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香港经济实力怎么样?

沙漏遗爱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的发展有目共睹。2017年香港经济总量为3417亿美元,位居亚洲各大城市第五,世界前二十名。香港人均GDP为4.64万美元,在亚洲仅次于澳门、卡塔尔和新加坡。


香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GDP一度占到大陆的1/4。过去二十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年均增长3.2%,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2017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6亿港元,按照2017年人民币兑港元平均汇率1.155折算,约合23049亿人民币,在中国各大城市中位居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但是今年香港GDP很有可能会被深圳超过,2017年深圳GDP为22438亿人民币,香港只领先深圳611亿人民币。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高速发展。目前香港的主要产业为金融、房地产、贸易、航运、旅游等。香港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作为一座陆地面积仅有1104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的城市,香港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锦绣中源

香港是中国的南大门,是中国对接世界最重要的窗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经济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与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一起被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正是看准了香港的发展潜力和对接世界的极有地理位置,以及深圳远离内地,这两大因素,所以才决定在深圳这篇土地上开展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才有了深圳这个中国经济特区,珠海、厦门、汕头的获批,也同样是因为这些因素。

但香港最近二十年的发展步伐明显慢下来了。来看一些数据,就明白了。

上图是1997年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国民生产总值(GDP)数据和排名情况,可以看到20年前,香港一个市的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台湾省,比如今的经济强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高出了几千甚至上万亿元,通过计算可以知道的确切数据是,当时香港的GDP是广东的1.89倍、江苏的2.2倍、山东的2.25倍、浙江的3.14倍。

从图上还可以看到,早在20年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强格局就已经形成。

再来看看今天的数据。

上图是我今年年初时统计的数据,当时香港的GDP尚未公布,现在我们知道香港的GDP为26626.37亿港元,折算成人民币为23049.14亿元排在全国第16位。

20年的时间,香港的位次下滑了14位。20年前香港是广东的1.89倍,20年后广东是香港的3.9倍。不出意外,2018年深圳、广州都将顺利超越香港。

过去的20年是内地发展最快的20年,但香港受限于面积、思想以及过分依赖金融、消费等因素,与科创、互联网失之交臂,导致其发展速度被内地远远甩开了。


天天说钱

香港政府於2017至2018年度

實際總收入:6124億港元

利得稅1390億元

薪俸稅619億元

印花稅927億元

地價收入1636億元

投資收入198億元

其他收入1330億元

😃😃😃😃😃😃😃😃

香港政府於2017至2018年度

實際總支出4744億港元

基礎建設:891億元

教育 :875億元

社會褔利 :805億元

衛生:700億元

保安:473億元

環境及食物:233億元

經濟 :180億元

其他:757億元

經常開支為3710億港元,

較2016至2017年度增加7.4%

盈餘為1380億港元。

財政儲備在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預計為10920億港元,另外房屋儲備金則達788億元


香港經貿概況 香港經濟繼2016年實質增長2.1%後,於2017年增長3.8%。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經濟將會增長為3-4%。 零售業銷貨額,以名義計,繼在2016年下跌8.1%後,於2017年按年上升2.2%。 勞工市場偏緊。截至2018年1月為止的3個月的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為2.9%,2016年則為3.4%。 消費物價繼2017年上升1.5%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7%。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的消費物價將會上升2.2%。 香港貨物出口繼2017年顯著增長8%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8.1%。


經濟現況 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GDP 90%以上 外來直接投資存量及投資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1. 最新發展 2017年,香港經濟實質增長由2016年2.1%上升至3.8%。本地方面,私人消費開支的實質增長由2016年1.9%加快至2017年5.4%。投資開支在2016年微跌0.1%後,溫和增長4.2%。外部經濟方面,貨物出口由2016年上升1.6%,加快至2017年實質顯著增長5.9%;服務輸出則繼2016年下跌3.4%後,扭轉為於2017年實質溫和回升3.5%。受環球經濟持續擴張的勢頭和內部需求強勁支持,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經濟將會增長3-4%。 零售業銷貨額繼在2016年下跌8.1%後,於2017年按年上升2.2%。然而,勞工市場仍偏緊,截至2018年1月為止的3個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為2.9%,2016年則為3.4%。同時,消費物價於2017年上升1.5%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7%。展望將來,消費物價壓力料會有所上升。政府預測2018年香港的消費物價將會上升2.2%。 2017年訪港旅客共5,850萬人次,為本地人口的7.9倍,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佔總數的76%。訪港旅客繼2016年下跌4.5%後,於2017年按年上升3.2%。來自中國內地的旅客增長則繼2016年下跌6.7%,於2017年按年上升3.9%。2017年上半年,與入境旅遊相關的總消費金額為1,417億港元,按年下跌0.2%。 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是:貿易及物流業(2016年該業增加值佔GDP的21.7%)、金融業(17.7%)、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12.5%)和旅遊業(4.7%)。另一方面,香港具有明顯優勢可進一步發展的六項產業是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2016年,這六項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8.9%。 2. 財政預算案及施政計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17年10月11日發表施政報告。林鄭月娥強調政府作為「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及「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帶來的機遇。政府將積極推動香港作為「一帶一路」及 大灣區的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鼓勵香港與大灣區法律業界之間的合作。為發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林鄭月娥亦列舉一系列促進創新及科技和創意產業發展的措施。政府定下目標,在本屆政府五年任期結束前把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0.73%倍升至1.5%。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政府致力推動本港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政府將帶頭在下個財政年度發行綠色債券,亦會探討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瀏覽2017施政報告全文,可登入網址。 2018年2月28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政府將會預留額外5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其中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第一期。政府將積極尋求與其他經濟體,包括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和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及投資樞紐的地位。另外,政府將會向香港貿易發展局增撥合共2.5億元,協助香港企業把握「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機遇、推動電子商貿,並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高端會議展覽及採購中心的地位。瀏覽2018-19財政預算案全文,可登入網址。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最先於2003年6月簽署,其後雙方多次增加和充實CEPA的內容,於2004年至2013年間,雙方共簽署十份補充協議,擴大市場開放及進一步便利貿易和投資,以促進兩地經貿合作。在CEPA下,除少數違禁物品外,目前所有原產香港的貨物可按零關稅進入內地;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多個服務領域可享有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兩地亦已簽署了多項專業資格互認的協議或安排。 2014年12月在CEPA框架下簽署的《關於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廣東協議》),率先在廣東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在《廣東協議》的基礎上,2015年11月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在開放的寬度和深度進一步加大,當中包括把大部分在廣東先行先試的開放措施推展至內地全境實施、減少負面清單中的限制性措施,以及在跨境服務和文化及電信領域的正面清單中增加28項開放措施。 在CEPA的框架下《投資協議》及《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於2017年6月簽署。《投資協議》擴大了市場准入承諾至《服務貿易協議》沒有涵蓋的非服務業,並為服務業及非服務業引入投資保護的義務。《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整理和更新香港和內地之間經濟技術合作的內容。其將一帶一路建設經貿領域的合作和次區域經貿合作納入CEPA的制度性框架下。瀏覽CEPA詳情及最新發展,以及關於CEPA對香港影響的分析文章,請登入網址。 3. 投資流向 在直接外來投資方面,香港是極具吸引力的市場。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6年吸納直接外來投資為1,080億美元,全球排第四,亞洲排名僅亞於中國內地(1,340億美元)。在向外直接投資流出方面,香港於亞洲排名第三位,金額達620億美元,排名次於中國內地(1,830億美元)及日本(1,450億美元)。 據政府調查顯示,在2016年底,香港的直接外來投資存量估計為16,260億美元。這些直接外來投資有一大特點,就是許多投資都是在稅務天堂設立的無業務經營公司間接轉移回港的資金。在此背景下,2016年,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荷蘭和百慕大分別佔直接外來投資存量的34.2%、7.7%、6.3%和4.7%。除了稅務天堂外,中國內地仍是香港最重要的直接投資來源地(佔總額的25.7%)。其他主要來源地包括美國(2.5%)、新加坡(2.3%)和英國(2.2%)。大部分直接投資存量均與服務業有關,包括投資及控股、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銀行業及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 若要查詢進一步資料及協助在香港設立業務,請聯絡香港投資推廣署。 4. 貿易關係及稅務協定 香港是世界貿易組織(世貿)的創始會員,而且一直積極參與其事務。香港亦是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及太平洋經濟合作議會的成員。香港是亞洲發展銀行和世界海關組織的正式會員。中國香港亦是聯合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經濟社會委員會的非正式會員,並參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而自1994年4月起,香港更成為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屬下貿易委員會的觀察員。除此之外,香港亦自2017年6月起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成員。 除了CEPA外,香港分別與新西蘭、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由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組成)、智利、澳門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簽訂了自貿協定;亦分別與格魯吉亞、馬爾代夫和澳洲正談判締結自由貿易協定。此外,香港亦與19個經濟體簽訂了投資協定,另分別與巴林、墨西哥、緬甸及阿聯酋完成了有關談判;而分別與伊朗及俄羅斯的投資協定則仍在談判當中。另一方面,香港已跟約30個管轄區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安排,跟另外13個國家/地區的談判則在進行中。 近期貿易表現 全球第六大商品輸出地 全球第十五大商用服務輸出地 香港貨物出口繼2017年顯著增長8%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18.1%。2018年1月,香港的主要出口市場是中國內地、美國、歐盟、東盟、印度及日本,分別佔香港總出口的54.7%、8.6%、8.5%、7.3%、4%及3.4%。在這期間,香港對上述市場出口的按年變動分別為+29%、+1%、+0.4%、+3.9%、+39.4%及+8%。進口繼2017年上升8.7%後,於2018年1月按年上升23.8%。2018年1月,有形貿易逆差為41億美元,相當於進口貨物總值的8.4%。由於大多數香港公司的生產基地已擴展至廣東,香港的貿易表現部分會受到廣東外發加工活動的影響。2016年,香港對中國內地的總出口,有27.6%涉及外發加工活動,其中本產出口和轉口的比重分別為11.2%及27.7%。 受正在改善的全球貿易環境所帶動,2017年香港的出口增長錄得六年來最大的升幅。由於比較基數較高,預料香港出口增長於2018年將略為放緩。主要下行風險包括:潛在的中美貿易磨擦;歐盟的政治不明朗因素;新興市場的浮動表現;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升級。 與中國內地的經濟關係 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轉口港 中國內地最大的外商投資來源地 中國企業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 中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外來投資來源地 迄今為止,香港是中國內地最重要的轉口港。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2017年,58%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內地,而54%則以內地為目的地。據中國海關統計,香港是中國內地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17年佔貿易總額的7%。 香港是在中國內地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資來源地。截至2016年底,在中國內地獲批准的外資項目中,44.7%與香港有關。來自香港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9,137億美元,佔全國的51.8%。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是香港的主要投資來源地。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截至2016年底,中國內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以市值計算達4,180億美元,佔所有來源地的25.7%。 截至2018年1月,在中國內地註冊成立的金融機構,共有12家持牌銀行和7家代表處在香港經營業務。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大型機構已在香港開展分行業務。其他內地商業銀行包括北京銀行、東莞銀行、渤海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及平安銀行則在港設有代表處。 香港也是中國內地企業重要的離岸集資中心。截至2017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051家,其中包括H股、紅籌股及民營企業,總市值為約2.9萬億美元,佔市場總值的66%。自1993年,內地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在香港集資超過7,000億美元。 2014年11月,滬港通推出,成立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滬港通的推出是中國開放資本市場邁向雙向開放的重要一步。2016年12月,深港通推出,其原則及設計大致與滬港通相似,為兩地股市互聯互通增添一條新渠道,有利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發展。 2017年7月,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上線,以促進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共同發展。 香港是地區中心 設立地區總部或代表辦事處的熱門地點 亞太地區領先的電訊樞紐 首要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 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貨運機場 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 亞洲第三大及全球第七大證券市場 亞洲第二大及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 香港是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或代表辦事處的熱門地點,藉此管理他們在亞太地區的業務,尤以中國內地為然。據政府一項調查顯示,截至2017年6月,香港共有3,752家地區總部和地區辦事處,代表其位於香港以外地區的母公司,比去年上升1%。在這些公司中,76%是負責在中國內地的業務,由此可見香港的確是與內地經商的平台。這些公司來自不同的國家和行業。美國在香港設立的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最多(佔19%),其次是日本(18%)、中國內地(9%)和英國(9%)。在香港的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大部分屬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52%)。其他則是專業、商用和教育服務(16%),金融及銀行業(14%),以及運輸、倉庫及速遞服務業(7%)。 香港是亞太區重要的銀行和金融中心。截至2017年底,全港共有191家認可機構和49個代表辦事處;認可機構為國際貿易融資提供的貸款總額和在香港境外使用的其他貸款總額分別為633億美元和3,587億美元。據國際結算銀行調查顯示,2016年,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額達4,370億美元。 自中央政府在2009年7月推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計劃以來,香港的離岸人民幣業務迅速擴大,成功推出了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貿易融資、股票、債券和基金。由計劃推行後截至2015年10月,香港銀行處理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達21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約70%。截至2016年11月,不計算人民幣存款證,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達6,280億元人民幣,是2009年7月時的10倍有多。 以市值計算,截至2017年12月,香港是亞洲第三大和全球第七大證券市場。香港交易所共有2,118家公司上市,其中324家公司在創業板掛牌。香港股市總市值達4.35萬億美元。 香港是亞太區領先的電訊樞紐。住宅固網和住宅寬頻的普及率分別超過90%及85%。香港的流動電話用戶超過1,700萬,是香港總人口的兩倍以上,其中逾90%是2.5G和3G/4G流動電話用戶。現時全港有44,000個公共Wi-Fi接入點。 香港是世界上備受歡迎的營商及大型會議舉辦地點。每年有超過300個國際會議及展覽會在香港舉行。舉例來說,2005年12月,香港舉辦第六屆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並通過香港宣言。2008年12月,香港主辦首個在美國以外舉行的克林頓全球倡議國際會議。 基建發展 港珠澳大橋由3部分組成,包括主橋,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口岸,以及三地的連接路。港珠澳大橋具有特別重大的價值,將進一步推動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大橋將大大減省旅客和貨物往來香港與珠三角西部的成本和時間,加快珠三角與鄰近省份的經濟融合,並增強其競爭力。工程已於2009年12月動工,項目預計於2017年完工。 同時,全長26公里的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從西九龍總站直達深圳、東莞及廣州,旅途時間將大為縮短。更重要的是,高鐵香港段將成為目前正在全速建設的長達16,000公里的國家高速鐵路網的一部分,將使香港與內地的經貿聯繫更加密切。高鐵建成後,從香港到北京、上海,行車時間將分別縮短至約10小時和8小時。項目預計於2018年完工。 除跨境基建外,政府已承諾推行其他大型基建項目,以改善本地的交通運輸系統,促進文化藝術的長遠發展,以及向市民提供優質的生活空間。有關香港鐵路的網絡擴展,西港島線、觀塘線延線及南港島線(東段)已開通;沙田至中環線則預計於2021年竣工。另外政府已宣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為香港直至2031年的鐵路網絡發展提供規劃框架,覆蓋本地約七成半人口居住的地區,以及八成半的就業機會。此外,在前啓德機場跑道興建的新郵輪碼頭。新郵輪碼頭共有兩個泊位,具備完善的配套設施,足以應付和配合兩艘總噸位達220,000的巨型郵輪同時停泊。 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樞紐,也是全球十大最繁忙的客運機場之一。機場管理局指香港國際機場現有的雙跑道系統即將飽和,因此需要擴建。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建造工程已於2016年展開,整項建造工程將於2024年完成,而新跑道則預期於2022年啟用。 就碼頭的發展,政府已公布「香港港口發展策略2030研究」及「青衣西南部十號貨櫃碼頭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結果,預計香港貨運量在未來仍有增長。為應付未來直至2030年的吞吐量增長需求,必須提升現時貨櫃碼頭的處理能力及相關基礎設施。改善措施包括將昂船洲公眾貨物裝卸區升級為現代貨櫃處理設施,供遠洋輪船或內河船隻使用;將現時實際環境能夠容納遠洋輪船的內河碼頭泊位發展為遠洋及內河兩用設施;於葵青貨櫃碼頭提供更多駁船泊位,以紓緩河運貨櫃吞吐量增加所造成的擠塞;以及善用碼頭周邊的土地及其他設施,以提升營運效率和應付未來轉運量增長。


人在旅途灑淚時

现在的香港经济实力怎么样?首先要知道什么叫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有很多指标,除了GDP、还有GNP、人均GDP、总部经济、外汇储备、金融发展指数、对外投资总额、海外资产总额等等20多个指标。

可以说现在的香港经济实力还不错,毕竟都追平巴黎世界第四了。尽管GDP低了点,但是香港海外资产是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对外投资总额仅次于大陆和美国,而且和大陆差不多。外汇储备也是世界第六,GNP、总部经济更是没得说。GDP是本土经济实力,其余这些是经济影响力,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是要算经济影响力的。

其实香港的发展并没有人们想象中“ 速度远慢于大陆” 那么夸张,只是局限于面积、本地投资机会有限,大部分资金只能在全世界寻找投资机会。香港整体财富的增加速度一直都不低,无论是私人财富还是政府收入。

只是内地城市与之比较往往无视了人家的海外投资量,单单跟人家比较本地GDP。但是香港一个700万人的小城,海外投资就差不多抵得上全国,这点不去考虑,只看本地GDP就说比人家强(比如上海),这就有点牵强了。

现在的香港经济实力怎么样?客观而言,香港的经济实力依然非同一般,大陆还没有哪座城市可以与之匹敌!

对此观点你有异议吗?


沙漏遗爱

任何事物都是有对比才有差别。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认为香港的经济形势不太好,是因为近几年国内的发展势头太过迅猛了。但是,香港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连续第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在便利营商排名榜位列全球第五,在开办企业和缴纳税款方面均高踞第三位。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香港除了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推广经验,而且法制健全、货币自由兑换、集合了世界一流专业人才,再加上低税率、基建设施完善,营商环境的多面优势,未来发展可期。

2017年,受外部环境改善和内需平稳增长的带动,香港经济稳步提升。

香港实际GDP:2017年香港GDP实际增长3.8%,高于此前10年平均2.9%的增长率,是2011年以来最快增速。

香港就业情况:2017年总就业人数增至385万人的历史高位,年底失业率和就业不足率分别为2.9%及1.1%,是1997年后的最低水平,继续保持全民就业。

内地现在已经越来越开放,不少城市的硬件环境也已经赶超香港。在这种情况下,香港也需要与时俱进,尽快调整定位和转型。

预计2018年落成使用的交通基建项目,包括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等,将加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发展深港边界毗邻地区为“深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进国内外顶尖企业、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基地。

香港表示,要把握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融入我国发展大局。这些有利因素配合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香港才能再次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也自然可以巩固自己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好内容等着您】


粤港澳大湾区

说到香港经济实力不能只比GDP!


香港经济:

软实力香港的文化(电影方面)

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成就可以和香港作比较,作为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弹丸之地,香港电影曾经叱咤风云。其实港产片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风行,即使是在内地,港产片VCD、DVD也是多如牛毛,琳琅满目。到了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香港已经发展成“东方好莱坞”,是港产片的“黄金时代”!比如男星梁朝伟、周星驰、周润发、成龙、刘德华、李连杰、张国荣、郑伊健、吴孟达等,女星张敏、张曼玉、梅艳芳、钟楚红、关之琳、郑裕铃、毛舜筠、林青霞、刘嘉玲、吴倩莲、钟丽缇等,都在港产片90年代的鼎盛时期大红大紫。


不仅仅在电影领域,香港在歌舞创作,艺术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很少地区可以企及!你有经济没有它的文化,有文化的地方没有这么牛逼的电影电视剧作品。论城市来说,香港是新加坡加好莱坞,一个城市集合金融、电影音乐创作又是世界中心城市的仅有香港一个而已。

文化二(歌曲)

香港,一个弹丸之地,上个世纪70年代——90年代这短短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自由,开放,吸收”的精神指引之下,现代流行音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华语流行乐的辉煌先声。在这时期内,闪现了一大批个性突出,才华横逸的音乐人,他们以无数光芒四射,风格各异,至今仍然传唱不息的经典作品,创造了香港流行乐的一个黄金时代。




看完这些你觉得还有哪里可以比得过香港,作为中国人为香港感到自豪!!


天空过客

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发展历程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承接美欧列强的产业转移,制造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繁荣昌盛。到了七八十年代,恰逢大陆改革开放,香港的制造业对大陆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进行大量转移,是大陆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

香港的制造业向大陆转移的过程中,自身的经济结构转型也同步进行,到了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金融、贸易、旅游、房地产等产业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力空前提高。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经济实力也达到了辉煌的顶点,GDP达到13445亿元,而当年大陆经济最强的上海也仅为3438亿元,尚不及香港的零头。整个大陆的GDP是74772亿元,香港GDP占大陆比重达到最高点的18%;香港一个地区的进出口总值达到396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高于整个大陆进出口总值的3525亿美元,可见当时香港的对外贸易有多繁荣。

20年后的2017年,由于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并顺利进入“WTO”,香港不再是大陆唯一的对外贸易周转平台,香港在大陆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香港GDP占大陆比重下降到3%左右,归根结底并不是香港不行,而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太快。但时至今日,香港仍然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齐名,俗称“纽伦港”;香港仍然是全球重要的航运及贸易中心;香港仍然是全球最自由、最开放的经济体……

2017年香港GDP为3417亿美元,人均GDP为46172美元,世界排名16位,亚洲范围内排名第四,香港仍然是亚洲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卡塔尔、中国澳门地区和新加坡。而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香港也高居排行榜第六位。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相信香港的未来发展前景会更好!


不如隨風

香港的经济实力仍在增长,但相对于大陆的快速崛起,香港的经济优势在逐渐消除。

(香港维多利亚湾)

2017年香港高GDP23068亿元,排在全国34个省市区的第16位。在城市排名中,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排在全国第三,但排在第四的深圳和其仅有630亿元的微弱差距,广州和香港也只有不到1600亿元的距离。相对于北上广深7%左右的增速,香港3%的增速还是逊色不少。到2020年,香港的排名在所有省市区中铁定是20名开外,同时也会被深圳和广州超越。

如果时间倒退到大陆市场经济初建的1994年,香港经济牛得不得了。该年香港GDP是11705亿元,而大陆地区才有48637亿元。香港占大陆经济总量比重达24%,和2017年的2.8%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1994年的香港,经济总量比大陆第一、第二、第四大省广东、江苏和浙江的总量还高。

1994-2017年,大陆GDP由48637亿元增长到827122亿元,增长了16倍,同期的香港由11705增长到23068亿元,只增长了97%。

20多年来,香港的发展速度不仅和大陆比起来有些慢,甚至和美国比都显得发展较为缓慢。1994-2017年香港名义GDP年均增长率3%,而同期的美国年均增长率4.33%,比香港快1.33个百分点。

但香港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水平。2017年香港人均GDP46223美元,不尽远高于大陆的8836美元,甚至比日本的38441美元、德国的44594美元、英国的39793美元和法国的38562美元都更高。

(香港中银总部大厦)

在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四家香港本土企业入围来宝集团、怡和集团、长江和记和友邦保险,另外两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内地企业入围:华润集团和联想集团。


红谷新视界

曾经,香港对内地人是遥不可及的一个梦,代表着财富、明星、时尚、传奇、金融中心、纸醉金迷、国际大都市等等离当时国人很远的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香港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不独特,不神秘,不惊艳,像从风华绝代到美人迟暮。

这几年,“香港经济越来越差”、“香港正在沦为二线城市”的声音不绝于耳。

香港真的衰落了?

1997年,香港以大陆千分之六的人口和约万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相当于当时中国大陆20%的GDP,而如今却远不及中国大陆经济总量的零头。

甚至连深圳的经济总量都已超越香港。

香港经济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香港制造业彻底空心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支柱。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投资的边际贡献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经济结构稳定性弱,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其次,香港的科技行业明显落后。

这也是因为现在的香港几乎没什么制造业了,自然研发投入就少,但这也陷入了恶行循环,使得发展高技术产业就更难了。

最后,香港的经济特点导致它过于依赖对外贸易,容易受到外来经济危机的冲击。

受到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香港2009的GDP出现了负增长(-2.5%),之后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影响,年增速基本保持在2%到3% ,很少再重现10多年前6.5%的雄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的优势还在。

香港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指数方面排名还是很靠前的。

比如,在营商环境方面,世界银行2017年10月31日发布《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香港特区在便利营商排名榜位列全球第五,在开办企业和缴纳税款方面均高踞第三位。

除此之外,香港依然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香港未来依旧可期。

2017年12月31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文表示:

香港特区2017年前三季经济实质增长3.9%,预计2017年全年增长达3.7%,将实现近6年来最高增速。由于环球经济整体势头向好,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稳步改善,内地也保持中高速增长,香港2017年首10个月出口货量增长6.5%,增幅是2010年以来的高位,服务输出也持续改善。

对于香港未来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已经画好蓝图。

2017年12月1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

香港要把握机遇,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要把握机遇,把专业服务做得更好。希望香港的专业服务团体、专业人士能抓住这个机遇,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一带一路”给香港带来新的增长点。

“一带一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有能力给参与国家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和平台支持。

可以预见,在未来,香港和内陆的经济将会更加融会贯通,互相依赖。

香港可以乘着高速发展的中国这艘大船,继续保持自己的高竞争力,在世界上立足。


云掌财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