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中的袁農和韓冰都曾經被捕,後來的境遇為何如此不同?

在柳雲龍諜戰大劇《風箏》中,山城地下黨領導者之一袁農,由於沒有相信鄭耀先用“死投”的方式為其傳遞的撤離情報,因而被捕入獄。經過了數年牢獄之災後,幸運地躲過了“11.27”大屠殺,這次屠殺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當年有200多人遇害,最後只有15人逃脫。

而袁農在劇中,成為“11.27”大屠殺唯一的倖存者,在解放後的山城公安局擔任要職,又在江萬朝死後,接替了他的位置,擔任公安局副政委。也就是說,袁農的仕途沒有因為曾經被捕過而受到影響。直到十多年後,在他身上發生了公文包文件洩密案,隨後他被帶走審查。隨後運動來了,他在運動中受到批鬥,不堪其辱而上吊自殺。

《風箏》中的袁農和韓冰都曾經被捕,後來的境遇為何如此不同?

反觀劇中另外一位人物韓冰,她也曾被敵人抓獲過,但她沒有袁農那麼幸運,獲救後就被無休止的審查,查無實據就下放到勞改農場勞動。為了恢復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她違心地與袁農結婚,這才算重新回到公安局工作。而臺灣的國民黨,開始散佈韓冰被俘期間已經投敵的消息。組織上再次對韓冰進行審查,而袁農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向韓冰提出離婚。

其實,這很明顯是敵人的反間計。從表面看,假如韓冰真的投敵了,敵人應該替其隱瞞,怎麼會大張旗鼓地宣傳呢?只是由於韓冰被俘疑點太多,組織上只好把決定權交給袁農。沒想到此時周志乾也來添亂,他給韓冰寫了申訴信,結果這讓袁農大為光火,其實是吃醋。他聲稱韓冰的黨籍和公職都保不住,能留條命就不錯了!

結果韓冰再次被拘押審查。後來袁農與之離婚……再後來韓冰再次復出,但沒有了實權,被分配到後勤部門工作。再再後來韓冰受袁農牽連,再次被下放,運動開始,韓冰受盡虐待,被髮配到河南一個工廠勞動……直至運動結束後的1970年代末。

《風箏》中的袁農和韓冰都曾經被捕,後來的境遇為何如此不同?

那麼,同為為革命工作過多年的老革命,同樣被捕過,為啥境遇如此不同?在劇中,袁農多次說過自己和江萬朝還有陸漢卿曾經在上海一起參加過地下工作,幾個人結成了生死友誼。

而韓冰呢?她曾經自己說過自己是1931年參加的革命,也算是老革命了,但在劇中她似乎沒有太多的朋友,只有工作上的同事。私底下有交往的同事好像也只有馬小五夫妻。韓冰出了事兒,公安局的同事也只能在心理上同情她,幫不了太大忙兒。

而袁農幾個人當年戰鬥過的上海,毫無疑問是個國際大都市,當時在那裡負責中共情報工作的級別肯定小不了。袁農和這些高級別的人物肯定關係也不錯。也就是說,袁農這個人上面有人!而且上面對他是信任的。所以他在山城期間經常和陸漢卿橫向聯繫,也沒人說他和陸漢卿的不是。

《風箏》中的袁農和韓冰都曾經被捕,後來的境遇為何如此不同?

而且袁農躲過了“11.27”大屠殺,也沒人(敢)懷疑他。還有,陳局長得知他曾經收到過警報讓他撤離,他沒有聽結果被捕了,陳局長問他為什麼這件事他事後沒有向組織彙報?袁農只是輕描淡寫地回應說自己不相信那份情報。然後這事兒就算過去了,陳局長沒有找他的麻煩,也沒有向上級彙報這件事。

而且袁農在韓冰被關押審查期間,多次“活動”都使韓冰脫離了困境,一次是從勞改農場解脫,一次是從香橙鎮解脫。再次證明了袁農上面的確有高級別的朋友。直到袁農自己不小心,吃酒帶醉,而且違規帶出機密文件導致文件洩密。這個時候,可能他上面的朋友想幫也幫不了他了,更何況運動隨之而來,上面的人恐怕也自身難保。

因此,很多朋友質疑袁農這樣的性格根本不適合做地下工作,為啥還讓他做,這就是根本原因,人家上面有朋友,朋友信任他!當然他對革命的確是忠誠的。

再看韓冰,她可能一直是衝在第一線的干將,但她認識的高級幹部最高也僅限於陳局長。錢副部長這樣的大官在延安就和她沒有交集,解放後也沒有。在劇中兩人好像從來沒有見過面。所以她出事兒之後,也只有愛慕她的袁農為她奔波,其他最多道義上同情一下。這便是官場人生啊!《風箏》之所以耐人尋味,是因為處處有人生的玄機和悲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