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變各派系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三)

南北方的軍事派

咸豐帝去世前後,清朝南方與太平天國的戰爭正處在如火如荼的戰鬥當中。肅順對漢族官員極為重視,打破滿漢隔閡,重用漢人和湘軍將領,其幕僚皆漢族通儒,湘軍將領“胡林翼之督兩湖,曾國藩之督兩江,皆肅順所薦舉,左宗棠在湘撫駱秉章任用頗專,為人所劾,幾枝不測,亦肅順保全之”,在肅順的卵翼下,湘軍勢力藉助徵繳太平軍的契機大為發展,逐漸取得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地方實權,支配財政,甚至直接影響中央人事,表現出極強的政治進取心。

辛酉政變各派系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三)

但是在辛酉政變中,如此強勢的地方督撫和湘軍勢力,並未發揮多大的作用,一是大部分都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距離北京承德較遠,鞭長莫及,二是清代漢族官員對此類事務一般是做為清朝內部鬧家務,自己是外人不好參與,三是辛酉政變時間較為迅速,且政變成功之後,慈禧與恭親王仍然秉承了肅順重要地方漢族大員的政策。對於地方,他們極力拉攏。委任曾國藩統轄蘇、皖、浙、贛軍務,節制巡撫、提督以下各官,同時大批任用曾氏所保薦的親屬、門生、故吏,如曾國荃、沈葆楨、李鴻章、左宗棠等人。

而作為肅順一手提拔的漢族官員,在辛酉政變後,接受慈禧和奕訢集團的安撫,除了曾國藩等人對於現實政治的考量外,這些漢族官員與之前肅順主導的清政府在對外政策上的分歧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肅順等人對西方列強一直採取強硬態度,漢族官員希望能夠借師助剿,想與西方列強進行合作先平息太平天國的戰火。

因而在實際上看來,一手為肅順提拔握有南方督撫軍政大權的漢族官僚和湘軍集團,在此次政變中處於中立觀望狀態,使得肅順在政變中缺乏地方實權派的支持。

在北方,英法聯軍入侵時,負責在京畿附近抵禦為僧格林沁、瑞麟、勝保,在抵抗失敗後,咸豐皇帝去往承德時,將僧格林沁、瑞麟革職,授予了勝保欽差大臣職銜,收集各路潰軍以及勤王部隊,並且兼管圓明園八旗、內務府包衣三旗。

因此在咸豐帝避難承德的的核實後,直隸、山東等地的軍權掌握在勝保的手中,成為當時的軍事實權派,因此勝保的政治傾向對辛酉政變有著重要的影響。

辛酉政變各派系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三)

勝保在咸豐帝去世後,曾經揚言要清君側,使得肅順等十分緊張,但是申請到熱河以後,並沒有像傳言那樣氣勢洶洶向八位顧命大臣興師問罪,除了參拜咸豐帝梓宮之外,沒有強硬要求拜見兩宮太后,表現出一種中立的態度。

雖然勝保看似中立,但實際上,在恭親王於北京處理撫局的時候,勝保早就與恭王有所來往,政治上傾向於恭親王,站在了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的一方,一方面“現統各軍,已飭分佈直東要隘,派令文武大員管帶駐紮,操防鎮撫。”這保證了兩宮太后和皇帝先行回京,與在京的恭親王聯合發難,分別逮捕顧命八大臣的計劃不會受到其他干擾。另一方面,兩宮剛剛回鑾,勝保就上了一道長疏,表明了自己支持垂簾的態度。由於勝保是當事人之中實際掌握了兵權的人,所以他的這道奏疏,亦如雷霆萬鈞,相當有分量。

辛酉政變各派系的情況是怎麼樣的(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