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為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為首領呢?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為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為首領呢?​原先桂系三巨頭,黃是老大哥,但是北伐之後黃就逐漸淡出了政壇,桂系整個以李偉代表,白在廣西的影響力其實不如李。

蔣對白的使用,一直是以拉攏為主,對李則是敬而遠之。在這樣的策略影響下,蔣對白一直是委以重任,利用白的軍事特長賦予了很多任務,而對李則是敬而遠之,束之高閣,地位看起來很高,實際上影響不了中央政府的決策,因此反映出來的,感覺白一直在打仗,而且富有成效,李則默默無聞。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為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為首領呢?


李宗仁的治理能力——抗日戰爭爆發前,李宗仁雄踞廣西,廣西在他的治理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全國有名的“模範省”。在那樣的亂世,能夠帶給廣西如此好的環境,李宗仁的治理能力可見一番,就這一樣便強於白崇禧。

李宗仁的政治能力——從兩廣的首腦到中華民國副總統再到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通過這些足以證明自己的格局要遠高於白崇禧。解放戰爭後期,李宗仁更是看透了蔣介石虛情假意的假象,沒有選擇去臺灣。而桂系恰恰需要這樣的一個人,一個有政治才能的人才能在民國那蹚渾水帶領桂系走下去,這是白崇禧遠遠不能具備的。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為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為首領呢?

宗仁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和統帥,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是一位披堅執銳的猛將,成熟之後,更是一位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主帥。論謀略,論險詐,走偏鋒,李不如白;然御百萬之眾、進退有度、將士歸心,則白不如李。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劉邦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善於用人,會將將——在這點上,李宗仁與劉邦有相通之處。

可以說,李宗仁初期發展就是有堅實地盤的人,白崇禧在這方面則沒有李宗仁做得實。李宗仁人更有地氣,因而更有自己的直接人脈。白崇禧相形之下則有點遊離。

天時、地利、人和,李宗仁打下的基礎更好,使得他日後比白崇禧有更多籌碼。白宗禧後期更是遠離地利、人和支撐求發展,當然更難,就算他軍事勝負手上更聰明,註定他發展得越來越不踏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