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一、項目概況

項目地處雲南保山。保山位於滇西居中的位置,是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乃至歐洲各國的必經之地,同時保山仍是中國通往南亞陸上國際大通道最便捷的交通樞紐,是我國南向互利合作戰略的最佳陸上路徑選擇,處於昆明至瑞麗輻射緬甸皎漂、昆明至騰衝輻射緬甸密支那連接南亞這兩大通道、兩大經濟走廊的關鍵節點和重要樞紐,具備獨特的發展優勢。園區包括三大片區:蒲縹工業片區、水長工業片區、華興工業片區,總用地規模為48.03平方公里,項目總投資120億元。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保山區位圖

二、發展背景

1、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態勢下的中國經濟格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世界分工格局調整的經濟局勢下,中國的工業化加速進程和在世界分工格局中的崛起,使得中國正在逐漸成為全球的製造中心,以紡織、服裝、電器、機械、汽車、電子、食品加工等行業的發展為標誌,形成了多個在國際貿易格局中佔據重要地位的新興行業,進而帶動了國內市場的內在發展及工業園區的發展。

2、國內外工業園發展動態

工業園區是發達國家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一種成功模式。在我國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中,在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城鎮化發展和加快工業化進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批新興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加速了我國重要的製造業配套基地的形成,大大促進了“珠三角”、“長三角”等區域經濟的發展。縱觀國內外工業園區的發展歷程,如新加坡、日本、臺灣、蘇州、無錫等工業園的發展,得出合理的產業引導、前瞻的科學規劃和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決定工業園區發展的基本因素。

3、雲南省產業重組與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雲南省委、省政府確立的21世紀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提出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發展10大重點產業,建設30個重點工業園區,培育30戶大企業(集團),不斷創造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形成群體支柱產業,為雲南經濟發展提供多極支撐。

4、保山市及水長工業區發展思路

保山市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提出“工業強市”戰略。水長工業園區作為保山市重點發展的省級工業園區,為加快其建設步伐,使工業園區成為保山市經濟發展,特別是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市委、市政府始終將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重點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融資平臺建設等工作,紮實推進工業園區實體化管理,不斷理順體制機制,實現工業園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跨越。

三、發展條件

1、區位優勢

保山市水長工業園區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以南、施甸縣以北的兩縣區交界處,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統籌配置全市資源要素,採取市縣(區)共建原則成立的市級工業園區。園區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南端,高黎貢山和怒山山脈綿延全境,境內有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氣候屬山地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園區範圍涉及兩縣區水長鄉、由旺鎮、蒲縹鎮3個鄉鎮。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水長工業園在保山市的位置

2、交通優勢

規劃區內交通便利,聞名世界的滇緬公路、中印公路穿行其間。杭瑞高速公路保龍段從園區內通過,大瑞鐵路蒲縹貨運站位於園區,交通十分便利。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園區交通圖

3、資源優勢

保山及周邊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儲量的有44種,其中,鐵礦石儲量1.3億噸(遠景儲量超過4億噸),鉛鋅資源金屬量125.29萬噸(遠景儲量500萬噸),硅石、硅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屬礦資源也非常豐富。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硅石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硅灰石

4、產業基礎

石材文化產業園水、電、路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建成。共招商引資入園企業26戶,簽約資金達32億元。規劃用地1200畝,年生產大理石板材規模3000萬平方米。截止6月,園區有20戶企業開工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000 萬元。現已建成投產企業4戶,產品開發多元化已初見雛形,從石材大板、石材小板、工藝美術品到邊角廢料開發魔方磚、馬賽克、商砼和膩子粉等牆體材料,生產全程實現了石材資源“吃幹榨盡”,企業生產用水循環利用,做到零排放,石材產業所具有的低能耗、低排放、高就業、高附加值、高稅收的優勢初步顯現,兩年多的時間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5億元、工業增加值1.2億元、銷售收入3.4億元。

三、發展條件評估

1、城市區域競爭力不足,呈被邊緣化態勢

保山市人口和經濟總量目前在雲南省排名第9位,處於雲南省中游位置,工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在雲南省16個州中均局第9位。保山雖為滇西經濟區中心城市,但從城市經濟實力、城市規模和城市建設情況來看,城市發展狀況與中心城市地位不符,在區域競爭中有被逐步邊緣化趨勢,區域競爭力不足。

2、城市定位缺乏核心競爭力

保山雖一直被定位為滇西經濟區中心城市,但無論經濟實力還是城市建設水平都無法與大理相提並論,城市缺乏核心競爭力,這也導致水長工業園區在選擇產業發展上定位模糊,難以形成產業核心競爭力。

3、產業層級較低,呈現出較強的資源依賴性特徵

目前水長工業園區主要以礦產品加工和冶金、化工生產、農副產品加工、建材、生物製藥為支柱產業,但是優勢不突出。這也是所有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典型發展模式,其共同特點是:生產方式相對落後,產品附加值較低,能源消耗大,環境汙染嚴重。

4、工業基礎簿弱,處於工業化初期階段

2016年園區實現生產總值9.76億元,同比增長22.46%。其中託管區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14:78.8:13.06,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但工業化仍處於初級階段。

5、工業園區建設起步晚,產業未形成規模化

對比同一地區的保山市工貿園區,水長工業園區起步雖早但長期以來並未形成規模化,園區工業用地空間佈局分散,缺少產業創新深化發展。

四、發展戰略及發展目標

園區立足保山市城市發展階段和區域發展要求,強調在產業和城市兩大方面成為保山市產業發展戰略的產業高地,同時也是保山市實現城市發展的增長動力極,形成的發展戰略為:產業集群,外向創新;以工促城, 生態發展;立足長遠,引導實施。

力爭到2020年,水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改善,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年均增長30%,實現工業增加值71億元,年均增長50%。到203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00億元,年均增長35%,實現稅收300億元,園區產業規模持續發展壯大。

五、發展定位

1、總體定位

立足於打造現代外向型產業及國際石材商貿會展平臺;建成全省清潔載能產業示範園區、滇西地區重要的區域性物流中心及保山市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區;承擔區域生產性服務業,區域產業人才培訓集聚地。

2、分區定位

(1)蒲縹工業片區:重點發展支柱產業石材產業,利用交通優勢壯大現代物流業作為蒲縹工業片區的優勢產業。引導石材產業從以工裝為主向工裝與家裝並重轉型,積極開發旅遊工藝石材和文化創意石材產品,打造石材全產業鏈,使之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培育專業物流市場,擴大物流服務範圍,打造區域性物流中心,增強園區工業經濟的綜合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水長工業片區:重點發展支柱產業水泥建材產業,構建水泥上游產業鏈體系,著力延伸水泥下游產業鏈條,大力消化過剩產能,提高水泥產品附加值,實現天然氣精細化工的集約化、園區化發展。

(3)華興工業片區:培育扶持生物資源新興產業,成為全省重要的生物技術創新、生物產品開發、生物企業孵化、生物產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片區功能定位圖

六、規劃佈局

總體規劃佈局結構為“一園三片區”,“一園”即保山水長工業園區;“三片區”即蒲縹工業片區、水長工業片區、華興工業片區。

1、蒲縹工業片區

蒲縹工業片區的規劃結構為“兩帶,五組團”,“兩帶”即田園風光帶和濱河風光帶,“五組團”即商貿物流服務組團,石材產業組團,產業升級及服務組團,創意產業研發組團,產業研發升級組團。

蒲縹工業片區規劃圖

2、水長工業片區

水長工業片區的規劃結構為“一軸,兩工業組團”,“一軸”即片區發展軸線,水長工業園區與集鎮聯動發展的主要軸線,同時作為連接區域外部經濟的主要發展軸,對整個水長工業片區發展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兩工業組團”即北部工業組團及南部工業組團,北部工業組團主要以發展建材產業為主,佈局主要為水泥產業;南部工業組團主要以發展天然氣化工及相關產業為主,結合未來滇西中緬輸油管道配置相應的產業設施,佈局相應的產業用地。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水長工業片區規劃圖

3、華興工業片區

華興工業片區的規劃結構採用點線面結合的模式,大量佈置了工業用地,商業和居住結合點式分佈在工業區內,有利於為就業人員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設施。

保山水長現代商貿工業園區規劃案例

華興片區規劃圖

七、運營模式

1、推進與大型企業的合作

藉助央企、省企及其他大型企業 搭建 “ 投、融、建、管、營 ” 平臺,解決重點重大項目融資需求。

2、採用PPP模式

對具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準公益性的重點建設項目,通過賦予特許經營權、調整價格及給予缺口性財政補助等方式,採用 PPP 模式建設。

3、發揮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作用

實行 “ 一個產業、一個政策 , 一個基地 、 一支基金 , 一批項目、一套人馬”的措施,充分發揮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創新運營模式。

八、前瞻服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深度訪問、實地調研及與項目運營主體公司的深度配合,在對當地區位優勢、交通優勢、政策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基礎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完成了項目的總體定位、園區發展規劃實施方案、重點功能區及重點項目的策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