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中的袁农和韩冰都曾经被捕,后来的境遇为何如此不同?

在柳云龙谍战大剧《风筝》中,山城地下党领导者之一袁农,由于没有相信郑耀先用“死投”的方式为其传递的撤离情报,因而被捕入狱。经过了数年牢狱之灾后,幸运地躲过了“11.27”大屠杀,这次屠杀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当年有200多人遇害,最后只有15人逃脱。

而袁农在剧中,成为“11.27”大屠杀唯一的幸存者,在解放后的山城公安局担任要职,又在江万朝死后,接替了他的位置,担任公安局副政委。也就是说,袁农的仕途没有因为曾经被捕过而受到影响。直到十多年后,在他身上发生了公文包文件泄密案,随后他被带走审查。随后运动来了,他在运动中受到批斗,不堪其辱而上吊自杀。

《风筝》中的袁农和韩冰都曾经被捕,后来的境遇为何如此不同?

反观剧中另外一位人物韩冰,她也曾被敌人抓获过,但她没有袁农那么幸运,获救后就被无休止的审查,查无实据就下放到劳改农场劳动。为了恢复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她违心地与袁农结婚,这才算重新回到公安局工作。而台湾的国民党,开始散布韩冰被俘期间已经投敌的消息。组织上再次对韩冰进行审查,而袁农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向韩冰提出离婚。

其实,这很明显是敌人的反间计。从表面看,假如韩冰真的投敌了,敌人应该替其隐瞒,怎么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呢?只是由于韩冰被俘疑点太多,组织上只好把决定权交给袁农。没想到此时周志乾也来添乱,他给韩冰写了申诉信,结果这让袁农大为光火,其实是吃醋。他声称韩冰的党籍和公职都保不住,能留条命就不错了!

结果韩冰再次被拘押审查。后来袁农与之离婚……再后来韩冰再次复出,但没有了实权,被分配到后勤部门工作。再再后来韩冰受袁农牵连,再次被下放,运动开始,韩冰受尽虐待,被发配到河南一个工厂劳动……直至运动结束后的1970年代末。

《风筝》中的袁农和韩冰都曾经被捕,后来的境遇为何如此不同?

那么,同为为革命工作过多年的老革命,同样被捕过,为啥境遇如此不同?在剧中,袁农多次说过自己和江万朝还有陆汉卿曾经在上海一起参加过地下工作,几个人结成了生死友谊。

而韩冰呢?她曾经自己说过自己是1931年参加的革命,也算是老革命了,但在剧中她似乎没有太多的朋友,只有工作上的同事。私底下有交往的同事好像也只有马小五夫妻。韩冰出了事儿,公安局的同事也只能在心理上同情她,帮不了太大忙儿。

而袁农几个人当年战斗过的上海,毫无疑问是个国际大都市,当时在那里负责中共情报工作的级别肯定小不了。袁农和这些高级别的人物肯定关系也不错。也就是说,袁农这个人上面有人!而且上面对他是信任的。所以他在山城期间经常和陆汉卿横向联系,也没人说他和陆汉卿的不是。

《风筝》中的袁农和韩冰都曾经被捕,后来的境遇为何如此不同?

而且袁农躲过了“11.27”大屠杀,也没人(敢)怀疑他。还有,陈局长得知他曾经收到过警报让他撤离,他没有听结果被捕了,陈局长问他为什么这件事他事后没有向组织汇报?袁农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说自己不相信那份情报。然后这事儿就算过去了,陈局长没有找他的麻烦,也没有向上级汇报这件事。

而且袁农在韩冰被关押审查期间,多次“活动”都使韩冰脱离了困境,一次是从劳改农场解脱,一次是从香橙镇解脱。再次证明了袁农上面的确有高级别的朋友。直到袁农自己不小心,吃酒带醉,而且违规带出机密文件导致文件泄密。这个时候,可能他上面的朋友想帮也帮不了他了,更何况运动随之而来,上面的人恐怕也自身难保。

因此,很多朋友质疑袁农这样的性格根本不适合做地下工作,为啥还让他做,这就是根本原因,人家上面有朋友,朋友信任他!当然他对革命的确是忠诚的。

再看韩冰,她可能一直是冲在第一线的干将,但她认识的高级干部最高也仅限于陈局长。钱副部长这样的大官在延安就和她没有交集,解放后也没有。在剧中两人好像从来没有见过面。所以她出事儿之后,也只有爱慕她的袁农为她奔波,其他最多道义上同情一下。这便是官场人生啊!《风筝》之所以耐人寻味,是因为处处有人生的玄机和悲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