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谍战剧《风筝》,不火都不行

严格意义上说,《风筝》不是一部谍战剧,他只是披着谍战的外衣,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剧中我党潜伏特工郑耀先因各种原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遭到共产党、军统、中统三方追杀,而解放后因组织需要继续潜伏,期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审查、劳改、批斗….为了心中的信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风筝情节设置不落俗套,立意之高前所未有,因此一经播出就火爆银屏。当然,一部剧能够如此受欢迎,剧本只是其重要因素之一,《风筝》之所以大火,我们从细节就可以窥见一斑。

通过服化真实还原历史。《风筝》中,国民党军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考究的,至少没有破洞。在延安期间,我党的干部群众衣服就不一样了,补丁摞补丁不说,领口和袖口还出现了毛边,做旧非常明显,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贫穷和艰苦。而到了郑耀先和韩冰被劳改下放期间,衣服无论从材质还是破旧程度已经“惨不忍睹”,完全符合当时的生活背景,代入感非常强。
从细节看谍战剧《风筝》,不火都不行​再看化妆,剧中演员基本素颜出镜,尤其是韩冰,脸颊上特意补了 两块 “高原红”,可以说“非常陕北”,外加喜感十足。


从细节看谍战剧《风筝》,不火都不行​经典台词比比皆是台,大量独白直击人心,引人深思。比如,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求你不要恨他。可是总是这么下去,我会发疯的,即使我的身份不暴露,那有一天,可能就被被自己人干掉了。

从细节看谍战剧《风筝》,不火都不行​有一种人,我很不喜欢,当盐不咸,当醋不酸。情报员本身就意味着牺牲,而一个人能有资格为国家牺牲,就是对自身价值的最好证明。你以为我们和国民党一样吗?案上一点墨,民间千点血?共产党绝不会草菅人命。信仰至高无上,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能够牺牲到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这些经典台词,是不现在听来仍然内心澎湃呢?

小角色个个精彩。《风筝》剧中,不但主角、配角演绎的非常精彩,就连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是惊艳了观众的眼睛。让人恨的牙根痒痒的徐冬秀、郭文志


从细节看谍战剧《风筝》,不火都不行​追的郑耀先满街跑的潘主任,绝对都是剧中的大彩蛋。
从细节看谍战剧《风筝》,不火都不行​人物一出场,即便不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观众就已经被带入了。甚至有影迷问过导演柳云龙,这些演员你是从哪里挖出来的,简直就是神还原?!

慢工出细活。拍摄制作完一部《风筝》,剧本两年,拍摄历时200多天,期间遇到的困难遭受的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后期制作外加因审核,需要不断剪辑又耗费5年,也就是历经8年时间《风筝》才飞起,应该说创造了影视剧的一个记录。 所以从以上细节来分析,《风筝》不火都不行!
从细节看谍战剧《风筝》,不火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