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观后感

风筝之小人。全剧中最可恨的是劳教农场的两个管教,一男一女,对男主女主百般折磨。他们曾经被女主拿住把柄,消停了一段时间。文革后,他们又一跃成为造反派头目,又开始了对男主女主变本加厉地审问。这两个演员也选得好,就长着一副小人嘴脸,特别形象。


风筝之玩具。有一个布老虎贯穿了全剧。这是周乔儿时与哥哥高君宝嬉戏时的玩具。韩冰在秋荷家被俘时,宫庶他们留下了钱,而她则给周乔留下了这个布老虎。周乔上山下乡去了云南,嫁给了当地的贫农,成为了知青典型。当她返城时,布老虎成了她一双儿女的玩具,就像她小时候与哥哥玩耍一样。片尾,高君宝准备射杀男主,而这时,男主的外孙、周乔的儿子回来捡布老虎,高君宝看到这一幕,最终将枪口对准了自己……全剧对人性的展现都很残酷,唯有这个布老虎充满了温情。

风筝之渣滓洞。男主六哥为躲避追杀,想到四哥在渣滓洞监狱主事,索性住进了监狱。他们在狱中对饮,背景有一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这一标语确实是出现在渣滓洞外墙的。可见这部剧的细节处理的确很用心。


风筝之婚礼。剧中有两场婚礼,都在六十年代举行,一场是山城公安局袁农与韩冰的婚礼,一场是国民党留守军统与中统的婚礼。袁韩的婚礼都穿着蓝色公安制服,胸前戴着大红花,结为革命伉俪。公安局长陈国华为他们主持婚礼,首先是向毛主席鞠躬,参加婚礼的战友共同朗诵高尔基的海燕……军统与中统的婚礼不能光明正大地举行,但平时东躲西藏衣衫不整的他们还特意换上了中山装。宫庶作为军统长官成为主婚人,第一拜拜的是先总理孙中山,大家一起唱的是花好月圆……

风筝之大妈。风筝原版有五十来集,从头至尾都很有张力,让人紧张不已。全剧比较松弛的一段出现在居委会大妈与男主打游击的时候。男主与韩冰一道在街道劳动,居委会潘主任负责监督。男主与韩冰这时也彼此作伴,互相照顾。他们正在韩冰屋中一起吃饭时,潘大妈突然来访,男主拖着伤腿一瘸一拐地往回跑;与此同时,潘大妈也以百米冲刺速度赶男主住处跑。这一桥段竟然让我想起包租婆与周星弛在功夫里的赛跑,有点出戏啊!虽然男主早于潘大妈赶到,但大妈凭着一根菜叶硬是找到了线索……国共两党的两位顶级特工就这样栽到了大妈手上……很诙谐,也很黑色幽默……

风筝之服装。风筝的时间跨度从1946年到1979年,长达33年。对各个年代的服装还原度极高。比如延安时期的补丁,那时候物资匮乏,在手肘肩部等易破地方打补丁,细节是很到位的。还有建国后公安制服的演变,每个时期的制服都不一样。尤其是文革后蓝色的公安制服,我印象中父亲也穿过,有蓝、白两色,倍感亲切。


风筝之标语。随着时代变幻,剧中的标语也在变化。建国初期,山城公安局的标语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反右时期,这八个大字上面贴上了把反右派斗争进行到底。文革后,两边又贴上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剧中出现的标语还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风筝之证明。风筝打入军统时,与组织是单线联系,当他的上线牺牲后,他面临一个难题,如何证明他的身份。他有一牧蓝宝石戒指,如果上面的花纹与留档的一致,即可确认。但在战争时期,负责保管这批绝密档案的同志牺牲,找不到档案的下落。风筝在山城解放前,用一根金条贿赂了看守长,放走地下党坚冰,让他传递情报的同时告之其真实身份。后来,组织找到了坚冰,他被捕时咬断了舌头,不能说话,但写下的证言与风筝讲的一致,总算间接证明了男主即是风筝。

风筝之影子。等不及每天两集的更新,在网上找到了送审样片的全集。找出影子的过程真是一波三折。风筝最开始怀疑江心的父亲江万朝,直接写信揭发。江万朝也向组织自首,承认自己是影子,而后自尽。那张全家福照片即是戴笠唤醒江的信号,江心留长辫子则是为了纪念母亲。江心母亲因得知江万朝叛变,在狱中用长发绕颈自尽。风筝经历了反右、文革历次运动,与韩冰关押在一起,逐渐产生了感情,但他最后才发现,韩冰才是影子。江万朝不过是影子的替身。而韩冰从解放前直至文革,都屡次幸存,但最后身份暴露后却饮下毒酒而亡……

风筝之结局。文革结束了,男主坐火车硬座到了北京,找到老首长,住进了301医院。弥留之际,向组织提了最后一个愿望,看升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多幅黑白照片一一闪现,应该都是牺牲的情报人员吧……他们都没能看到红旗升起,而男主看到了……男主隐姓埋名,九死一生,历经抗战、内战、建国后的多次运动,唯一的女儿也离他而去,但此刻他行了一个军礼……全剧终。

风筝之信仰。片中的男主与女主,一个是潜伏于国民党的共产党,一个是潜伏于共产党的国民党。两人为了完成各自组织的任务,虽高山流水遇知音,却是一生的对手。 因为信仰不同。“信仰至高无上,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能够牺牲到,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这是片尾的字幕。这是对信仰的挎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