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亳州渦陽的傳說故事兩則,石弓山傳奇如此精彩!

亳州渦陽有個石弓鎮,石弓鎮因有個石弓山而得名,此山也是亳州為數不多的山之一,一直以來,圍繞著石弓山都有著數不盡的傳奇故事。據說明朝萬曆年間,因藍姓為集上大戶,稱為“藍店子”。據說,明清之際,宿州知府巡視此山時,見山峰彎曲頗似弓形,遂命名“石弓山”,“藍店子”因此更名為石弓集,沿用至今。因石弓山盛產石磙,又被人稱作“石磙山”,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有關石弓山的幾則小故事。

有關亳州渦陽的傳說故事兩則,石弓山傳奇如此精彩!

一,孺子可教

山南三里處有一橋為呂氏所修,當地人稱之為“呂橋”。相傳,張良刺殺秦王未遂,被懸榜通緝,逃匿於此。一天,張良閒步橋頭,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者,這個老者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強忍心中的不滿,違心地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

有關亳州渦陽的傳說故事兩則,石弓山傳奇如此精彩!

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飽經磨難的他強壓怒火,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子。老人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雞鳴時分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應諾。五天後的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斥責道:“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10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治國興邦。”說罷,揚長而去。而後張良果然成為了一個經天緯地的大才子,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運籌帷幄之中而決勝於千里之外”說的就是張良!

有關亳州渦陽的傳說故事兩則,石弓山傳奇如此精彩!

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的隱士黃石公。因此橋是張良“三進履”處,被後人稱為“遺履橋”,後因“遺” 與“一”音同,“履”與“裡”音諧,又漸漸改為“一里橋”或稱李橋。附近的一村莊也隨之取名李橋。傳說終歸是傳說,有史料載,遺履橋為下邳(今江蘇睢寧)的圯橋,並非石弓的橋,此傳說雖然似乎難以置信,但李橋(一里橋)存在,李橋村存在。

有關亳州渦陽的傳說故事兩則,石弓山傳奇如此精彩!

二、藍橋相會

相傳,集東邊的魏莊有個書生魏學士在集內華山會館讀書。一天,魏學士巧遇藍家的女兒瑞蓮汲水。二人一見鍾情,相互愛戀,進而私訂終身,相約當晚約會於集西側的包河的橋下。魏書生按時赴約,不料是夜突降暴雨,水漫此橋,魏書生守信不移,竟手持藍女瑞蓮贈送的一枚金釵,抱石淹死。瑞蓮因家規甚嚴,當夜未能赴約,待天明急奔橋頭,見魏書生淹死,萬念俱灰,遂投河殉情。後人感之,遂將此橋取名“藍橋”。著名的戲劇《藍橋會》就是取材於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

有關亳州渦陽的傳說故事兩則,石弓山傳奇如此精彩!

石弓歷史悠久,名勝古蹟較多。石弓山有“法雲寺”、“黃石公廟”、“透龍碑”、“大和古井”、“一步兩井”、“黑沙河倒流水”、“兩山夾一橋”、“嵇康墓”,石弓集內有“陳摶臥跡”、“萬寶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