有所下降,從2016年底的6849.32億元降至6762.03億元。

通常情況下,一家銀行的盈利最大動力源是其規模擴張的推動,但數據上來看,三家銀行2017年盈利的推動要素並非規模增長,規模因素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此外,2016年三家銀行的資產規模除匯豐控股有所下降外,其它兩家銀行分別保持10.20%和4.63%的增長,而剛好這一年,恆生銀行與東亞銀行的淨利潤分別下降了近50%。這意味著,無論淨利是增長還是下降,在這兩年內,規模均不是決定因素。

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资产零增长与盈利高增速之谜

專從規模上來論,匯豐控股相當於中國五大行的水平,排在中國銀行之後、交通銀行之前。恆生銀行相當於股份行最末的水平、排在城商行的前四位,而東亞銀行則相當於中國城商行前十的水平。

三、三家銀行的盈利動力各不相同:恆生銀行可能是最均衡的,另外兩家銀行均不太正常

為了還原三家銀行盈利的最主要動力來源,筆者將它們的利潤表進行了分解(如下表),可能看起來比較暈,不過這裡筆者可以直接給出結論:

1、匯豐控股的2017年淨利潤規模達到706億元,2016年底僅為172億元,全年淨增534億元,其中營業收入增加82億元、營業支出下降258億元、其他非經常性損益增加300億元,此外匯豐控股營業收入中利息淨收入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全部下降,只有交易賬戶淨收入增加了263億元,也就是說匯豐控股2017年的盈利增長中,營業收入中僅交易賬戶貢獻了258億元,營業支出下降和其他非經常性損益增加也是最主要的動力源,傳統的利差收入和手續費收入對盈利增量負貢獻。

2、再看看東亞銀行,其2017年盈利規模達到78億元,相較於2016年底增加45億元,其中營業收入增加了24億元、營業支出下降了8億元,合計貢獻了32億元,此外東亞銀行2017年的利差收入、手續費收入幾乎沒有增加,也就交易賬戶淨收入增加了9億元,也就是說東亞銀行2017年的淨利潤增量主要有營業支出下降、交易賬戶收入等推動,傳統利差收入、手續費收入沒有貢獻。

3、恆生銀行可能是三家銀行裡面最好的,2017年淨利潤規模為167億元,全年淨增22億元,其中營業收入全年增加了27億元,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和交易賬戶淨收入分別增加了6億元、3億元和18億元,也就是說恆生銀行的盈利增量主要由營業收入推動,並且比較均衡。

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资产零增长与盈利高增速之谜

四、匯豐控股、恆生銀行與東亞銀行現狀簡介

(一)關於匯豐控股

1、匯豐控股成立於1959年,目前擁有235175名員工,總部位於倫敦。其中,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是匯豐集團的始創成員,於1865年3月及4月先後在香港和上海成立。

2、匯豐控股是比較大的控股集團,目前100%控股香港上海匯豐、匯豐銀行(新加坡)、匯豐銀行(臺灣)、匯豐銀行(美國)、匯豐銀行(中東)、匯豐銀行(加拿大)、匯豐銀行(馬來西亞)、匯豐銀行(英國)、匯豐人壽保險(國際)、匯豐銀行(中國)、匯豐銀行(澳洲)、匯豐銀行(法國)、匯豐銀行(埃及)等。

3、恆生銀行也是匯豐控股的子公司,匯豐控股持股62.14%。此外匯豐控股還持有交通銀行19.03%的股份。

4、匯豐控股目前存款和貸款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54.11%和38.19%,投資佔總資產的比重為15.43%,存貸比為70.57%。

5、匯豐控股利潤主要分佈亞洲地區,佔比高達89.30%,基準為北美洲9.30%、中東及北非8.70%,歐洲地區利潤佔比為負(-10.80%)。此外匯豐控股53%的收入來源基於國際客戶完成。

6、四大業務條線是匯豐控股利潤的貢獻力量,特別是工商銀行(32.30%)、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30.90%)、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27.50%)、企業中心(7.90%)。其中,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要由於大幅吸收了存款(特別是香港地區)和壽險產品的大幅增長。匯豐控股的工商金融主要基於香港的貿易融資市場和英國的應收賬款融資市場完成。而其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主要得力於環球資金管理業務和證券服務收入。

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资产零增长与盈利高增速之谜

7、匯豐控股在其2017年業績報告中指出,2018年將繼續將業務重點轉向亞洲,特別是在貸款投放、保險拓展和資產管理等方面,而其於2017年12月成立深圳前海證券作為由國際銀行控股的首家合資證券公司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二)關於恆生銀行

1、恆生銀行成立了1952年,目前擁有9673名員工,其第一大股東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2007年成立恆生銀行(中國),總部設立於上海。

2、目前恆生銀行100%控股12家子公司,包括恆生證券、恆生投資、高泰投資、恩年發展、恆生授信、恆生財務、恆生保險、恆生銀行(中國)、恆生銀行信託等。此外,恆生銀行還持有廣州廣證恆生證券研究所33%的股份。

3、恆生銀行存款和貸款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72.70%和54.56%,投資佔比為26.06%,存貸比為75.04%。

4、2017年恆生銀行成本收入比、ROE、ROA與淨息差分別為30.50%、14.20%、1.40%和1.94%,較2016年底均有明顯改善。

5、恆生銀行營業收入的分佈比較均衡,利息淨收入佔比僅為49.08%,不到50%,而淨服務費收入佔比也僅為13.49%,二者合計佔比約為61.57%,這主要是因為恆生銀行營業收入的另一大塊保費收入淨額佔比達到了37.35%。

6、恆生銀行利潤主要分佈在三大業務條線,其中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佔比達到52.63%,商業銀行業務佔比為26.82%,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佔比達到20.09%。

7、恆生銀行在2017年業績報告吉預測2018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GDP分別為6.6%和2.8%,均較2016年有所放緩。

8、恆生銀行於2017年12月推出流動分行(致力於為香港偏遠地區的客戶服務),同時於2017年4月通過旗下恆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為內地投資者推出首隻公募基金,目前第二隻公募基金也已獲得批准並且即將推出。此外,恆生銀行還在2018年1月為零售客戶推出人工智能助理服務,積極推動自身邁向智慧銀行時代。

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资产零增长与盈利高增速之谜

(三)關於東亞銀行

1、東亞銀行成立了1918年,目前擁有10389名員工,其第一大股東為三井住友銀行(持股18.72%)。

2、東亞銀行前四大股東分別為三井住友銀行(18.72%)、Criteria Caixa,S.A.,Sociedad Unipersonal(17.05%)、國浩管理有限公司(13.58%)和Elliott Capital Advisors,L.P.(6.79%),前四大股東合計持有56.14%。

3、東亞銀行100%控股18家子公司,包括東亞證券、東亞物業代理、東亞人壽保險、深圳市領達小額貸款、重慶兩江新區領達小額貸款、東亞聯豐投資管理等。

4、東亞銀行2017年存款與貸款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70.67%和58.14%,投資佔比為17.46%,存貸比為82.27%。

5、目前東亞銀行的盈利分佈在個人銀行業務(31.77%)、企業銀行業務(22.96%)、國際銀行(19.05%)、財資市場業務(11.22%)和財富管理業務(8.36%),而東亞銀行的中國內地業務則出現了虧損。

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资产零增长与盈利高增速之谜

中國內地市場的不斷趨嚴對於外資銀行可能卻是一個利好,外資銀行在中國內地的作業範圍、區域等在政策支持下均有進一步提升,而從近期一系列政策對外資銀行的業務審批放開等可見一斑,這剛好可能是內地銀行可以思考的一個地方。縱觀三家銀行,交易賬戶淨利收入均是他們盈利增長的一個主要動力源,當然這裡從結構來看恆生銀行可能最為健康與正常,另外兩家銀行的盈利增長主要靠營業支出下降或其他非經常性損益引起,傳統的利差收入和手續費收入並沒有改善,使得其盈利可持續性不強。不過,2015-2016年恆生指數從28113點的高位大幅下挫,確實給當時的金融市場比較大的震動,而2017年恆生指數的屢創新高,已從2016年的最低點18278點升至目前的33480點以上,而香港經濟增速在2017年也達到了4%,給予整個市場足夠支撐。而從各家銀行2018年的表述來看,儘管對經濟增速有所下調,但相較於以前普遍會顯得樂觀一些,而他們以中國內地的監管環境變化也做了一定準備。從其2017年的盈利增長動力源來看,近兩年盈利的波動幅度之大也給2018年敲響了警鐘,如何穩定收入來源是其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更多精華爆文(點擊鏈接直接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