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權利重組!沙俄成立超級OPEC!中國爭奪話語權!

“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這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20世紀70年代說過的一句名言。人們至今對此深信不疑。

大約在半個世紀以前,為獲得對石油的控制權,西方國家和石油生產國展開了激烈爭奪。這一權利爭奪戰持續了近20年時間才停歇,在此期間,形成了OPEC、石油美元、IEA等隨後幾十年對石油業影響深遠的產物。

而時至今日,全球石油供給、貿易格局發生劇變,上一代石油控制者的權利根基已發生動搖。50年前的石油控制權爭奪戰,如今又有了重現的苗頭。

從2008年起,石油行業便顯得有些失控。國際油價多次大起大落,一次次超乎人們的預料。這不禁讓人發問,此刻究竟是誰在控制石油?這位石油的控制者,又想把石油帶往何方?

世界石油權利重組!沙俄成立超級OPEC!中國爭奪話語權!

油價上下波動最劇烈的兩個時期

不確定性事件頻繁發生,國際油價隨之劇烈波動,上一次出現這樣的現象則是在1970~1980年之間。全球多國對石油控制權爭奪,帶來了持續數年的油價大震盪。

現今的油價震盪實際上已反映出,曾經的石油控制者,已逐步失去控制權。新的控制者,正在試圖取代舊的控制者。

從當下全球主要石油進出口國的態度看,石油界這場“政變”非但沒有結束,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誰是石油的控制者?

為了更好理解目前正在發生的石油控制權爭奪戰,先來回顧下半個世紀以前石油行業那場爭鬥。

從石油工業160年的發展史看,控制石油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控制石油的生產、控制石油的貿易流通。

在20世紀50年代,全球形成了一個非常強大的石油聯盟,這個聯盟由7家來自歐美的大型石油公司組成,後人稱其為“石油七姐妹”。

世界石油權利重組!沙俄成立超級OPEC!中國爭奪話語權!

石油七姐妹

“石油七姐妹”合縱成了一個超強石油利益共同體,強力控制著國際油價,控制著石油的生產和貿易。而石油資源富足的沙特、伊朗、委內瑞拉等國家,反倒缺乏在市場上的話語權。

由於不滿這一現狀,主要石油生產國家在1960年成立了OPEC組織對抗“石油七姐妹”。尤其到20世紀70年代,中東國家掀起將油田資產收歸國有的浪潮,很大程度上奪回了對石油生產的控制權。

數據統計,同1972年比較,1980年“石油七姐妹”擁有的原油可採儲量從398.6億噸減少到37.5億噸,降幅高達90%。由於OPEC重新掌管了對石油資源的控制權,OPEC對油價的掌控力大大提高。

不過OPEC並沒有完全掌握對油價的控制權,“石油七姐妹”被瓦解的同時,石油美元又逐步形成。

依靠石油美元、軍事手段等,美國取得了在石油貿易領域的主導地位,獲得了對石油流通的極強控制權。儘管在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國內石油產量連年下降,但其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力卻極為深遠。

最終,以沙特為首的OPEC主導了對石油生產的控制,美國主導了對石油貿易流通的控制,這一格局在20世紀80年代基本形成,隨後穩定了近30年。

而到2010年之後,這一穩定多年的局面開始被打破,全球石油的控制權迎來大洗牌。

世界石油權利重組!沙俄成立超級OPEC!中國爭奪話語權!

石油權利的重組

從2010年起,全球石油行業發生了兩個歷史性變化:全球石油生產中心從中東向北美偏移、全球石油貿易中心從北美向中國偏移。

控制石油主要方式是控制生產、控制貿易流通。而當今石油的生產、貿易格局都發生了質變,勢必會引起石油控制權的重新分配。

首先,全球石油生產中心向北美偏移,起源於美國頁岩革命的爆發。美國原油產量自2014年起就已超過沙特、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產量國。

美國石油工業迎來歷史性反轉,美國儼然想取代OPEC,重獲全球石油供給側的第一大權。

從美國近期的能源佈局措施看,其瓦解OPEC、成為石油生產主要控制者的意圖已十分明顯。例如大力支持頁岩油氣開發,解禁了長達40年的美國原油出口,解禁了存在多年的美國近海油氣開採限制。

特朗普2017年提出的“美國能源統治”目標,其中為何用“統治”而不用“獨立”一詞,耐人尋味。

世界石油權利重組!沙俄成立超級OPEC!中國爭奪話語權!

2017年美國提出“能源統治”

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場對決尚未以美國的獲勝而結束,因為OPEC此刻也在醞釀前所未有的大計。

近日,沙特王儲薩勒曼透露,沙特和俄羅斯正在商議組成一個超級石油聯盟以控制世界石油的生產。薩勒曼稱,預計這一合作會持續10~20年時間。並且已經就大局達成共識,但細節尚未達成一致。

如果這一聯盟形成,一個超級版的OPEC可能會由誕生生。“OPEC希望找到一種合作方式,將其和俄羅斯這種關係制度化,而不是簽訂一個單一的協約。”薩勒曼如實說。

儘管薩勒曼稱具體細節還未出臺,但可看出來,OPEC同美國對世界石油生產主導權的爭奪,同60年前OPEC成立時的情況非常類似。不同的是,這次還有俄羅斯的加盟。

除了穩定油價,此次長期協議還有更多的其他意義。有分析認為,如果沙特與俄羅斯達成長期協議,那麼無異於加強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

諮詢公司IHSMarkit副總裁、石油歷史學家耶金說:

“該協議(長期協議)的關鍵點在於,它只是為了應對石油市場的特殊危機,還是世界石油市場重新洗牌的信號,OPEC國家希望找到一種方式將這種關係制度化,而非僅僅是一錘子買賣。”

拉皮丹河能源集團的麥克納利表示:

“歷史顯示,如果沒有長期的、強大的、有能力且連貫的,以及守紀律的石油生產商,可能油價會飆升到天價。在過去10~15年,我們看到了這種狂潮波動,而沙特和俄羅斯不想再次看到這種情況,這就要求俄羅斯和沙特聯手。”

而在50年前的石油權利遊戲中,石油資源豐富的前蘇聯曾以解體的方式結束遊戲。而在新一輪遊戲中,俄羅斯表現想必會格外不同。

沙特和俄羅斯作為世界上兩大石油出口國,加起來的產能佔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統計數據顯示,沙特原油探明儲量363.5億噸,佔世界儲量的16%,俄羅斯石油探明儲量則佔世界探明儲量的9%。俄羅斯並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但在過去全球石油產能過剩時期一直和OPEC合作,然而像穆罕穆德•薩勒曼所說的10~20年的長期協議還是史無前例的。

更深的意義

一直以來,美國都是在中東占主導地位的超級大國,沙特則是OPEC的“領頭羊”,如果莫斯科和利雅得達成長期協議,那麼無異於加強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地位。

去年10月,沙特國王薩勒曼前往俄羅斯進行訪問,成為首位訪俄的沙特國王,當時俄羅斯正遭西方國家經濟制裁,沙特國王的到訪為俄羅斯提供了很大的投資和政治支持。當然,這也標誌著俄羅斯和沙特之間的關係取得重大進展,此前兩國對於擴大合作相關事宜已討論了近一年的時間,但由於油價下跌和在敘利亞問題上的立場等問題,兩國關係一直未能有所突破。

對於穆罕穆德•薩勒曼所說的長期協議,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克羅夫特(HelimaCroft)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發展。

“首先,是王儲親口所說,而不是沙特石油部長,這是一個更加清晰的信號,即王儲對沙特石油政策有最終決策權。”克羅夫特說,“其次,這是沙特和俄羅斯關係大逆轉的又一個跡象。在冷戰時期,沙特是美國堅定的盟友,現在沙特和俄羅斯聯盟可能有比石油更深的意義,且看起來像是由王儲和普京的私人關係驅動的。”

中國加入石油權利的爭奪

此輪石油權利遊戲中更引人關注的是,中國也加入到了對石油市場話語權的爭奪中。

自2017年起,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淨進口國。雖然世界產油中心在往北美偏移,但世界石油的貿易中心,卻在從北美往中國偏移。

2018年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正式上市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這一消息不僅在中國引發全民關注,更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

這一消息不僅刷屏了全球主流媒體,還有不少知名媒體、分析師發表了諸如《中國準備給美元以致命打擊》《中國即將震撼石油期貨市場》《中國原油期貨合約上市可能影響美元王者地位》這樣的評論文章。

中國在石油貿易領域話語權的缺乏,導致其在原油進口過程當中付出大量額外代價。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淨進口國,這一趨勢決定了,中國有需要、也有了基礎獲得更多在石油貿易流通領域的話語權。

說石油人民幣將扼殺石油美元顯得有些誇張。但沒有懸念的是,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無疑有望削弱石油美元的主導地位。

世界石油權利重組!沙俄成立超級OPEC!中國爭奪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控制權再分配,將為油氣行業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例如產油國之間發生地緣矛盾,石油公司大幅削減石油投資,全球經濟發展受阻等。

這些不確定因素,勢必將會造成國際油價的大震盪。就石油行業內部來看,如何應對未來的行業震盪,將是石油公司需要重點考慮的戰略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