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剛即位,就一反對藩鎮遷就姑息的常態

唐憲宗剛即位,就一反對藩鎮遷就姑息的常態。西川節度使韋皋死了,其節度副使劉闢自為留後,並上書朝廷,請求代韋皋為節度使。憲宗馬上命袁滋為西川節度使,徵劉闢入朝為給事中。自唐中期以來,地方藩鎮各擁強兵,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賦稅也不入中央。節度使的職位也往往父死子繼,或由部下擁立,朝廷只能順從,事後追認,而不能更改,否則他們便聯兵反叛朝廷。朝中宰相杜黃裳分析這一形勢,力主振舉綱紀,制裁藩鎮,憲宗十分贊同他的意見。劉闢未當上節度使,便發兵攻圍梓州。憲宗力憲宗李純像排眾議,採取杜黃裳的建議,先拿劉闢開刀。

元和元年,憲宗命左神策軍節度使高崇文等率軍討蜀。高崇文是唐將中名位較淺、有勇有謀的將領。他率軍自斜谷出兵,一路嚴申軍紀,斬關奪隘,所向皆捷。自正月出兵,至九月唐軍便攻克成都,生擒劉闢,平定了叛亂。就在憲宗討蜀之際,夏綏節度使韓全義入朝致仕,留自己的外甥楊惠琳為知夏綏留後,不肯交出兵權,勒兵阻止朝廷派去接任的節度使。憲宗果斷地命令河東、天德軍出擊楊惠琳,平息了楊惠琳的反叛,傳首京師。這樣,憲宗上臺的當年,初試鋒芒,取得了同藩鎮鬥爭的初步勝利。

蜀、夏二地的平定,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量,多藩鎮紛紛請求入朝。鎮海節度使李錡迫不得已,也請求入朝。憲宗應允,遣使慰撫,並訊問行期。李錡原只想隨便表示一下,便一再推延。憲宗果斷下詔,徵李為左僕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為鎮海節度使,李鑄遂舉兵反叛。憲宗早有準備,隨即下詔削去李的官爵及唐宗室的屬籍,發兵平叛,不到一然而,平定藩鎮勢力,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以河朔三鎮為代表的河北藩鎮,已個月,叛亂就被平息了。

有幾十年不奉唐朝的詔令了。這次見朝廷的權力日益提高,都在尋找時機,再同朝廷一決勝負。元和四年,成德節度使王士直死了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為留後。河北三鎮紛紛仿效王士真,以自己的嫡長子為副大使,父死即代領軍務。王承宗為了使朝廷冊命他為節度使,假意獻出德、棣二州,可當朝廷正式任命他為節度使之後,又將德、棣二州據為己許多朝臣見憲宗西取蜀地劉闢,東取吳地李,不由得忘乎所以,紛紛勸憲宗舉兵河有。憲宗遂決定出師征討。

宰相裝垍、翰林學士李絳頭腦十分清醒,都力阻憲宗出兵。然而憲宗由於前幾次平叛連連得手,急於平滅藩鎮,低估了河朔勢力,沒有采納李絳的意見。元和四年,憲宗下詔,削奪王承宗官爵,以宦官吐突承璀討伐王承宗。唐憲宗是由宦官的擁戴當上皇帝的,所以他對宦官頗有好感。輕率出兵已是失策,任3命宦官為軍事統帥則更不合時宜。以翰林學士白居易為代表的朝廷大臣都極力反對,但當時,河北的形勢是,成德王承宗在北,魏博田季安在南,盧龍鎮劉濟又在成德之北,憲宗仍不以為然。

青李師道在東。他們都權衡利弊,或虛張聲勢,響應朝廷,實則逗留不前;或擁兵觀望,看風使舵。劉濟引軍攻樂壽相持不攻;李師道、田季安均引軍各攻一縣,即停兵不進,表面上參加平叛,而一有時機,馬上可出手援救王承宗,襲擊官軍。吐突承璀來到前線,威令不振,屢戰屢敗,損兵折將,連左神策軍大將軍酈定進都戰死。酈定進曾參加過平定西川劉闢的戰爭,劉闢,在軍中以驍勇聞名。

他一死,官軍損失慘重,士氣十分低落。到這時候憲宗才明白,河北勢力竟是這樣錯綜複雜,強大難制,這場戰爭已不能自拔,無法再打下去了。宰相裴垍在危急時刻,設計擒滅盧從史,平定了昭義,清除了內患,才使形勢稍有好轉。王承宗見昭義覆滅,失去內應,上書向朝廷請罪,假意表示願輸納貢獻,請派官吏。朝廷官軍在河北曠日持久,力難支敵,憲宗正好趁坡下驢,趕忙下詔罷兵。討伐王承宗的失敗,並沒有使憲宗改變制服藩鎮的決心,但改變以前一味出兵征討的辦法,轉而使用恩威並濟的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