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第三方網絡支付必須接入網聯,VISA卻不用接入銀聯?

金碗大老虎

嚴格來說,這兩個問題不具有可比性。第三方網絡支付是指獲得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的非金融機構(通稱為支付機構)提供的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等業務。網聯主要處理支付機構發起的涉及銀行賬戶的支付業務。

銀聯、VISA都是銀行卡清算機構,只不過一箇中國品牌,一個美國品牌,屬同業競爭者。截至目前,中國境內仍是銀聯的主場,VISA暫時尚不能展業,但是在境外,二者非A即B。中國已於2017年宣佈開放銀行卡清算市場,預計銀聯與VISA及其他銀行卡清算機構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因此,二者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誰接入誰的問題。

再看一下第三方網絡支付統一接入網聯,即切斷一百餘家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各自分別與銀行的直接連接,將多頭開立賬戶的代理行清算模式,調整為網聯平臺參與的集中清算模式。監管部門強制推行,究其原因,首先應當是提高資金透明度,增強風險防控能力。這涉及代理行清算與集中清算兩種模式的區別。中央銀行出現以前,不同銀行之間的跨行資金清算一般採用代理行模式,銀行互相開立賬戶核算應收應付資金,需要多頭開立賬戶並存放資金,實施成本高,處理鏈條長,支付效率低,鏈條上任一機構資金鍊斷裂都可能把風險傳染給交易對手,並造成系統性風險。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正是由於大量衍生品交易沒有通過中央對手方(CCP)集中清算,最終因少數交易者資金鍊斷裂而蔓延到全球市場。中央銀行出現後,履行“銀行的銀行”職責,組織建立集中支付清算平臺,銀行只需在央行開立一個賬戶即可完成所有跨行支付。實踐證明,業務規模越大,集中清算在節約資源、提高效率方面的優勢就越明顯。與代理行清算模式相比,集中清算模式可清晰地瞭解個體的風險敞口,進行風險預測,必要時可採取隔離措施,防止個體風險擴散。

其次,強調第三方網絡支付必須接入網聯,應該是在當前市場格局下進行利益調整、維護市場公平有序競爭的考慮。目前第三方支付的主要贏利點是沉澱資金收益,業務做的越大,沉澱資金額度越大,機構的孳息收益越高,相應在與銀行議價方面的能力越強,商戶營銷方面的投入也越有實力,加之支付業務的規模效應特點,這些機構的市場影響力不言而喻,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行業壟斷事實上業已初步形成。統一接入網聯,這一既有的利益格局直接被打亂並重新調整,市場秩序有望趨於良性健康發展。



巴曙松

請先允許答主為大家明確一下問題裡的幾個概念。

最近總上新聞的“網聯”,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是為支付寶、財付通這類非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的共有的轉接清算平臺,受央行監管。

VISA和銀聯則是兩個不同地域的卡組織,是銀行卡轉接清算機構。

用過銀行卡的人都知道,由一家髮卡銀行發行的銀行卡通常很多時候需要在其它收單網絡中使用,產生跨行交易,這就需要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建設和維護銀行卡跨行網絡並提供信息轉接和資金清算服務。這類機構就是“銀行卡轉接清算機構”。

簡單來說,支付寶、財付通這些平臺要接入網聯,是因為央行想要監管流動在這些第三方網絡支付機構上的資金,屬於政府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活動。而VISA和銀聯作為性質相同的兩家機構,“接入”的說法就顯得不太準確了。但兩者確實存在過合作的關係,即

“雙標卡” (一張銀行卡上有兩個卡組織標籤,如銀聯+VISA)。2002年12月,招行就發行了銀聯與萬事達合作的首張雙標卡。在當時,銀聯和萬事達互為競爭者,但銀聯需要藉助這些國際卡組織的網絡快速成長,而VISA、萬事達也需要依靠銀聯來拓展中國市場,因此有了這段蜜月期。

就目前的情況看,國外卡組織(VISA、萬事達)和銀聯之間,實際上面對的是共同的對手:被要求接入網聯的第三方網絡支付(支付寶、財付通)。

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6月30日發佈的《銀行卡清算機構准入服務指南》中,申請機構需滿足“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取得相應任職資格” “有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銀行卡清算標準體系”等7個條件,同時明確清算機構“無數量限制”。這些細則的推出意味著,中國銀行卡清算市場將全面開放,VISA可以直接申請中國業務,與銀聯的關係從合作轉向競爭。

然而數字支付的風靡完全削弱了兩家卡組織間的競爭。在刷卡消費時代,銀聯負責支付通道,發改委負責訂立刷卡手續費,而現在支付寶和財付通則既扮演了銀聯的銀行卡清算組織角色,又扮演著央行和發改委的定價裁判角色。這種“降維式攻擊”不僅對銀聯形成挑戰,更對未來準備進入中國市場的VISA等公司形成衝擊——固守銀行卡支付的公司都將面臨新型支付形式的衝擊。

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今年5月,銀聯聯合40餘家商業銀行宣佈,正式推出銀聯雲閃付二維碼產品,擺脫銀行卡桎梏,進入移動支付領域。VISA也已在2016年啟動了開發者平臺計劃,將其支付產品和能力以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的形式提供給業界開發者。被支付寶和財付通後來居上的卡組織們能否恢復往日榮光,還待時間解答。


AI財經社

因為visa和銀聯一樣是清算組織,而第三方支付不是。

比如你去專櫃買東西,這家專櫃只接受甲銀行的支票而你只有乙銀行的,那你就買不了,但是由於銀聯這類卡組織的存在,銀聯相當於在所有銀行都開戶了,那麼你開一張銀聯的支票,專櫃拿去找甲銀行兌錢,甲銀行就接受了並且這筆賬就依次從甲銀行傳遞給銀聯,銀聯就從自己的甲銀行賬戶把錢給了甲銀行去存到專櫃的賬戶,銀聯把賬再傳遞給你的開戶行乙銀行並且在你的賬戶扣掉錢存到自己在乙銀行的賬戶平掉剛才甲銀行賬戶給出去的錢,這是個大概的清算流程,實際要複雜。

第三方支付是指你在這個專櫃的買東西的時候本來應該你自己把支票給專櫃,但是專櫃要在商場的收銀臺統一收費,以商場的名義去找甲銀行兌現並且走清算流程,再以商場的名義轉交給專櫃,這個商場收銀臺就是第三方支付。

後來商場覺得收銀臺去銀行兌現還要給手續費,不想給並且想自己賺手續費,就讓收銀臺在甲乙丙丁等幾十個銀行都以商場的名義開戶,你到專櫃買東西把乙銀行開的銀聯支票給收銀臺,收銀臺看到是乙銀行發的支票就直接找乙銀行,商場從甲賬戶把錢給專櫃再從乙銀行把你的支票兌現放自己的乙賬戶,商場幹起了清算工作,這就是支付寶財付通等直連支付。

那麼為什麼銀聯要懟直連呢,因為不論是你直接給支票還是商場代傳遞,錢從你的乙銀行賬戶出來到銀聯再到專櫃的甲賬戶,或者你的乙賬戶到銀聯再到商場再到專櫃甲賬戶,這裡面每個環節都會收一次手續費,2個銀行和銀聯3家機構手續費的總和按照新的標準是0.6%,商場收的手續費不明,看專櫃和商場怎麼談。

如果是直連快捷支付,由於跳過銀聯的環節,銀聯不過手收不到錢,但是你開支票的乙銀行和商場是可以收到手續費的,至於商場對接專櫃的甲銀行根本不知道這是個交易,同行轉賬過去也不收錢。當然這樣的交易中支付寶標準手續費是1%,這個手續費支付寶代收,至於給乙銀行怎麼分就是支付寶和各個銀行分別談的秘密協議了,有的銀行可能拿的高有的可能就很低,不過支付寶肯定拿了大頭,不然也沒錢搞這搞那。所以銀行沒有太懟支付寶這些,因為左右都可以賺錢。銀聯一看你拿著我製作的支票,卻自己把錢獨吞還要無證幹我的工作,那肯定要懟支付寶的。

這個裡面的銀聯環節都可以同時全部對換成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或者jcb大萊卡等組織的名稱,因為他們都是持證的清算組織。

商場可以對應PayPal ,因為它是個知名標準的第三方支付,舉例方便。

中國特色的第三方支付快捷支付是怎麼興起的呢,那是由於早期網購剛出來,銀聯的線上支付也不是很好,基本都是通過網銀轉賬給支付寶付款,後來支付寶就找銀行談,一筆交易支付寶從商家抽1%的手續費(有時候商家不支持信用卡交易,這個錢還要消費者自己交),並且給銀行0.3%的分成,銀行一看那很好呀,銀行和銀聯合作,銀聯最高才收商戶1.25%而且還是少部分商戶,普遍都是0.75%和0.38%,並且這點錢還要三家分,支付寶給銀行0.3%那是翻倍了,於是銀行就愉快的和支付寶合作了,畢竟賺的多。

其實這個政策對銀聯並不公平,以PayPal 為例,它是同時接入了好幾個卡組織並且按照付款卡片的分類走不同的卡組織,一定是visa卡走visa流程並且讓visa賺錢,萬事達卡就給萬事達賺錢,但是這個網聯卻拿著銀聯的卡不走銀聯的路不給銀聯賺錢……


你是誰我是誰今夜誰是

題主可能沒有搞清楚網聯,銀聯,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JCB這些公司的本質。這些公司都是結算機構,是管理結算市場的特殊公司,和阿里巴巴,騰訊,招商銀行等是有區別的。

他們負責的是一國或某一地區的結算業務。只有有他們的存在,咱們才能分分鐘的從支付寶轉賬給另外一個賬號,才能分分鐘用你的銀行卡刷卡付款,才能分分鐘用網銀轉賬給你的朋友。

關於最近國家成立網聯的問題,這裡涉及到稅收的問題和互聯網金融安全的問題。假如沒有網聯,那支付寶直接從銀行劃賬,那麼這裡面關於某一次資金的流向就逃出了央行的監管,如果這個支付寶涉嫌洗錢,那也就是隻追到支付寶就斷了,不能直接知道資金是進到哪個支付寶賬戶了。所以從互聯網金融安全的角度來說,網聯的成立有其必要性。

再說一下,萬事達,銀聯,VISA ,JCB, DINER ,DISCOVER這幾家都有信用卡業務。銀聯主要負責我國境內所有銀行業務的結算,以及對外銀行業務結算。


板山豫先生


麗江欲知山居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蠢 visa和銀聯都是屬於銀行卡聯合組織,各家銀行通過銀聯或者visa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實現商業銀行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保證銀行卡跨行、跨地區和跨境的使用。也就是說,是銀行選擇接入銀聯或者visa。再說,網聯目前接入的也是國內的第三方網絡支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