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夏季潮溼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溼熱。如果感覺口乾口苦,嗜睡疲憊,肚子不舒服,身體不利索——說明溼氣重啦。

那麼溼氣重有哪些症狀呢?

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1、身體沉重乏力

溼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

2、大便粘滯不暢

正常的大便是軟硬適中的條形,如果大便像熟過度的香蕉一樣外形軟爛、黏膩,不成形,粘在馬桶上不易被沖走,說明體內有溼,消化吸收功能異常。

3、舌苔厚膩

假如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舌苔非常的厚或者發現自己的舌體胖大,並且舌頭邊緣還伴有非常明顯的齒痕的話,那就證明體內的溼氣太重了,應該及時的調理。如果還伴有面色晦暗且發黃,早晨起床時眼皮浮腫,或眼袋明顯,也說明體內的溼氣較重。

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4、食慾差

到了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吃飯過程中還有隱隱的噁心感。這也是脾胃功能弱,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之一。這種現象更容易出現在夏季。

5、小腿肚發酸

早上起床後會突然感覺小腿肚非常的痠痛,很沉重,還發現最近的體重增加了不少,虛胖,也是體內溼氣重造成的。

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6、刷牙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不乾不淨的感覺,想吐痰也吐不出來,也是體內有溼氣的表現。

如何排出體內溼氣?

人體內的“溼”不能正常排出去,就會出現“溼重如裹”、氣機不暢,造成舊病復發、舊病急發的危險。

因此,及時清除溼邪也是養生保健的關鍵。

1、適當午睡、勞逸結合

夏天晝長夜短,人們吃宵夜、適當娛樂,夜生活延長等,可能導致夜間睡眠不足。而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午睡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適當午睡、勞逸結合尤為重要。

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2、背部刮痧散熱祛溼

容易受風的部位通常是人體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區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細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於身體散熱祛溼。

具體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欖油以起到潤滑作用,從背部沿脊柱從上往下單向地刮,再沿著距離脊柱1.5寸寬的地方從上往下刮,然後再選擇距離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樣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個區域刮5-8下即可。

3、膳食調理、健脾利尿

給身體排溼,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溼食物,如薏米、冬瓜、山藥、紅棗、扁豆等,適當溫補,讓溼氣隨大小便外排。

平時容易出現多汗、反覆感冒的氣虛患者,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一些山藥和大棗。

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4、適當運動、活化氣血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除溼氣的方法,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到體外。可以試試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拳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5、少吃食鹽、助腎排水

排水還應少吃食鹽,人體攝入的鹽分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產生水腫。若無明顯排汗過多的情況,應低鹽飲食。特別是中老年人食鹽攝入應少於普通人的攝入量,有腎臟疾病的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

除溼保健,習慣很重要

1、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溼氣。地板溼了,立即拖幹,免得溼氣滯留。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2、少吃冷飲

在溼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溼”。

3、吹乾頭髮再入睡

洗頭洗澡時,要注意擦乾水分,弄乾頭髮後,再入睡,不然溼氣進入體內,影響身體健康。

4、保持衣物乾爽

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蓋潮溼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體內溼氣重,身體發出5大信號 排出溼氣該怎麼辦?

5、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

儘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潮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6、少飲酒

酒助溼邪,酒精少碰為好。

7、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溼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乾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